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高层建筑结构、技术比较复杂,这样也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其建设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在进行高层建筑建设时多以混凝土材料为主,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好的承压力、施工流程比较简便且施成本相对好控制。但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会由于操作问题、原材料配比问题以及温度控制问题等导致裂缝的出现,给高层建筑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裂缝情况的出现应对施工流程、施工工艺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提升高层建筑整体建设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技术
1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
1.1温度裂缝
混凝土构件本身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如果出现温度幅度变化较大的情况,混凝土构件的变形情况也会比较严重,这样就会给混凝土构件应力带来直接的影响。如混凝土构件的拉应力小于应力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但是在实际的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温差变化相对较大,这样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
1.2质量裂缝
混凝土材料是由不同的原材料通过人工方式合成的一种建筑材料,所以施工工艺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在使用混凝土施工工艺时没有对混凝土的密实度、均匀度严格的控制,或者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拌和、振捣、压实、运输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控制,也会增加混凝土构件裂缝产生的几率。此外,在使用混凝土工艺时若保护层、模板结构选择不合理或拆模时间控制不到位,也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情况。
1.3地基沉降裂缝
普通建筑中地基沉降情况比较常见,但是如果高层建筑出现地基沉降情况会给建筑整体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沉降程度相对较大会给建筑整体结构带来严重的危害。当出现地基沉降情况时会导致建筑物中一部分结构出现位移情况,给混凝土的拉力与剪带来影响,产生裂缝。
1.4收缩裂缝
养护管理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养护工作不到位非常容易出现干燥过快的情况,干燥的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会升高,导致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程度不一的收缩性裂缝。此外,在混凝土收缩凝固过程中若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过大的状况,会出现收缩不均匀的情况导致裂缝的产生。
2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2.1严格控制施工准备与设计工作
在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应根据工程的需要为变形情况留下充足的空间。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合理的配置钢筋位置,以此来避免裂缝情况的产生。在进行具体设计工作时应避免结构断面出现变形导致应力过于集中情况的出现,如果无法规避此种情况可以使用构造配筋等方式。在进行楼板设计时应控制楼板的刚度与平衡度,如果一些楼板的跨度与阳角过大,在设置钢筋位置时可以采用双层双向设计方式。若管线敷设方向与混凝土受力及收缩方向保持垂直时会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重点关注这些问题;在进行管线设计时不得先将水管预埋到楼板内部。在进行管线预埋时应将管线设置到楼板上部与下部之间的钢筋与轴周边为位置,避免出现与钢筋斜向交叉的情况。管线布置的过程中还应避免立体交叉的情况,假如无法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可以将钢丝网设置到管线分布比较集中或是垂直的位置,在增加钢结构强度的同时提升混凝土抗拉强度。
2.2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可以明显降低低水化情况,同时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适当的降低水泥用量,利用此种方式来降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想确保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可以在其中掺和适量的膨胀剂,体现出收缩补偿的作用,避免裂缝情况的出现。在选择外加剂时应严格控制其强度、减水性与缓凝性,在此基础上来提升混凝土的粘合度、流动性与泵送效果。此外,还应控制砂的粗细程度,主要是由于砂的粗细程度可以给混凝土强度带来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混凝土泵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级配相对较好的中砂,将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作为依据提升选砂的合理性;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基础上降低用水量与水泥用具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情况,提升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能力。
2.3对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墙体竖向裂缝情况。材料因素是导致伸缩裂缝出现的主要因素,若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非常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因此应提前做好施工缝控制工作,避免给混凝土构建质量带来影响。例如,在完成屋顶结构浇筑时应做好后浇带预留工作,避免给错层结构、结构拉伸带来凹凸情况;可以在大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保温层,以此来达到控制裂缝的目标。在选择温度控制材料时应控制其水分与质量,高层建筑对长期外露的温度控制材料有着更高的要求。保温层、隔热层属于基础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确保其防水功能,在此应注意的是合理的设置分割层也可以很好的控制混凝土裂缝情况。
2.4合理的选用裂缝修补技术
2.4.1表面补修技术
表面修补技术是控制混凝土裂缝较常使用的技术,通常,会在裂缝表面涂刷水泥浆液,并增加混凝土的防腐能力,在完成此道程序后还应在表面进行刷漆处理。要想将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将玻璃纤维布固定在裂缝处,提升修补效果。
2.4.2灌浆修补技术
此种方法主要用于比较严重裂缝的修补,如果只使用表面修补法无法达到对裂缝深部修补的目的时,可采用灌浆法进行修补,在修补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关的设备将已拌制好的泥浆灌注到裂缝中,泥浆硬化后会与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灌浆液通常会使用水泥浆或是环氧聚合物,若裂缝比较严重的话可以使用聚氨酯或是甲基丙烯酸酯。
2.4.3结构加固修补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有一些裂缝可能会给建筑结构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直接降低了高层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这类裂缝处理时通常会采用加固修补技术来提升建筑的稳定性,通常使用的加固技术包括补强加固技术、支点加固技术以及预应力加固技术等。
2.5进一步提升施工工艺
在进行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应控制水泥的使用量、水灰比计量,保证拌和均匀度达到标准要求,只有通过多次搅拌后的混凝土材料才能用于浇筑作业中。在进行钢筋配置作业时应先充分的了解工程施工标准、建设流程,再与钢筋型号、性能等进行结合,同时还应对钢筋的位置进行明确并对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控制。在整体浇筑过程中应控制离析情况,控制振捣均匀度。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的进行养护管理,在养护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养护流程并对养护时间进行控制,假如所处的环境温度高、湿度低多会采用洒水方式。若洒水达不到养护效果还可以在上面覆盖草帘等,在保证温度、湿度均衡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
3结语:导致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技术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要想减少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裂缝的产生率,相关的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在以此来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同时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潘静.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60.
[2]黄龙.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134-135.
[3]吴奇海,薛素霞.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4):57-58.
论文作者:田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情况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技术论文; 时应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