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同欣:用23年的时光做了一件事
□本刊记者石海芹 通讯员王丹 肖丽
插管、连接呼吸机、注入珂立苏……一个瘦小、面颊青紫、呼吸微弱、体重不足1.5公斤的 “袖珍男婴”正在死神手中挣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仪器上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患儿的面色开始好转,终于能够平稳呼吸。
这是珂立苏临床实验中的一幕,地点是河北省儿童医院。急救室外,患儿父亲的眼角泛起泪花。一旁的寇同欣却已经泪流满面,也是一名母亲的她,被这个小生命顽强的求生力量深深触动。患儿抢救成功,让她进一步坚信,她和同事们带到临床的这个新药是安全有效的,正式上市后,将拯救万千患儿的生命。轻舒一口气,寇同欣擦擦眼泪,笑了。
结缘珂立苏
说起寇同欣,在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无人不晓:她带领团队研发成功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药物——珂立苏。在同事们的眼里, “这是一位有魄力、有胆识、有韧劲的女工程师”。
1995年,寇同欣从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当时的北京制药厂制剂研究所。那时,珂立苏新药研发项目刚刚启动。 “我有幸加入到研发团队中,从此同珂立苏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过往,寇同欣禁不住感叹。
珂立苏用于治疗和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早产儿,患儿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天生极度缺乏,出生后肺不张、呼吸困难,如不能及时救治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该病发生率虽不高,但起病快、危险大、死亡率高。过去,仅能靠呼吸机维持患儿肺的通气功能,娇嫩的肺泡从此有了永久性损伤,很多孩子死于并发症。后来有了进口的肺表面活性剂,但4200元一支的价格,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为了填补国内空白,刚刚加入研制团队的寇同欣发誓,一定要把珂立苏研发出来,让中国的患儿用上中国的特效药。
坎坷研发路
药理实验证明了珂立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寇同欣对临床实验还是倍加重视,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一百多例临床实验,寇同欣事无巨细的从头跟到尾,并对实验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记录和改进。
利用聚合物整体浇灌封装(简称罐装)来提高电路板耐冲击可靠性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方法[1-4]。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封装是针对电子芯片进行封装,封装块的尺寸远小于电路板尺寸[5]。不同于传统电子封装,聚合物灌装是将电路板整体嵌入聚合物中,封装块尺寸与电路板相当。整体灌装工艺流程包括搭模、浇注、固化、去模等步骤。该方法有较强的经济性、适应性和可行性。除了可以减缓冲击载荷外[6],该方法还可以提高电子器件的抗变形、抗潮湿、抗化学腐蚀等性能[7],这些性能对国防装备非常重要。因此聚合物灌装方法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目前这一方法已获得美国军方的关注[1-2]。
一种新药研发成功,能否上市应用于临床,首先必须做动物药效学实验,在动物实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可靠后,还要做一定数量的临床实验,然后将实验结果上报药监局,经专家组审评、核查、校验后取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才能正式用于临床。有一次做动物药效学实验,寇同欣连续30个小时在实验室内,只为观察并记录珂立苏在动物身上的反应。她说:“珂立苏是要用在患者身上的救命制剂,在临床前的实验中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新药研发工作,在不知道结果之前,面对的是数不尽的失败与挫折。作为多组分生化提取药物,珂立苏这个项目极具挑战性。在研发最开始的半年中,他们所做的实验样品表面活性总是比较差,又找不到原因。面对这种局面,大家都很着急。是坚持还是放弃?寇同欣选择了坚持。她天天熬在实验室里,通过详细的实验设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排查,不放过每一个参数的细微变化,最终发现问题是出在温度控制和检测仪器上。珂立苏的研发工作在近乎山穷水尽的时候,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珂立苏是以健康新生小牛肺中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灌洗液为原料,经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得来的,原液必须在第一时间灌洗提取。珂立苏研发早期,只要北京昌平区的北郊农场和大兴区的大型养牛场一来电话,寇同欣和同事们就立刻放下手头所有事情,一路风尘仆仆赶过去。夏天,牛舍里气味难闻,让人喘不过气来;冬天,牛舍又寒气逼人,人的手脚冻得生疼。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研发人员需要去山西和内蒙古的奶牛厂采集牛肺灌洗液。当时寇同欣的孩子眼看就要参加高考,同事劝她留下来照顾孩子,但她还是跟随同事,一起来到外地奶牛场进行灌洗、采样和样品处理,一待就是十多天。
珂立苏上市了,但寇同欣在研发的道路上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此为新的起点,开始了珂立苏二次研发改进的新征程。寇同欣说: “珂立苏就像是我的孩子,我总想让它变得更好、更完善。”在接下来长达10年的二次研发中,她和同事们采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对产品中三十多种活性组分追踪监控,一次又一次优化提取工艺,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说明:主要是对两种表示方法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两种表示方式,在点评中加强理解,在教师提炼中升华.问题解决是一种探究的方法,既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素养.
