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业论文,竞争论文,中小企业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竞争加剧,金融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使得信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部分城商行由于规模小以及定位于地方经营的特色而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股份制银行体现出后发优势,其既与国有银行争夺大企业份额,同时又与城市商业银行竞争中小企业客户。中小银行的兴起使得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那么,银行业竞争水平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中小银行的发展是否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本文将基于我国2006年-2013年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主要为以下几方面提供有效证据:(1)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程度采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衡量;(2)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严重程度与借贷市场中的银行业竞争水平有关;(3)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银行间市场力量和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支持市场力量假说,即认为银行间的竞争对企业融资约束会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而言,传统市场力量假说认为,银行市场集中度越高,融资约束程度也就越高,即企业有着更低的信贷供给和更高的贷款成本。相反,信息假说认为,信息不对称可能使得竞争对信贷产生影响,银行业的竞争有助于银行减少挖掘“软信息”的投入,从而减少关系型贷款,因此,缺乏竞争反而可能有助于提高信贷的可得性(Petesen和Rajan,1995;Hauswald和Marquez,2006)[1-2]。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实证分析以解答两种观点之间的对立。从已有文献来看,大部分研究遵循了Berger和Hannan(1989)[3]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它假定市场结构的测量能够强有力地解释公司之间的竞争行为。Petersen和Rajan(1995)使用银行集中度指标作为银行市场力量的替代变量,其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在银行业市场比较集中的地区更容易获得融资。Fischer(2000)[4]运用德国制造业的截面数据得到相同的结论。相反,Beck等(2004)[5]的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越集中,企业面临的融资障碍越多,并且这种影响与公司大小呈反向关系,但这仅仅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Berger(1995)[6]等的研究对市场集中度作为市场力量指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上述研究中以集中度指标作为银行业竞争力的替代变量可能无法准确地识别银行业市场力量;事实上,这也可能是产生不同结论的原因所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从直接估算银行的行为方程入手,Carbo等(2009)[7]运用勒纳指数(价格与边际成本偏离程度)衡量银行业市场竞争力,以西班牙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其研究结论支持市场力量假说。此外,在银行市场、外部环境、公司层面因素等众多融资约束条件中,勒纳指数表现出很大的边际效应。Love和Peria(2012)[8]运用线性概率模型研究银行业竞争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发现银行业的高度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限制有缓解作用。 国内学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其中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9]以我国地方信贷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更具优势;张婕(2002)[10]则运用研究市场组织结构与银企融资成本最优化的模型,得出小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具有相对优势的结论。他们均认为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后,鲁丹和肖华荣(2008)[11]分析了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发现国有银行在收集和处理“硬信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小银行则擅长于获取“软信息”,并借此发放关系型贷款。唐建新和陈冬(2006)[12]采用HHI指数分别对县城、大城市银行业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银行业市场结构在大城市和县级以下城市呈两极化发展趋势,大城市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呈上升趋势,而县级城市银行业市场情况则相反;研究还发现,地区银行业竞争程度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相关,竞争激烈的城市或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县级以下城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则变差。雷震和彭欢(2010)[13]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广义矩方法对银行业竞争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小银行市场份额与中小企业发展呈正比例关系。白俊和连立帅(2012)[14]运用Blinder-Oaxaca回归分解法,就我国银行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实行差别信贷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由禀赋差异诱发的信贷配给问题得到适度缓解。 综上分析可知,已有文献关于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有关中国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的相关研究特别是经验研究仍然较少。本文采用Laeven(2003)[15]发展的欧拉方程投资模型,运用中国上市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以企业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来衡量企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将银行业竞争变量引入模型中,并以之为基准,将中小银行发展变量引入模型以反映银行业结构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对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小银行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上作用明显,从而验证了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重要性,进一步支持了林毅夫等提出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Modigliani和Majluf(1984)[16]发现当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时,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企业外源融资成本高于内源融资成本。Fazzari等(1988)[17]采用1970年-1984年421家美国制造业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增加,使得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从而加大了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企业投资对成本较低的内部现金流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Hoshi等(1991)[18]和Lamont(1997)[19]采用不同的样本和方法得到与FHP同样的结论。