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五中学 250100
摘 要:教学创新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关键在于从教者教学设计创新的成功与否,才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地理 实施途径
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本文将谈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创新
教师通过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讨论、辩论、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法等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思考来激发学生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中关于时差的计算时,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某学生去日本参加夏令营,当地时间是上午九点,他想给身在荷兰的朋友打电话,问什么时候打电话比较合适。教师通过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再问学生有没有更为快捷的计算方法。通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创新思维
比如在上中国省区时,我作了如下描述:中国像一只雄鸡,日本像雄鸡嘴边的一条虫,如果日本再想侵犯我们中国领土,我们就让雄鸡一口把这条虫吞掉!我再引导:同学们,你们再充分发挥一下想象,我们中国的各省区像什么?怎么记住它们?结果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的说内蒙古像大草原上的一只大雄鹰,有的说新疆像个牛头、青海像只玉兔……学生的想法是大胆的,具有无限的思维创造力。实践证明,展开想象,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引导学生“殊途同归”,完善创新思维
比如解答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多种途径的解答:作某潜水位线切线,比较中间与两边水位高低,水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或作出等潜水位由高向低的垂线,潜水流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潜水流向由河流指向潜水,则河流补给潜水等。再如昼夜长短计算途径:(1)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2)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3)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4)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开发出错资源
地理课堂教学上的错误,生成于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中,教师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往往停留在找错、纠错和改错的层面上,忽视了其潜在作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值得教师珍惜并努力探索它的多种功能。如高中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知识,特别是热力环流的方向,以及近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的比较时,学生总有问题出现。对此,可在学生的错误上做文章,教学采用三步法:第一步,运用好简单的Flash动画,边演绎边讲解;第二步,设定近地面热——冷——热三点,由学生画图完成: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气流流动方向和等压线的弯曲状况。然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找出典型错误,由师生共同予以纠正;第三步,通过变式图设疑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难点,还通过思维变通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它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根据本校所在地区周边环境和实际能够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无论哪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都力求内容丰富,我们教师要做到每个过程方法妥当、目标明确,这是确保课外活动完成的重要环节。我校开展地理活动形式多样,结合本校实际,小型课外活动常年坚持,如气象小组、教具制作等;大型课外活动如野外考察,各种地理报告等吸引了许多学生参加。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潜力,都具有可发展的创造力。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力 朱佳生 顾树栋 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杜晓丽 初中科学和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论文,2008。
[3]董迎辉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论文,2009。
论文作者:陈广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活动论文; 地理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