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课例”式校本教研的实践策略*
戴 俊
【摘 要】 “主题课例”式校本教研是教研的一种形式。将课例作为研究的主要载体,通过问题统领,进一步深化课例研究的深度、拓展课例研究的广度,形成研而有问、研而有人、研而有味的教研文化。
【关键词】 课例研究;备课形式;教研文化;评价
教研组是我国学校教师学习的基本组织,以学科教研组为主体的教研活动承担着培训、教学、科研等多重任务。相对于传统的“开会式教研”“漫侃式教研”,聚焦课堂的“课例研训”因其紧密贴近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注重过程性研训特征,近年来逐步成为学校教研备课的主要形式。
一、回归课堂:重塑课例教研的目标形态
虽然各所学校都会围绕课例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但是仅仅局限于“课例评析”的教研活动已经显现了一些弊端,具体表现为:教研活动随意化,目标往往飘忽不定;教研活动过场化,内容往往流于形式;教研活动事务化,效果往往表里不一。这些弊端导致教研活动背离了教师发展的需求,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突破弊端,改变教研活动零散、随意的状态,在“课例评析”的基础上进行行动上改变、模式上创新、理念上发展显得非常必要。
贵州省观赏石资源储量丰富、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得天独厚。民间开发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如黄果树观赏石馆、安顺兴伟奇石馆、青岩古镇藏石馆等,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观赏石收藏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因而,贵州观赏石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与后发优势。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校进行了主题课例式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主题课例式校本教研,是指以主题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以研究具体教学问题为抓手,立足于校情,着眼于教师实际开展的融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师培训于一体的研究活动。为了进一步规范教研活动的操作流程,我校采取了“六环教研法”。
图1 六环教研法
这样的流程主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以问题为统领,主题、课例、研讨、培训有机结合;二是以课例为载体,紧贴教师的实际需求,融合“教—研—培”整个过程,引导教师学会评价与反思,引领促进专业提升与发展。把“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主题教研目标,让每一位教师亲身体验“发现问题—研究完善—产生新疑”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二、课例跟进:聚焦主题教研的实践样态
3.同课同构。不同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后,对同样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教案、课件、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同一个环节中,不同教师在课堂生成中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听课者则对照本人的教学风格,总结出最佳的教学调控机制,并在他的教学中推广应用。重点在于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而充分基于学情和教学生成实施更适合的教学。从“同”中见到“异”,从“异”中明确差距,从差距中寻求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问题当然也不是凭空而生、盲目指定的。教研中的问题可以是教师自身实践中产生的,也可以是一般教育教学规律中需要基层教研组织重视或优先解决的。应该倡导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讨中解决问题,在运用中产生问题。倡导全体教师有良好的问题意识,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
如果仅仅是加大课例的重视程度,而不在方向和视角上加以调整,只用听课、评课这样的方式研究,很难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也无法对课例的价值进行深度开启和挖掘。主题课例式教研强调的是课例的多轮打造与重建,目的是建构出一个渐进、连续的教学改进系统。为此,主要采取以下4 种形式:
4.异课同构。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年级相同类型、相同版块的内容进行对比教学。这有利于促进教师对于教材整体架构的认识,形成同类型知识的脉络体系,使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教师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进一步感受同类型知识教学的特点,能够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进而做到顺学而教。
2.同课异构。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在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资源的独到处理中,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近乎迥异的教学过程。此“异”,在于各位教师对于教材创造性的处理之异,在于教师对于课堂生成的教学机制之异,在于目标价值侧重点的认识之异,但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都是为了“异中求优”。
一线教师往往会有“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学研究是管理人员或专家的事”“教师成长主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改进课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的观点,这从侧面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忽视了课堂成长教师的价值,二是传统的课堂研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
