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在投入运营后,受到诸因素的制约,使用性能逐渐减小,导致其舒适度以及安全性降低,为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诸多的隐患。城市市政道路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其安全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考虑到在市政道路使用过程中的养护管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和行车舒适度。本文通过对道路养护工作的几点要点进行探析,以期为推动我国道路工程的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技术
1 引言
在道路工程中养护工作可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并可有效解决出现在道路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促使道路工程更加稳定。然而,在当今道路养护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影响道路稳定性,严重时还会出现道路坍塌、下陷甚至断裂等不良后果,不仅降低道路工程经济收益,而且还将侵扰出行者人身财产安全。基于此,为了使我国道路更具稳定性,且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分析存在于当今道路养护工作中的几点要点显得尤为重要。
2 市政道路养护维修工作的重要性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城市道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损坏问题,部分道路路面出现裂缝或凹凸现象,车辙问题也较为明显,网状、横纵向裂缝比较普遍,同时随着市政道路承载交通流的逐渐增大,在日常管护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一些道路存在推移损坏情况,路面容易出现波浪形态或者高低不平的情况,这些问题在道路交叉口以及急转弯位置相对较多。另外,在部分沥青道路中,坑槽以及泛油的问题也比较常见,对市民日常行车和出行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对于现阶段市政道路的损坏情况必须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维修养护工作计划,不断优化市政道路维护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市政道路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建设成本,减少因为交通事故而带来的损失,确保市政道路的安全畅通,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便利,真正发挥出市政道路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道路受损原因
由于道路在日常运载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压力,一旦出现压力大于路面承载力的情况就会出现路面受损情况,而除去社会原因外,造成道路受损的原因可主要分为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其中自然原因囊括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以及霜冻降雪等恶劣自然灾害,而人为原因则主要包括道路施工工艺落实不到位、养护效率不佳、人为破坏道路以及道路管理不力等原因。其中道路养护作为有效将道路质量与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的工作内容,可有效提高道路工程整体运载质量,因此对道路养护基本方略的探析势在必行,从而为提高道路养护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4 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
4.1路面沉陷处理
针对市政道路路面沉陷问题通常包含两种情况,其一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局部沉陷,应结合路面的具体破损程度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其二是因为土基或基层结构受到损坏或因为桥涵台背填土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沉陷,对此应当根据坑槽的维修措施来予以修补。针对路基不均匀导致的沉陷问题,若沉陷程度相对轻微,可选择在沉陷边沿位置人工凿成规则形状,进行清除后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随后进行填平压实;若沉陷问题相对严重已经引起了路面严重破损,应当根据抗曹维修措施进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对于土基结构层受到损坏导致的路面沉陷,当台北填土密实度不达标时应当进行重新压实处理,而针对含水量与空隙相对较大的软基或包含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应当实施换土处理,换土厚度按照软层实际厚度进行选择,换填材料应当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透水性能。
4.2填缝、封缝
市政道路处理裂缝,需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通常采用相符合的材料对其密封,防止水流亦或是其他物质进入到裂缝内部损害道路,而此过程中称之为填缝,亦或封缝。如果裂缝产生,相关工作者需及时给予有效的修补,防止裂缝扩大亦或加深,保证市政道路的同时,亦能够有效的节约道路养护的成本。
4.3 再生技术
再生技术通常来说用于市政道路破损问题的修复,除开利用封层、灌缝、坑槽修补或者改建等技术措施之外,还能够借助于再生技术对市政道路路面实施恢复。现阶段在市政工程养护管理作业中所应用的再生技术包含了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就地冷再生技术和厂拌冷再生技术等几种类型。因为市政道路上行驶通过的车辆相对较多,大型机械设备无法有效铺开,所以大部分时候可选择厂拌再生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水损坏严重的沥青路面可选择这一技术,针对加铺沥青面层的可选择厂拌冷再生技术再生基层。针对裂缝类病害、车辙或者泛油等沥青路面也能够应用厂拌热再生技术进行处理。
4.4路面监测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有效的技术支持,借助于现代养护监测工具不但能够促进路面监测作业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极大的降低传统巡检工作量。例如说通过行车途中的路面反馈,车载平整度监测仪器能够及时有效的监测和记录路面的平整度、鼓包问题和破损程度等。市政道路巡检作业效率借助于利用现代监测技术得以明显提升,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路面维修养护作业成本。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大力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和设备,促进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
5 提高道路养护工作效率的措施
当前限制我国道路养护各项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运转资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当前道路养护水平,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以有效防止道路养护工作中出现的资金不足现象。首先相关部门应对运转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防止出现资金分布不均的现象,同时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为今后开展的道路养护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合理安排道路修理时间及经费,在道路维修期间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节约现有资金,以避免造成资金浪费,而在采购施工器械材料方面相关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好施工器械材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资金的监管,使得资金可以真正应用到道路养护工作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道路养护工作的整体质量。相关部门应将道路的局部修复日常保养工作制度化,在发现路面出现损坏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结合线路的实际情况以及季节、温度、天气等特点提出具体的修复方案,以保证道路路面修复工作可以及时有效进行,同时严格落实相关的责任制度,使得道路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并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将道路养护工程中的各个环节施工纳入到考核范围,为道路养护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6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稳步发展,促使人们对道路工程的需求量与日激增,而道路养护作为有效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的有效方略,可通过提升道路养护人才队伍建设、融入信息技术、注入更多资金以及健全道路养护制度等措施,使得当今道路养护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高,从而使道路更具稳定性,且可延长使用寿命,并达到保障出行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龙山. 论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J]. 民营科技,2012(09):268.
[2] 刘宾. 论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J]. 门窗,2016(03):127+129.
[3] 訾顺旗. 浅析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技术方面的问题[J]. 建材与装饰,2016(32):249-250.
[4] 孙洪广. 关于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的探讨[J]. 门窗,2014(10):82.
[5] 张爱民. 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技术应用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5):78.
论文作者:李能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4
标签: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