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假设体系的具体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具体内容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审计假设理论的研究,不应过分拘泥于我国审计实务的特点而限制了理论的发展。而且从内容上看,应从广义审计观出发进行研究。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一是合理怀疑假设。该假设是指没有充分理由完全信任受托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其载体(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该假设成立的原因是:由于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受托人可能利用占有信息的优势,提供利于自己的信息,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不能完全信任受托人提供的信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存在,可以减少和防止虚假的信息,因此又不能完全否认受托人提供的信息。两方面的原因说明了对受托人提供的信息应持合理怀疑的态度。该假设的意义在于:说明审计的必要性;由此可以推出一些重要的审计概念,如应有的职业谨慎、恰当的职业判断、专业胜任能力等。
二是被审计资料的可验证性假设。被审计资料的可验证性,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它说明只要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审计人员就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范围内,以合理的成本采用恰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收集到一定范围内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此做出审计结论。审计人员有责任揭露会计信息中存在的差错和舞弊,同时,若被审计单位提供无法验证的资料,审计人员可以拒绝接受或在审计意见中有所体现。这条假设也是判定审计人员责任的依据。
三是审计独立性假设。其基本内容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没有利害关系。要求审计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委托者。如果审计人员在自身的利害关系上与被审计者密切相关,就可能出现偏袒或迁就被审计单位的情形,审计的客观公允性和审计质量就难以保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精神上和操作上的独立,不受干扰、客观公允地表达审计意见。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业务和编制审计报告等审计全过程中都要保持客观公允、公正无私的态度,在其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从属于他人,不以个人的偏见左右判断,保证审计证据和意见的客观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也是审计的可能性假设。如果没有独立性假设,审计将不会存在。独立性假设确立了审计本质特征,从而使审计学科独立并自成体系。
四是有效控制假设。有效控制假设是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减少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在详细审计为主的过去,这一审计假设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在以抽样审计为主导的今天,建立这一审计假设已成必然。每一个审计人员都清楚,现代审计是抽样审计,而抽样审计是建立在内部控制有效的基础之上,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或者虽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失效,那么审计人就不能实施抽样审计,而只能进行详细审计。如果审计人进行的是抽样审计,那么其潜台词就是审计人相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也就是说,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且认为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才能进行抽样审计,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抽样审计的前提和基础。有效控制假设不仅仅是符合性设计存在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抽样审计理论成立的基础,从而导致现代审计的诞生,并扩展了审计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使审计能够为客户提供管理建议书。如果舍弃这一假设,我们就会面临错误和舞弊行为无处不有的困境。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合理、高效地实施审计业务的,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实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抽样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基本概念。
五是经济责任假设。杨时展教授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这实际上道出了被审计人与审计受托人之间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存在的基本前提。由审计责任关系假设,可以推导出审计的对象、性质、任务、作用、职能、目标以及各类审计的概念,审计责任关系的确认与解除,也必须由独立的第三者来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经济责任假设是指受托经济责任是产生审计的基础,它的确认与解除必须由独立的第三者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这项假设说明:其一、被审计人对审计委托人承担经济责任;其二、审计委托人对被审计人提供的经济信息不满足;其三、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确认与解除必须由第三者客观地审查与评价。经济责任假设,表明了审计产生的动因。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无需进行审计。正确认识和应用经济责任假设,可以明确审计工作的目的和重点,增强审计责任感,努力做好审计工作。
标签: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