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媒阅读器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阅读器论文,图书馆论文,读者论文,工作论文,论全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个人电脑深入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读者利用电脑下载网络文献进行阅读已成常态,习惯称这些读者为网络用户。与之相对应的是,图书馆在建立和积累数字文献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通过互联网为这些用户开辟了专有的服务通道,网络用户已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人群。
然而,新的困扰又出现了,那就是全媒阅读器的重新上市。全媒阅读器的全称是“全媒体数字化字体文献电子阅读器”,也称“电纸书”或电子图书。有人把可在网上下载的数字文献称为电子书,本文所称的电子书与之不同,本文中的电子书专指保存着数字字体文献的全媒体数字化字体文献电子阅读器,简称全媒阅读器。自2009年始,苹果平板电脑iPad和汉王电纸书等产品的促销热潮,使全媒阅读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与普通的网络阅读相比,全媒阅读器的出现并没有给图书馆带来开拓服务新领域的动力和欲望,而是让图书馆界颇感困惑和为难,不知该如何接受这种新的信息载体。况且对全媒阅读器的前景尚无权威的评估,盲目决策不仅会无果而终,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图书馆界在制订未来发展规划时,对全媒阅读器没有做出最后的抉择。但是,无视其存在也非长远之策,毕竟这种信息载体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读者用户。
1 全媒阅读器的定义
1.1 全媒阅读器重要的是载体还是内容
确认全媒阅读器是载体或是内容并不难,难的是确认其承载的内容有没有使用价值。图书馆现藏的纸质图书既是载体也是内容,过去,图书馆的一切工作也是基于纸质文献资料的这一特性展开的;数字图书馆向读者所提供的文献内容完全是无形的数字信号,必须借助专有设备来展现,所以说,数字图书馆只提供内容。
在制造商和销售商眼里,全媒阅读器就是终极产品,内容只是卖点。在美国苹果公司成功营销了其音乐播放器iPod后,人们同样认为苹果公司将通过推广平板电脑iPad,继续向其产品用户推销苹果的文化产品。对读者来说,全媒阅读器不能仅仅是载体,重要的还是内容。读者普遍希望全媒阅读器能像制造商和销售商宣传的那样,可以将其作为个人书库使用,能够随心所欲更新数字字体文献内容,把全媒阅读器变成如影随形的案头工具。
1.2 全媒阅读器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1.2.1 广义的全媒阅读器
所谓广义全媒阅读器,是指一切可作为显示终端使用的多媒体电子产品,如台式个人电脑。个人电脑是计算机技术成熟的产品,作为个人电脑的两大系列,台式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是典型的全媒阅读器。现在的数字读物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许多用数字技术编辑的文章不仅局限于文本和图像等内容,还包括音频和视频内容。而全媒阅读器驾驭这些文献易如反掌,阅读普通字体文献就更不在话下了。
许多全媒体电子产品,其功能丰富多彩,阅读只是其兼具的功能之一,用户只是偶尔把这些产品充当数字字体文献阅读器使用而已。另外,除台式个人电脑外,其他全媒体电子产品都具有移动便携的特性,方便使用是其被用来充当数字字体文献阅读器的主要原因。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渠道在全体网民的参与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数字文献资源也在迅速产生和不断地积累着。虽然数字文献资源的传播途径是互联网,而显示数字文献的载体却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网络数字文献资源的不断积累,读者获取数字文献资源的手段也在不断增加,而一些电子产品的制造商也把获取网络数字文献资源作为产品的卖点,将来可作为全媒阅读器使用的电子产品会越来越多。
1.2.2 狭义的全媒阅读器
就是俗称的“电子书”。作为产品,全媒阅读器的功能略显单一,其用途只是用来阅读数字字体文献。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文献存储量巨大,显示面积适合读者阅读习惯,而且便于携带。其实,原本与个人电脑同步开发的电子书在十多年前就已经问世了,其产品已经具备了全媒阅读器的基本功能,但是,高昂的价格与单一的功能使其形同鸡肋,无法获得用户的青睐。2009年,全媒阅读器再次走向用户,与以往不同的是,产品在性能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存储和显示速度大幅提高,存储容量也很可观。由于采用电纸代替LCD屏幕,减少了阅读对读者眼睛的伤害,产品的价格也开始趋向平民化,再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用户的购买力比过去增强了,如果价格合适,用户还是愿意尝试的。