由于中小企业具有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的特性,使得其在获取外源融资时需要提供的风险成本较高,进而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会对内源融资产生依赖性。因此本文以企业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来衡量融资约束水平。 Berger等(2003)[20]利用美国中小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银行业的高度集中将导致中小企业信贷的高利率。Beck等(2004)[5]以74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银行业竞争与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经济和制度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银行业市场力量的集中会加重企业的融资约束。Claessens和Laeven(2005)[21]在对银行业竞争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高度的银行业竞争能促进国家的产业发展,由此他们认为这意味着银行业竞争的增加能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事实上,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具有难以提供“硬信息”(如经过审计的经营记录、财务信息等)的缺陷,而银行业缺乏竞争会使得中小企业的正规融资约束问题变得更加严峻,银行要么以增加信贷标准的方式减少信贷风险和监督成本,要么通过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的方式以补偿风险或实现自身利润的提高。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林毅夫等(2006、2009)[22-23]提出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当金融结构适应于当前阶段最优产业结构的金融服务需求时,才能有效实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由于中国现阶段资本相对稀缺以及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要素禀赋特色决定了中小企业是我国最优产业结构中的主要企业类型,这就要求金融体系必须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需求,以适应其发展需要。而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为银行主导型,因此,讨论我国银行业结构如何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银行业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存在“大对大、小对小”的现象,即大银行和小银行分别主要面向大企业和小企业提供贷款。一方面,大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大银行向大企业授信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较强(林毅夫等,2009)[23],而小银行的资金规模还不足以支撑其授信于大企业后所面临的资产风险。另一方面,小企业很难向银行提供充分的“硬信息”,银行只能依赖一些难以量化的“软信息”对小企业作出贷款决策;科层结构复杂的大银行在搜集和运用“软信息”方面相较于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的中小银行而言处在劣势(Berger等,2001)[24],中小银行所具有的流程优势、地缘优势等,能够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对外部融资的需求。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三、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本文基于Wind资讯数据库整理了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年-2013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在样本选取过程中,剔除了*ST、ST或PT类公司;金融类公司;资不抵债公司;兼并收购或企业重组的公司以及同时发行A股、B股或H股的公司。最终得到的样本数为676个。银行业结构数据来自各银行公布的年报,本文选取21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中小银行资产总额的比重根据《各地区金融运行报告》整理得到①。 (一)银行业竞争变量的度量 本文选用赫芬达尔指数HHI来度量银行业竞争程度。HHI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用某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来表示,公式为: 其中,X表示市场总规模,表示i企业的规模,,表示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为该行业总企业数。相比其他指标,该指数能较好地测量产业市场的集中程度。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指数等于1;当所有企业规模相同时,指数等于1/n;当市场完全竞争时,指数等于0。一般来说,HHI指数越小,表示市场竞争越激烈。由于对所有银行所占份额进行统计非常困难,本文在构建HHI指数时搜集了21家银行的贷款数据,其中包括五大国有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使HHI指数更加接近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事实上,这21家银行的贷款余额占银行业总贷款余额的比重约在70%左右甚至更高,因此,其市场结构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尽管HHI指数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它综合反映了市场中企业的规模分布情况,在欧美国家被广泛使用,因此,使用该指数来反映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可以使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具可比性。 (二)实证模型与研究变量 在已有文献中,欧拉方程投资模型和托宾Q模型常被用来识别企业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由于托宾Q模型要求有较高的市场有效性,而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效率普遍不高,因此导致对该模型中相关数值的确定存在较大争议,易产生衡量偏误问题(Erickson和Whited,2000)[25]。本文采用应用更为广泛的欧拉方程投资模型进行研究②,建立如下模型: 本文在研究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之外,进一步分析了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中小银行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主要供给者,其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非常重要。本文在欧拉方程中引入反映中小银行发展的交互变量来检验其发展是否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 其中,SMB为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的相对发展水平。含义同前,若<0,说明中小银行的发展能够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三)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具体定义及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表2。 由表3可知,2006年-2013年,银行业贷款的HHI指数呈下降趋势。根据美国政策实践中运用的标准:如果HHI大于1 800,则该市场为高度集中的市场;若HHI在1 000~1 800之间,属适度集中的市场;当HHI小于1 000时,为集中度较低的市场。这说明我国银行业属于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且竞争程度逐渐加大。 (四)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一步系统GMM方法来估计模型,以消除模型中解释变量包含滞后被解释变量所隐含的内生性问题。此外,还对模型进行了混合OLS估计和FE估计,以检测GMM估计值的有效性。由于FE估计一般会低估滞后项的系数,而混合OLS估计则通常会高估滞后项系数,因此,若GMM估计值介于两者之间,则可判定GMM估计可靠有效。估计结果见表4。 如前所述,以动态面板模型(1)得到的估计结果为例,比较滞后因变量的GMM估计值、FE估计值和混合OLS估计值可发现,表4得到的GMM估计值为0.575,处于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值0.203和混合OLS模型估计值0.626之间。