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论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观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这些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江泽民同志人的全面发展观,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规定。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1](P120)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294)以后,他们又多次重申了这一基本思想,如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P694)一切民族最后都要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4](P130)等等。1894年,当有人请恩格斯“用不多几个字来表述未来新时代的思想”时,他仍然选用了《共产党宣言》那段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话。[5](P189)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看,人的全面发展也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和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以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我们总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事,它与社会主义社会无关或关系不大。甚至一度谈“人”色变,把它一概当作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横加批判。这就不仅把一个本质上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向了遥远的未来,而且对这个问题本身作了片面的理解和处理。

然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以其自身的逻辑把人的发展问题凸现了出来。从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看,人的素质问题已成为关键,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极大地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们的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从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尤其是江泽民同志概括的“四个如何认识”看,这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答案,也要通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破解;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大势看,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也需通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保证。总之,在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已真正成为“时代的口号,成为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6](P289-290)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来认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如果说,在理论和实践上社会主义社会都应当重视和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那么它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应当说,这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总结社会主义这么多年的经验教训后,对这一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首先肯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7](P41)认为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是我们党所确定的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同时他又指出,必须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也没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应当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而不懈努力,这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P43)这样,江泽民同志就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党的最高纲领和最底纲领这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的区分,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

前者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后者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必须树立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后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现阶段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的工作;前者为后者提供价值导向,后者为前者的实现奠定基础,并自觉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推进。通过这样的认识,就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目前要求与未来发展、它的理想和现实真正统一了起来,从理论上解决了长期困惑我们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这里需要进一步讨论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如果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统一,那么,它对社会主义社会而言,是最本质的特征,还是众多本质规定中的一个?如果我们仅在后者的层面上来理解二者的关系,那我们就还根本未理解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深意。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7](P42-43)这段论述在逻辑上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二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对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我们主要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界定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主要理解为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这种理解虽有历史的原因,但它后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损害。因此,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首要的根本理论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P373)这个论断的核心,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中;其意义,是解决了我们长期忽视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真正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之上。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理论贡献,无论作怎样高度的评价都不为过。

然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这其中显然包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继续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重要思想,内含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它表明我们党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有多方面的质的规定性,但它有一个根本的质,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个根本的质规定着其他方面的质,即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无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无论是不断满足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还是不断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其实质都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确立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它既给我们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也给我们党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中国共产党要保持时代先进性,就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三个代表”来说,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通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这一要求,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通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这一方向,因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就是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通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这一利益,因为所谓“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质就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所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论在逻辑要求还是在目标指向上,都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联,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一致。

三、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是经济、政治、文化与人和自然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因此,在现阶段正确认识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注意两个情况: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从这方面说,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还为时过早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具有这种初始阶段的特征。从这方面说,以为在我国现阶段就能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如人的各种潜能素质的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的丰富完满,个人能力的完全自由的发展等等,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确立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为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江泽民同志人的全面发展观的贡献,就在于他不仅提出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思想,而且还具体分析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这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在物质层面上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人首先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东西才能创造历史;“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2](P74)因此,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更加殷实、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高水平前进。这就要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喝、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是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政治层面上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其实质是民主的发展问题。如果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同样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民主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它在我国现阶段集中表现为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的充分保证。为此,必须继续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人民群众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积极用好自己的民主权利。

三是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这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在文化层面上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其内容包括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核心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它在现时代的表现,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这是社会主义在当前和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首要条件。因为没有这样的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只有少数这样的人,没有全体人民的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只有一代人,没有接班人,社会主义事业就难以为继。必须进一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使人人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人和环境关系层面上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就人来自自然,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而言,人无论怎样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的基础和制约。但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没有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对自然的野蛮索取,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从我国的现状看,也存在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存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上述四个方面,既关心人的物质生活状态,又关心人的精神生活状态;既关心人的现实状态,又关心人的未来发展状态;既涵盖了人类活动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又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也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从而大大丰富充实了它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较具体地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指导方针,即在现阶段,共产党人提出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已不再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也不再是“日子好过”一点的低水平的小康社会,而是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方针,无论在理论意义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发展。

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两个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这是江泽民同志人的全面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涉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及其历史过程等基本问题,是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江泽民同志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首先,江泽民同志深入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7](P44)这段论述包含深刻的哲学道理,需要作具体深入地理解。

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劳动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劳动的对象化,其中凝结了劳动者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等主观因素,是这些主观因素的物化或现实化。因而劳动者的素质是什么样的,这与他创造的对象是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劳动者,便相应地生产什么样的劳动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发展程度决定劳动及其产品的发展程度;人的发展越全面、越充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创造的越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人民的生活也就越能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文化的充分发展,又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曾以艺术对象的创造为例说明这一道理,他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9](P29)“为对象生产主体”,就是将对象转化为主体活动的能力,即通过消费的形式,将产品变成主体自身的生命结构和本质力量的构成因素。如听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具有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的主体,读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具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的主体,如此等等。从这方面说,人的本质力量及其发展,是由于对象性的存在即通过生产和消费他的劳动产品,才产生出来的。因此,如果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发展得越充分,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也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进步之间,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样,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得到实现。我们过去的一条理论教训是,以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比人的发展更重要,只要经济文化条件上去了,人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因而常常重物轻人,或者自觉不自觉地把发展归结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实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的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这种片面认识的有力纠正。

其次,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他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7](P44)这段论述,蕴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评价尺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即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的以生产方式的演进为尺度的社会发展。我们现在通常把这种形态的社会发展,概括为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五大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演进的过程。这种划分的特点,是从生产方式的性质来说明时代的性质,从生产力的发展趋向来说明历史发展的趋向。它突出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社会评价的“物”的尺度。二是社会主体形态的发展,即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揭示的以人的历史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发展。通常把这种形态的社会发展,概括为从前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大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9](P104)这种划分的特点,是从人的发展程度来说明社会的发展程度,从人的历史发展来说明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它突出了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评价的“人”的尺度。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这两大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统一的,它们最终统一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所以,我们过去把社会发展主要理解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偏颇的,它缺少了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尺度,导致了重社会经济形态轻社会主体形态,重物轻人的弊端。江泽民同志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强调二者的统一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强调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使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评价重新回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落实到了党的纲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

标签:;  ;  ;  ;  ;  ;  ;  

论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