(齐河县职业中专)
摘要:基于教材编写适应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工作对职业性人才培养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体性”,更好地满足理论联系实际的需求,一方面制定针对性、适应性较强的教学规划,另一方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整体性”提出人才目标,并利用该教材的“一体化”保障落实。本文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结合相关思考和实践提出一体化教材编写策略。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思考与实践;策略
“一体化教材编写”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背景下对职业人才“适应性”提升的必然需求。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开始,职业技术方向、内容、水平等变化远远超越了职业人才教育的发展速度,由于职业人才的价值在于“实用性”,教学对象的身份转变(从学生到职工)缓冲很短,如果在职业技术院校培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那么教育就存在失败风险;“一体化教学”就是将各种教学环节、要素、资源等进行统筹,而教材无疑是一个最佳渠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离开学校的时候不是“半成品”而是完美“成品”。
1、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理念的转变,高职院校学生逐渐成为市场人才的主体,教材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元素,在新形势下也需要做出必然转变。结合当前现状来说,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的必要性体现在需求矛盾上,传统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基础上所采用的教材相对落后,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脱节严重,人才培养目标盲目性较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时代语境下教材改变的必然性。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典型表现,而这无关技术更新或进步,而是在表达方式、思维逻辑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其中一些观点或方法在现实中已经无用武之地。
第二,思想转变下教材创新的必然性。很显然,相比90年代及21世纪最初十年的人才培养观点,现代人更加务实,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转变。职业教育从边缘化向中心转移,原本发展滞后、资源匮乏的问题立即凸显出来,这其中又以教材为突出对象。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大部分中等技术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在教材设计上,有明显倾向于普通教育的行为,但本领域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操作完成,由此形成教育目的和教材资源“不配套”的局面,包括考试制度的缺陷,导致学生不得不大量记忆、练习书本试题,这样一来就禁锢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材创新势在必行。
第三,人才需求变化背景下的必然性。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三十多年,在工业、农业、制造业等各领域都引进了新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人力资本”的更新需求同样强烈,而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非物质资本,需要依附于人才资源,并通过人才自身的能力、性格、思想等发挥作用。现代生产活动中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求岗位所涉及的其他多方面能力。
2、我国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原则
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在确保符合教材编写规律的前提下,突出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特征,并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首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教材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学生是教材利用的主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一方面,按照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突出专业内容安排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和实践的时间比例调配,不冒进、不保守,合理布置教学内容规模和数量。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校教学方向、资源、师资水平等制约条件,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过度追求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这都会导致教材使用的有效性降低。
再次,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职业院校教材的编写需要符合实践型人才的认知特点,尤其是在市场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下,教材内容要适合教师教授、学生阅读自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3、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实践探究
3.1 编写思路
整体上分析,一体化教学编写的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符合时代语境,增强可读性、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转变传统教材编写思路,时代在进步、教育在转型、教材也需要进行创新,应该规避以往教材设定中“重视技术理论、忽视实践能力”的误区,将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材设计中体现出来,例如,结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一体化”的特征,教材编写要同时兼顾专业课程教学与实习内容教学的有机结合,统一定制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一些陈旧的、不合现代社会特征的内容坚决删除,并积极引进新形势下对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新变量、新要求。
3.2 实践步骤
第一,结合市场需求确定教材编写范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而衡量人才价值的机制却在于市场,因此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应该以市场为依据,具体可落实在行业、企业层面,并结合地方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劳动力结构数据,再决定教材编写的方向,如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维修、保养、制造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则可以纳入到编写范围之中。
第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职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职业人才培养有很大优势,它打通了人才培养和人才就业之间的隔阂,并突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优势。反馈到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层面,可按照不同工种或难以程度展开,形成“阶梯式”教学内容,或按照模块划分,如文化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践课模块、创新扩展模块等,同时,也应该加强相关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
第三,通过职业院校教学环节实施验证。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是否符合现实需求,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使用进行验证,基于职业院校的考核制度,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教材评估机制,重点取样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评价。
总而言之,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价值前所未有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技工学校等实用型人才培养机构应该把握契机,开拓资源渠道、协调理论与实践平衡,从教材改革和创新入手,突出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灿.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12-14+29.
[2]马淑琴.优化教材适应一体化教学[J].科技信息,2012,(27):25+33.
[3]陈福恒.“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135-137.
[4]王素霞,郭瑞莲.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及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6,(23):26-29.
[5]王树阳,施宏伟,徐光义,付聪.理实一体化实训校本教材应用的教学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24):81-82.
论文作者:庄欠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教材论文; 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学生论文; 需求论文; 职业论文; 模块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