从2009年2月开始,上海图书馆在网上招募移动数字阅读器的试用者,显然这是“易博士电子书”赞助的产品推广活动,即便带有商业色彩,这次产品推广活动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可以让读者认识全媒阅读器这样的新事物,再一个就是验证一下愿意使用全媒阅读器的读者到底有多少,读者的感受如何。
当问到上海图书馆这种全媒阅读器外借服务是否会继续推广时,作为这次试用活动的组织者,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副主任金红亚对此也缺乏信心,谓之:“最终效果有待观察”。其实,制约全媒阅读器外借服务的关键既不是读者是否接受,也不是图书馆有无能力继续,关键还是内容,也就是说版权纠纷限制了全媒阅读器内容的扩展,如果全媒阅读器中没有读者希望读到的新内容时,再好的全媒阅读器也是摆设。
1.3 全媒阅读器用户范围并不广泛
前面已经说过,全媒阅读器功能单一,主要还是阅读数字字体文献;而能够阅读数字字体文献的电子产品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产品功能又是非常的强大,以至于全媒阅读器似乎是可有可无。与功能强大的笔记本电脑相比,全媒阅读器的优势恐怕只有不伤眼和省电等几种绿色环保的口号了。
另一方面,全媒阅读器与纸质图书相比也没有太大的优势,除了存储容量大,可演示多媒体文献外,其作用与纸质图书似乎不分上下。不过从耐用性和安全性角度,全媒阅读器还是无法和纸质图书类比。纸质图书被损毁的几率极低,即使部分损坏了,仍可提供部分文献内容。纸质图书最重要的作用是其具有的文物特性,而且部分纸质图书越旧就越珍贵;而全媒阅读器则不然,全媒阅读器作为产品,其内部任何部件的损坏都意味着文献的丢失或无法使用,无法显示内容的全媒阅读器就是一堆废弃的电子元件而已。再有就是旧的全媒阅读器价值极低,只对部分收藏者具有意义。
全媒阅读器必须解决内容更新问题,在这一点上,图书馆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图书馆,全媒阅读器可以获得更多的新内容。
2 不同类型读者对全媒阅读器的需求程度不同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图书馆接待的读者有几大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全媒阅读器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有的乐于接受,有的无所谓,有的则不予理会。下面就几种读者类型群试做分析。
2.1 普通读者也许是全媒阅读器的主要用户
普通读者成分复杂,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这些读者阅读范围很广,多数还是以文学、科普和时尚内容为主。过去,图书馆接待的读者以普通读者居多。值得关注的是,普通读者受流行时尚影响很大,阅读取向和社会整体气氛息息相关,流行的文化活动能够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现在,图书馆流失的读者多数也属于这类普通读者群,对这些读者来说,电视和网络的吸引力,加之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去图书馆多有不便,方便实用的全媒阅读器不失为一种补充。
过去,经常会有人把读者阅读时间的减少作为图书馆读者减少的借口,实际上他们没看到许多书店里拥挤的人群,那些人都是热爱阅读的读者,只是因图书馆无法满足其阅读需要而已。全媒阅读器的出现对这些读者和图书馆都是一个重新建立联系的契机,如果图书馆在这期间无所作为,这些普通读者就会永久流失;如果图书馆能够利用全媒阅读器带来的影响,这些普通读者还会回到图书馆。
2.2 学生读者是全媒阅读器主要持有者
学生读者不但是高校图书馆的主力读者群,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主力读者群,学生读者去图书馆绝不仅仅是借几本书,看几本杂志那么简单。学生读者去图书馆的最大动因就是寻找一个有学习气氛的场所,有意识地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读者能成为全媒阅读器的用户前提是社会家庭购买力的提高和制造商的宣传策略是否得当。学生读者是否使用全媒阅读器和阅读关系不大,倒是该产品是否具有娱乐功能是最为关键的。本来有没有全媒阅读器对学生读者去图书馆影响有限,但是,这依然为图书馆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就看图书馆如何面对了。
2.3 研究型读者继续依赖图书馆
研究型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是不可动摇的,特别是研究社会科学的读者,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学习和工作的切实保障。研究型读者对全媒阅读器的兴趣不大,作为无聊时把玩的器具倒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全媒阅读器的有效功能若得到图书馆的开发,这些读者会把全媒阅读器作为利用图书馆的便捷工具。
