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VIP、SP作用的研究论文_赵建新

疏肝健脾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VIP、SP作用的研究论文_赵建新

赵建新

(宽城满族自治县孟子岭乡卫生院 河北 承德 067600)

【摘 要】目的:探讨疏肝健脾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VIP、SP的作用。方法:1、我们采用症状积分法,评价疏肝健脾方药对FD的疗效,并与阳性西药进行对照。2、检测FD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的VIP及SP含量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患者血浆中的VIP含量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分析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SP含量高于治疗前,经统计软件分析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 疏肝健脾方药是治疗FD的有效方剂之一。2. 疏肝健脾方药可以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患者血浆中VIP的含量,及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患者血浆中SP的含量。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疏肝健脾;胃肠激素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25-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腹疼痛、饱胀、嗳气、烧心、反酸、纳差、恶心及呕吐为主要表现。为探讨、诊治FD,我们进行了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病例 男(例)女(例)年龄 (岁)病程(月)

治疗组50242641.8±10.832.5±27.6

对照组50222841.6±12.431.8±32.8

年龄比较:t=0.0860,P=0.4658,P>0.05

病程比较:t=0.1155,P=0.4542,P>0.05

西医诊断标准(罗马Ⅲ标准 ):1、须有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早饱、上腹烧灼感4个主要症状中1个或多个;2、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3、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4、x线、胃镜检查排除食道、胃和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B超、肝功能检查排除肝、胆、胰的器质性病变。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94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

主症:(1)脘腹胀满或疼痛(为必备);(2)疲乏无力;(3)恶心欲呕;(4)失眠多梦;

(5)舌质淡或淡红;(6)脉弦或弦细

次症:(1)纳差食少;(2)胸闷心烦;(3)大便溏或不爽;(4)嗳气返酸;(5)食后腹胀。

凡具备主症(1)+三项主症;或者具备主症(1)+其它主症两项+次症两项,即可诊断为肝郁脾虚证。

纳入病例标准:符合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者纳入试验病例。

排除病例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内镜检查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发现食管炎,或有上述病史;④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肝、肾、造血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患者;⑤有消化道手术记录报告;⑥严重原发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⑦应用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前列腺素、抗酸剂、促动力剂、抗抑郁剂、镇静剂等)的患者;⑧对受试药过敏者;⑨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健康受试者选择标准:

(1)无心、脑血管、肝肾等病史,心脑肾功能检查正常;

(2)胃肠镜检查胃肠粘膜基本正常;

(3)中医辩证基本正常;

(4)年龄在18-50岁的自愿者。

1.2 给药方法 治疗组:疏肝健脾方

方药组成:柴胡10g,炒枳壳12g,佛手10g,炒白芍15g,茯苓15g,炒白术15g,陈皮5g,木香10g,甘草3g

煎服方法:每日水煎两次,取汁约1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疗程4周。

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片(商品名:吗叮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3次,每次10mg,疗程4周。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分级及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评分标准

主要症状轻(2分)中(4分)重(6分)

胃脘或脘腹胀满轻微胀满,时作时止,不影响工作胀满明显但可忍受,时有发作,影响工作及休息胀满难忍,持续不止,常需服用理气消导剂

胃脘疼痛轻微胀满,时作时止,不影响工作胃痛可忍,经常发作,影响工作及休息胃痛难忍耐,持续不止,常需服用止痛药

上腹灼热感偶有时有常有

早饱偶有时有常有

疲乏无力肢体稍倦,可坚持轻体力工作四肢乏力,勉强坚持日常活动全身乏力,终日不愿活动

失眠多梦偶有不易入睡,影响工作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恶心呕吐偶有恶心时有恶心,偶有呕吐频频恶心,有时呕吐

胸闷心烦轻微胸闷胸闷明显,时见太息胸闷如窒

1.4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疗效标准: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治愈:N≥90% 显效:70%≤N<90% 有效:30%≤N<70% 无效:N<30%

1.5指标检测

1.5.1分组及实验方法 符合前述标准的健康者选15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7人,女性8人,年龄20岁~38岁,平均33岁;上述符合标准的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抽取15人作FD组,均为我院内科住院和门诊病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42.7岁,平均病史4~6 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给药方法同临床试验;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给予查血浆中的VIP及SP含量。

1.5.2血浆VIP及SP测定方法 各实验对象禁食12小时,试管予冷,抽取静脉血2ml注10%EDTA-Na2 3Oml和抑肽酶30ml的试管中混匀,40C离心(1500r/min),取血浆放-2O℃保存备测。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试剂盒在广州金域检验中心购买,严格按试剂量要求操作。

1.6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 N 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治疗组5022(44) 24(48) 4(8) 92

对照组5015(30) 19(38) 16(32) 68

卡方值(Pearson未校正法)=9.0000,P=0.0027,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变化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变化比较(例)

症状治疗组(n=50)对照组(n=50)P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胃脘胀满46 12* 45 30 0.0175

胃脘疼痛35 10 33 22 0.0580

上腹灼热感3611*37280.031

早饱 397*23120.0448

疲乏无力1231370.4582

恶心呕吐21923130.600

胸闷心烦1141280.4885

失眠多梦19622130.2806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肝郁脾虚证FD组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血浆VIP及SP测定值的比较见表5

表5肝郁脾虚证FD组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血浆VIP及SP测定值的比较(pg/ml,x?±s)

