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交叉关系_费尔巴哈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交叉关系_费尔巴哈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交集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道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战后,国内外兴起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以及二者关系的热烈讨论,其著述如汗牛充栋。其中存在两种共同的倾向:其一,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截然对立,笔者姑称之为“对立论”。在西方,其主要代表是结构主义,如法国结构主义者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贡献是克服了人道主义,“和全部人本主义或哲学人道主义的决裂,并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这一决裂是马克思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理论界,有人认为,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麻痹劳动人民阶级意识的精神鸦片。还有人将人道主义区分为世界观、历史观和伦理观,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互相纳入。”其二,将马克思主义完全纳入人道主义的体系,笔者姑称之为“归结论”。自从1932年发现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西方学者即纷纷抑马克思晚期思想而扬其早期思想。他们认为发现了真正的马克思,认为《手稿》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关节点和救世主义。他们认为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的产物或本身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本体论。我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反诘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之间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归结关系,而是一种交集关系,笔者称之为“交集论”。所谓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交集关系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属于人道主义思想体系,而人道主义的特定形态——科学人道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即是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交集部分。欲意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交集关系,首先需要分析“对立论”和“归结论”。

一、对“对立论”与“归结论”的反诘

对立论与归结论在形式上殊异,而在方法论上却有同工之处,既都割裂了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立论将人道主义的个别形态绝对化,否认存在人道主义的一般原则,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界定为人道主义的唯一内容。而归结论则把人道主义的一般原则绝对化,只承认抽象人道主义,否认存在不同形态的人道主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对立。

对立论的误区至少有三:

其一,对立论认为,自从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以后,世界上就没有也不可能有超乎一切时代和阶级的全人类的共同思潮。诚然,人类社会自分裂为阶级以来,被一切阶级共同接受的无差别的思潮不曾存在过。但是,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必然会对一些共同的问题产生关注,特别是对人类自身的问题予以关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往往会围绕着同一主题进行研究,而其思想也往往会产生某些“似曾相识”之处,并存在着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和互相吸收的现象。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同理论的深度、广度和科学度大相径庭。但是,因为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因此可以将其纳入共同的思想体系。如果因为人类划分为阶级,就否认人类可以有共同的思想体系,无异于否定了文明演进的历史性和文化发展的承续性。

其二,对立论将人道主义分为历史观和伦理观,并认为前者与唯物史观相对立,而后者则是可以被接受的。这种划分是不合逻辑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根本观点,历史观是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伦理观是对道德伦理的根本观点,三者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涵盖面和抽象度不同。历史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伦理观是历史观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如果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的,同理,作为伦理观的人道主义也应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才是。可为什么伦理观独受青睐,被从对立意识形态中“择”了出来呢?对立论认为,把人道主义作为历史观就是以人性,而不是以“物”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历史发展并不能疏离人,人既不外在于历史,也不被动地承载历史,人是历史的主体。唯物史观的“物”并不是脱离人的活动的天然物,而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具有在物质力量推动下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但是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自然规律既独立于人的意识,也独立于人的活动;而历史规律虽然独立于人的意识,却不能独立于人的活动。历史规律即是人的活动规律,即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关系和联系。因此,唯物史观与人道主义并非冰炭不同器,而且正是唯物史观使人道主义摆脱了抽象形态,形成了现实的科学的形态。而这种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归结论的误区也至少有三:

其一,抹煞了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思想区别。马克思是从黑格尔出发,经由费尔巴哈而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这其间充满了新旧观点的矛盾和冲突。正缘于此,归结论将马克思主义归结为抽象人道主义。实际上,即使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马克思的思想也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着质的区别。当他还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时,没有超越抽象的人道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和自由”。但是,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不是在纯思辨的领域中遨游,而是积极投身于现实政治斗争。在实践中,他深切感受到各阶级在物质利益上的冲突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上的对立,发现黑格尔的国家观和抽象人学观与现实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由此对黑格尔主义发生动摇,踏上了告别旧人道主义的征程,思想发生了一定质的飞跃。这主要表现为:(1 )他意识到有产与无产的矛盾,而私有制与国家政策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2 )产生了物质关系决定思想关系,存在决定意识的思想萌芽。(3 )他由法律和哲学研究开始转向经济学研究,并由此而走向社会主义。在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在对人的理解上,他曾沿用了费尔巴哈“类本质”的术语,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是现实的肉体的个人的观点。而且他把共产主义与人本主义等同起来,认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然而即使在这时,马克思的思想也远远超过了费尔巴哈,比如:(1)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 马克思虽然沿用了人本主义的术语,但旧术语已包含了新内容。费尔巴哈把人理解为纯粹的自然存在物,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把个人连接起来的共同性。而马克思则认为,人不是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马克思把劳动归结为人的本质特征,并已经开始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人的本质。(2)在异化根源上, 费尔巴哈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宗教,在于人的本质异化为上帝这个异己的力量。而马克思则提出“劳动异化”概念,揭橥了在私有制下,工人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同劳动本身相异化,使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使人与人相异化。显然,劳动异化理论已超越宗教异化理论,它标志着马克思探索人类解放现实道路的开始。(3)在关于人的解放道路问题上, 费尔巴哈把推广博爱精神,批判宗教作为实现人道主义的途径。马克思则认为,如果不进一步批判产生虚幻宗教世界的世俗世界,人类仍不能摆脱桎梏。而重要的在于打碎奴隶身年的锁链。马克思指出,私有制是剥削的根源,因此,人的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进行政治批判,即批判私有制。此时马克思已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意识到人类解放必须诉诸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现实斗争。由此可见,以早期马克思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为依据而断言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主义是错误的。