对应模型(2)得到的估计结果也是如此。这说明本文的GMM估计结果可靠有效,并未因弱工具变量问题而导致严重偏误。 前文提到,若,企业的投资行为符合理论最优路径。但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参数估计结果与最优路径的理论值并不一致,这表明样本企业的投资行为偏离了最优路径。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存在使得其投资决策对内部现金流更加敏感。而银行业集中度与企业现金流的交互项×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银行业竞争有利于降低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减弱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约束,验证了假设1。这与Beck等(2004)的结论一致。 从列(6)可以看到,企业现金流和中小银行发展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中小银行的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有缓解作用,从而验证了假设2。已有研究表明,大银行更倾向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小银行则将较多贷款投向中小企业(Strahan和Weston,1996[27];Jayaratne和Wolken,1999[28];张婕,2002[10]),本文的实证结论与这些研究结论一致。 传统的市场力量假说认为,市场力量的增加会导致信贷供给受限、贷款利率更高,因此加重了融资约束。银行业缺乏竞争使得大银行在面临风险和收益相对较高的贷款项目时表现得过于保守,其金融服务辐射圈也多局限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势必被排除在大银行的金融服务范围之外。毋庸置疑,银行业越集中,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越严峻。 在向规模不同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其成本和效率因金融机构而异(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9]。有限的规模和市场势力使得中小银行在与大银行争取大企业客户时常处于劣势,但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却更具信息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向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由此,中小银行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起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由于欧拉方程投资模型隐含不存在代理冲突的重要假设。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治理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可能使得经理人的投资决策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出于个人私利,代理人可能将公司多余的现金流投资在负净现值的项目上而不是返给股东,从而达到个人声誉提高和控制权扩大等目的。这就意味着,企业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可能是委托代理问题下过度投资的表现,不一定反映的是融资约束问题(Cleary,1999)[29]。 鉴于中小上市企业的股东分布情况相比于上市大公司更为集中,对代理人的监督很少存在搭便车问题,因此其委托代理问题相对没那么重要。上文在构建模型时并未考虑委托代理问题,为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我们重新构建模型以控制代理冲突问题有可能带来的影响。 从企业持有现金的目的出发,在(1)和(2)式中引入现金持有量指标CH/K,模型转变为: 其中,CH为公司拥有的现金类资产。若显著为正,表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会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与代理问题引发公司持有现金的壕沟效应相一致;若显著为负,表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会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与融资约束企业持有现金的对冲效应相一致。估计结果见表5。 表5列(5)和(6)中,的系数显著为正,×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中小企业面临显著的融资约束问题,而企业拥有现金是为了对冲融资约束问题,因此,中小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反映的是其融资约束问题而非存在代理冲突。 从表5还可以看到,×的系数显著为正,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和中小银行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而验证了上文结论的稳健性。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2006年-2013年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欧拉方程投资模型和一阶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中小企业表现出显著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普遍存在外部融资约束;(2)银行业竞争力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呈正向关系,即银行业竞争力越大,越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3)中小银行能更好地匹配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其发展壮大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 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严格来说,本文所得到的结论只针对上市中小企业。但相对而言,非上市中小企业所能提供的“硬”信息更加有限,所面临的外部融资渠道也就更为狭窄。如此不难得出延伸性的判断,即非上市中小企业必定面临更加严峻的融资约束问题。这也意味着银行业竞争及中小银行的发展对于缓解非上市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或许更为重要。 从目前我国银行业竞争状况来看,以国有银行为主导、中小银行发展滞后的银行业体系难以适应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融资需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应加快推动中小银行发展,放松银行业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形成以地方性中小银行为主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其次,国有银行一方面应赋予其分支机构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适当下移决策层次,以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另一方面应转变观念,适当调整信贷资源结构,对经营水平高、竞争力强、信誉好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再次,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登记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以减少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信息壁垒;最后,建立完善的法规和监管体系是发展中小银行的内在要求。总之,必须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出发,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业营造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从而回归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 ①由于《各地区金融运行报告》中有关西藏自治区的数据不完整,本文予以剔除。 ②欧拉方程投资模型在对中国经验研究的适用性方面,可参见沈红波等(2010)、罗长远等(2011)。标签: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融资公司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信贷配给论文; 林毅夫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