1.同课多轮。指让同一教师就同一个课题多轮次进行执教。虽然是同样的内容,但是方法在变换,理念在更新,过程在完善。在研讨中,执教教师会在他人建议与自我否定的改进中,从课程理念、教材处理、教学技艺等方面迅速得到提升,以更快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列宁提出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这个“内容”其实是有其特定含义的。我们知道,任何批评都应该是有所指的。批评既然有所指,那就意味着有“内容”。如,我们要对某人进行批评,往往就是针对某人存在的缺点、错误、不足等进行,这显然有“内容”;即使是对某人存心不良的批评,也往往要找借口针对该人的所谓问题进行,显然这也是有“内容”的。因此,只要是批评有所指,就说明它一定会有某些“内容”。
2.研而有人。教研活动最终是要指向于教学质态的改进,而在其中起到关键连接作用的是教师。教师不改变,课堂就难以改变,主题课例式教研要始终将人的成长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通过教研,一是发展教师关于学科与教学等个体认识的成长;二是提升教师教学的责任心;三是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支持。
三、团队文化:培育优质教研的成长生态
1.研而有问。问题是研究的朋友,有了问题,主题才具有抓手,避免空洞;有了问题,课例才凸显价值,避免盲目。教研活动不是要消除教师心中的疑问,而是要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研活动不是为了上好一节课,而是为了发现上好每一节课的方法。同样,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让个别教师成长,而是让每一名参与者都能通过团队互助,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从而形成良好的教研文化。
5.2.2 及时收录处理常用数据 机井计量设施监控平台反馈的运行信息数据要及时进行业务对接处理并存档管理。
在以上4 种形式的课例研究中,课堂教学与研究不再是独立和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一项活动的不同组成,真正实现“教研相长”,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与研相互融合,每节课都是一次研究。教学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还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技艺提升的过程;课堂不仅仅是研究的对象,更是研究的本身。
工业用地是重要的用地类型,它是工业生产的客观基础条件,也是城市土地出让转让与利用的一种基础性类型。对工业用地量进行准确的预测,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也能对土地利用和工业经济发展起到科学宏观调节作用。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山东省工业用地量进行预测,以期得到相应的结果,为土地更加集约高效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在小学主题课例式校本教研中,教师角色是方案的设计者、活动的参与者、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评价者。为此,教研过程中,没有旁观者,都是主人翁。全体教师要深度参与,骨干教师有指导,年轻教师有收获,所有教师有成长,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借鉴和成长的平台。
3.研而有味。教研活动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内容如何选择,归根结底是通过群体的力量,促进教师从团队经验和教训中汲取营养,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教研,不同于单向传输的培训课,不同于一分高下的对抗赛,不同于自说自话的脱口秀,它也要有自身独特的滋味。
一是要有“鲜”味:教研活动要有新鲜感,要在围绕主题的前提下,提倡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调动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有趣味、有质量、有新意的学习和成长之旅。二是要有“辣”味:教研活动要有热烈讨论的学术氛围,提倡是有讨论后的共识,在专业切磋、协调后形成认识的统一。三是要有“甜”味:教研中要体现合作意识,通过主题课例教研活动,名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一起反思、体悟、交流,促进每一个人的再提升。
2002年至今,“九天”受邀前往加拿大、韩国、香港、中国大陆地区、日本、美国、非洲等世界各地进行演出,项目不断丰富和创新,形成了“九天神偶”、“出将”、“鼓气”、“斗阵”、“家将”、“众神也疯狂”等一批新的招牌项目,台湾传统文化得到全球的肯定和赞誉。“九天”的转型和成功超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它顺应社会变迁的一系列举措为许振荣赢得了“阵头教父”的美名。不仅如此,台湾的民俗文化也藉此得到复兴,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体现着时代特色。为何“九天”在传统的固守与超越方面的表现如此不同?笔者希望能够从人类学理论中获得答案。
在当前阶段,基础教育正在向“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行内涵建设转变。与其呼应,主题课例式校本教研正是基于构建更适合教师的一种教研实践,通过改进课例研究的方法,推动教师反思能力、教学理念、施教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安桂清.课例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78-0045-03
【作者简介】 戴俊,江苏省淮安生态文旅区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29)校长,高级教师,淮安市学科带头人。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主题课例’式校本教研实践研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5/02/037。
标签:课例研究论文; 备课形式论文; 教研文化论文; 评价论文; 江苏省淮安生态文旅区实验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