其二,将人道主义抽象化了。归结论把人看作不分时代、不分阶级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类”本质;把人道主义看作是跨时代、超时空的观念。他们不懂得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没有超越阶级关系的抽象人性,只有具体的、历史的人性。因此,在阶级社会中,也就不可能存在超越阶级关系的抽象人道主义,只有具体的、历史的人道主义。由于不同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阶级利益的影响和不同文化传统的陶冶,人道主义思想体系必然形成各种相异甚至相对立的具体形态。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高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标榜这是人类共同的永恒的原则。实际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只能是反封建的武器,而不可能成为全人类通行的政治和道德原则,一部血污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即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旗帜,而由于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压迫阶级,因此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意味着人类的最终解放。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就成为人类最终解放的旗帜。因此,并不存在抽象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与以往一切人道主义具有本质区别的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其三,归结论无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归结论将人道主义仅仅视为一种价值追求,仅仅从价值意义上理解人道主义,把人道主义视为“追求人道和合乎人的尊严的生存方式的一种努力”。诚然,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中内含着价值观,但它远远不是一种追求人道的价值观所能涵盖的,也即是说,追求人道的价值意向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身。他不仅从人道的价值理想出发,怀有对人类幸福的崇高向往,而且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致力于探求实现人类幸福的现实道路。马克思并不以科学的名义否定价值理想,更不以抽象的价值观取代科学理论。为解决现实斗争问题,马克思深入研究了经济学。马克思从经济关系入手考察人的本质,并把人的解放同社会发展规律联系起来,揭示了人类解放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指出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争得统治权是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他用极其鲜明的笔调描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第一次将人类解放之鹄的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人道主义的伟大变革。实现了人道主义的科学意义与价值意义,科学预见与价值实证,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无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科学理论,必然会降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地位,贬损其伟大的历史作用。

二、“交集论”的可成立性

笔者所持的交集论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之间存在着研究视界的共同点和理论内容的重迭部为支点的。而这种共同点和重迭部的存在是以下述两个方面为条件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人道主义思想,却又不涵盖全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而是仅仅包含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最高阶段——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另一方面,人道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却又不能涵盖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是仅仅包含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这样,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就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共同的研究视界和理论内容。然而,由于对立论和归结论都从根本上否认存在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因此,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就成了“交集论”能否成立的关键了。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人道主义是否存在不同的思想形态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二是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是否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内容。

首先,人道主义存在不同的发展形态,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形态。

对立论与归结论都否认人道主义存在不同的发展形态,前者将人道主义固化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因此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泾渭分明,而后者将人道主义抽象化,自然就会将马克思主义消融于抽象人道主义之中。实际上,人道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思想体系,它既有共性即一般原则,又有个性即不同形态。我认为,人道主义的一般原则即共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观方面。作为价值观,它是对人的价值、尊严、权利和自由的追求。尽管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对人的问题认识不同,但是把人自身作为追求目标的意向则是人道主义的共同价值取向。而人道主义的不同形态即个性则体现在它的种种理论学说上。从理论上看,人道主义具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具体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道主义有着不同的内容,如古代朴素人道主义、近现代抽象人道主义和现实的科学的人道主义。近代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它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压迫和宗教对人性的蔑视中发展起来的,因而是人性解放的巨大历史进步。但是资产阶级将人道主义抽象化为超阶级超历史的东西,在社会分裂为不同利益集团的条件下,这种人道主义不能不具有虚伪的性质。现实的科学的人道主义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由上分析可知,人道主义思想体系既有关注对象和价值原则上的一般性和共性,更有理论内容和表现形态上的具体性和个性,因此既不能将其抽象化为超阶级超历史的绝对,也不能将其固化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如果借用数学的语言,可以认为它是一个集合,即以相同的研究对象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以复杂的流派和思潮为内容的集合体系。在复杂的人道主义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其发展的一个形态,而且是最高形态。

人道主义具有不同形态,不仅是历史事实,而且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众所周知,人类认识史上任何思想体系都具有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备向比较完备、从不科学向比较科学的发展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在某一认识领域中产生不同的思想形态或在同一思想形态中的产生不同的流派都是必然的。比如,在哲学领域中,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而辩证法又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不同形态,唯物主义则存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不同形态,唯心主义也存在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形态,等等。又如,社会主义学说也存在古代社会主义思想萌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不同形态。我们既然不否认上述领域中存在着异彩纷呈的理论形态和思想流派,为何独独否认人道主义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形态和流派呢?因此,否认存在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形态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人道主义的理论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关于人的问题的论述比比皆是。比如,马克思论述了人的本质、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人的解放等方面的问题。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他指出:共产主义“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 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3〕。 他还指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4〕关于人的解放, 他指出:“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5 〕限于篇幅,不能详述。但挂一漏万的介绍已充分说明,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包含人道主义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包括人的学说。

以上从人道主义发展形态和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一个问题,即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形态,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共同研究视界和理论重迭部。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具有交集关系的论点是可以成立的。

注释: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27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18页。

标签:;  ;  ;  ;  ;  ;  ;  ;  ;  ;  

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交叉关系_费尔巴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