2.4 特殊读者最需要全媒阅读器
特殊读者包括几个较小的读者类型群,其中值得图书馆关注的有老年读者和残疾读者,这些读者也恰恰是最需要全媒阅读器之类工具协助的读者群。多数老年读者的视力都有所下降,有的残疾读者失明,他们若阅读图书很不方便。全媒阅读器的语音阅读可以为这些读者提供阅读的可能。不过,即使这些读者很需要全媒阅读器,也不意味着这些读者能够购买全媒阅读器,此时,图书馆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图书馆若是开发外借服务,会得到良好响应的。
3 积极应对是图书馆的必要策略
图书馆在完善传统读者服务的基础上已经增加了多项对外服务工作。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开放是与时俱进的选择;架设机房,提供上网服务也是大势所驱。现在,全媒阅读器的出现是否应利用全媒阅读器来吸引读者,把更多的读者召唤回图书馆,的确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3.1 制定产品准入标准
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理念都必须适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需要。MARC格式和“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都是图书馆根据自身需要制定的应用标准。不过,这种标准还只限于图书馆自身的管理范围,对产品的标准尚不涉及。随着数字文献的大量出版与阅读设备的出现,产品制造商的手已经伸到了图书馆的核心区域。产品的制造商不是慈善家,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赚钱,控制读者也许不是他们的目的,但是图书馆读者流失与数字化、制造商的扩张有着必然的联系。
图书馆不能没有读者,读者也不应失去图书馆,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是坚持和发扬公共原则,维护现代社会的精神家园。因此,图书馆理应及时制定产品准入标准,什么样的全媒阅读器可以进入图书馆,数字文献以什么标准来显示,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才会进入图书馆与读者见面。不必担心产品制造商的抵制,以中国图书馆的数量,庞大的财政支持和读者群,没有哪个制造商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的。
3.2 数字文献的版权不应成为图书馆的软肋
数字图书馆的数字文献版权一直存有争议,作者、出版社和数字图书馆都各执一词,好像没有可调节的余地。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许多作者在与数字图书馆的诉讼中都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如果是数字图书馆免费为读者提供服务,著作权所有人不会反对;相反,若数字图书馆利用著作权所有人的作品牟利则不被允许。
实践证明著作权所有人并不是版权的争议主角,道是出版社和数字图书馆经营商在版权问题上争执不休,争议的焦点就是他们获得或失去的利益。有一点需要明确,有些以数字图书馆名义经营的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他们是纯粹的商业机构,他们需要通过销售数字文献赢利,这与图书馆的公共服务、非赢利原则是完全不同的。
图书馆在免费提供数字资源过程中应该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制定图书馆数字文献专业标准应不存障碍。把全媒阅读器使用的数字字体文献的显示标准与全媒阅读器的准入标准一并推出,能够在全媒阅读器的使用和推广中继续维护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原则。
3.3 防止图书馆伤害读者事件的出现
图书馆是公共机构,政府财政和社会资金为图书馆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为读者提供非赢利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建议图书馆参与全媒阅读器的准入标准的制定和数字文献的显示标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可以从中获益,更不能借此向读者推销产品,这种伤害读者的事件最终伤害的是图书馆的自身。参与标准的制定并不意味着参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图书馆不能越雷池一步。
综上所述,全媒阅读器的产生既不是图书馆的末日,也非图书馆的福音,更像是警醒图书馆界的晨钟。图书馆可以利用该产品改善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而忽视其存在的结果很简单,那就是图书馆读者的继续流失。因此,积极应对,变利器为图书馆所用是图书馆的最佳选择。
收稿日期:201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