组别 例数 SP VIP

FD组治疗前1532.8±15.66 23.3±1.3

FD组治疗后1544.7±14.76△18.4±3.6○

健康对照组1545.6±14.88▲ 17.3±4.4●

注:与治疗前比较△t=2.1417,P=0.0411 P<0.05, ▲t=2.2949,P=0.0294

与治疗前比较○t′=-4.9582, t′(0.0500)=2.1448, P<0.0500

●t′=-5.0649, t′(0.0500)=2.1448, P<0.0500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尚无系统而完整的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此病应归“胃脘痛”、“痞证”、“嘈杂”、“呃逆”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有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外邪内侵、体质虚弱等几个方面,病机主要与肝胆的疏泄功能和脾胃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失调有关。近年来有关该病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辨证分型较多。但经统计显示肝郁脾虚证为主要证型[1] 。五脏之中肝与情志关系最为密切, 情志不舒必影响及肝, 肝气郁滞, 失于疏泄, 则气机不利, 脾胃运化失健, 升降失常, 故而出现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症状。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脾(胃) , 发病与肝关系密切, 气机不利为其病机特点, 肝郁脾虚是基本病机。针对以上病机,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重在治肝。治肝应从调气入手, 着重疏肝理气。肝体阴用阳, 肝气的疏泄条达有赖肝血濡养, 而疏理肝气之品, 每多辛香温燥, 易伤阴血, 故疏理肝气的同时应兼顾滋养肝之阴血。肝体得养, 肝用得疏, 肝气自然舒展柔顺。五行传变当中, 肝木易乘脾土。肝气偏旺, 则横逆犯脾, 导致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通过培补脾土, 壮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以起到平抑肝木之效。健脾之品多选用白术、茯苓等。健脾的同时注重调理中焦气机, 使脾升胃降, 脾胃功能得以恢复。且健脾理气之品多具有化湿之功, 以防脾不健而生湿邪, 阻滞中焦气机。因此,疏肝健脾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方法。我们自拟的疏肝健脾方中柴胡为君, 疏肝解郁。枳壳行气宽中, 与柴胡配合, 一升一降, 调畅中焦气机;白芍养血柔肝,养肝体助肝用; 白术、茯苓健脾渗湿, 培土抑木; 佛手入肝脾两经, 功善调肝理气, 醒脾和胃; 木香芳香性燥, 可升可降, 理气宽中, 通行胃肠;陈皮辛苦性温, 理气健脾, 化痰止呕; 以上诸药共为佐药。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为使。全方配伍, 疏肝解郁, 条达肝气, 健脾除湿, 脾胃得健, 脾升胃降,气机调畅, 故上腹部胀满、早饱、嗳气、恶心等诸症解除。本研究结果表明FD治疗组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健脾方是治疗FD肝郁脾虚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F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2-7]。其中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学说能较好的阐明FD的发病机制[8-9]。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与胃肠激素的分泌异常密切相关[10]。其中血管活性肠肽(VIP)与P物质在F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1-12]。

FD肝郁脾虚者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胀痛,脾虚时有纳呆,腹泻等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心理障碍、应激状态等引起VIP及SP分泌异常,而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临床表现具有某些一致性,中医肝郁到肝郁乘脾到肝郁脾虚这一病理过程与VIP及SP的分泌异常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因此,我们推测精神刺激、心理障碍、应激状态等引起VIP及SP分泌异常可能是FD肝郁脾虚证的病理生理本质之一,FD肝郁脾虚证与VIP及SP的分泌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检测FD肝郁脾虚证患者血浆中VIP及SP的含量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变化及与正常人作对照,来探讨FD肝郁脾虚证与VIP及SP的相关性,对我们加深对FD肝郁脾虚证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临床与科研提供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证实FD组患者血浆VIP含量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FD组患者血浆中SP的含量治疗前低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提示SP及VIP在FD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VIP升高及/或SP降低均可能是FD发病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我们推测,情志不遂,精神心理失衡,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不能正常升发,津血不能正常为五脏六腑及脑所用,以致脑失所充、脾失所养,局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VIP及SP等胃肠激素改变,终致消化不良。我们采用的疏肝健脾法治疗FD肝郁脾虚证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局部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的胃肠激素而达到对FD的治疗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骆云丰,郑立.中医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理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92-294

[2]Koskenpato J,Farkkila M,Sipponen P.Helicobacter pylori and different topographic types of gastritis:treatment response after successful eradication therapy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2;37:778—784

[3]Li Y,Nie Y,Sha W ,Su H .The link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Chin Med,(Engl) 2002;115:1082-1084

[4]Wilhelmsen I.Somatization,sensitization,and functional dyspepsia.Scand,Psychol 2002;43:177-180

[5]Bouin M,Meunier P,Riberdy-Poitras M ,Poitras P.Pain hv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a gastrointestinal-specific defect or a general sys- temic condition?Dig Dis Sci 2001 6:2542-2548

[6]Talley NJ.H pylori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Gut 2001;49:738-739

[7]Lin X,Chen JZ.Abnorm algastric slow wave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assessed by multich annel electrogastrography.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01;280:G 1370-1375

[8]Vincenzo S,Cesare T,Anna P,et al.Predominant symptoms identify different subgroup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Am J Gastroenterol,1999,94:2080-2085.

[9]Suzuki T,Yamamoto Y,Able K,et al.Sulfamethizole capsules containing contrast medium for assessment of gastric emptying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J].Dig Dis Sci , 1999 , 44(9) :1 741-1 746

[10]Tosetti C,Stanghellini V,Tueei A,et al.Gastric emptying and dyspeptic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nonautoimmune fundie atrophic gastritis.Dig Dis Sci,2000,45:252-257.

[11]孙晓宁,刘晓梅,刘均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胆囊排空及激素水平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1,21(6):356-359.

[12]李娟,孙晓宁,刘保军,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1-12.

论文作者:赵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疏肝健脾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VIP、SP作用的研究论文_赵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