健全形式多样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机制,把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落实情况,作为党管武装述职和每年向人大、政协报告工作的必要内容,并对述职和工作报告作出客观评价,为提拔使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结合双拥模范城评比、文明创建等活动,定期对各级、各单位、各系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表彰评先、税收补助等方面实施奖惩激励,提升全社会参与军民融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二次再开发
2005年,珂立苏取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开始投放市场用于临床,中国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有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救命药。重庆的 “拇指婴儿”、新疆维吾尔男孩、长春 “小秦丫”、重庆 “袖珍宝宝”……越来越多的患儿因为珂立苏而延续了生命,无数个家庭因珂立苏而幸福圆满。
在珂立苏的二次研发中,有两种独特的小分子疏水性蛋白对药效的提升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一直没有建立更精准的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寇同欣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实验攻关,但两年过去了,所有的实验均以失败而告终。和她一起做蛋白分离实验的同事回忆说: “当时我跟寇老师说,要不别做了,实验一直失败,含量这么低,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值得吗?”但寇同欣不放弃,不断探索这两种蛋白提纯鉴定的奥秘,从屡屡失败中找规律、找方法。寒来暑往,他们终于在五年后分离、鉴定成功,得到了这两个关键的蛋白元素。回顾这段经历时,寇同欣说: “我总想再坚持一下,尽最大的可能把珂立苏研发得更加完善,既然理论有根据,那么实践上就不该无功而返。”
产品生命线的质量提升,源于生产一线和临床一线的问题、建议,更是研发人员随着认知的深入、技术水平的进步,发自内心地主动去完善、维护产品的过程。在珂立苏上市以后,寇同欣又带领研发团队开发了三项专利工艺技术,采用多种手段建立了多维度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在专业化临床推广中,她收集临床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并组织撰写了国内第一部理论专著,为珂立苏建立循证医学依据。
由于珂立苏是国内首次研发成功的PS制剂,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有很多医生对珂立苏的使用方法并不清楚,对其药效也抱着存疑的态度。为了让珂立苏尽早被医院采用,救治更多新生儿,寇同欣决定亲自参与珂立苏市场推广的技术支持。市场营销经理殷志爽在珂立苏市场推广初期,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给寇同欣: “因为珂立苏的专业化理论水平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珂立苏疗效和使用事项的讲解。后来,寇姐就跟着我们跑了数十个省市做讲解,从来没抱怨过辛苦。”对此,寇同欣表示: “企业研发不同于机构研发,企业研发的产品需要跟市场接轨,直面患者,时刻关注临床需求。对生命和职业的敬畏,也督促我更积极地投身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多质优高效、更适合我国患者的药品。”
可见,基于MOOC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了根本上的区别,教学设计本身就是“教”与“学”互动的产物。换句话说,基于MOOC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给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必须更新学习观念,重塑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性为导向、以输出为驱动的新型外语学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