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李新发

李新发

(云南省腾冲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腾冲 679100)

【摘 要】中职数学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中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中职生源的数量与质量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生源量减少,生源质量差的情况,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促进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快速有效的发展,是教育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中职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及实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层分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差异化与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再将教学过程进行分层推进,以便设想的教学目标能够与各层次的学生达到同步共进,以此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

1.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数高校扩招,和“普高暴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职学生的质量与数量急剧下滑,中职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以普高筛选过的学生为主,甚至多数学生都没有参加中考。使的中职数学教学课堂出现以下几点现状:

(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满堂灌”的形式,重理论、结论的课堂往往会变成老师个人报告会,这样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没有课堂效率可谈。

(2)由于在课堂上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学生很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不会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

(3)老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老套,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一堂课都让老师一人独自“霸占”,根本没有自主与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4)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部分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2.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如技能、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组,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分层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才能真真切切的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但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使得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3.分层分组教学模式的实验操作方法

3.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1)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2)学生的性格因素;(3)学生的品德素养;(4)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5)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这样能够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分层分组,还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1]。

表1学生学习问卷调查表

3.2问卷调研分析

问卷调研分析是问卷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对多届学生以及多个班级进行测试,得出以下结论。

(1)调查问卷的方法可行,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的个人情况。 (2)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学生之间捡的个体差异可作为分层分组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3)同过调查,能够对学生学习的困难因素做出全面评价,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的实施[2]。

3.3学生分层操作流程

首先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机结合,然后采用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为依据,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知识结构等都能够相互互补,主要操作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个体情况差异表

3.4学生分组操作流程

做过分层之后,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根据实际人数,分为10-15组,每组5-8人。然后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知识结构三个层面,以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相结合,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分组方法:每组学生都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学生或者也可分为第一层和第三层,或者第一层和第二层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并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这样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中职数学教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

4.1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

老师在了解了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以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的划分。如老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层次,(1)对知识的充分了解;(2)透彻理解所学知识;(3)对所学的知识全面掌握;(4)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这样一来,老师对第一层的学生要求是1-4应全部达到,第二层的学生达到1-3,第三层的学生达到1-2的目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并且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3]。

4.2作业布置进行层次划分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老师给第一层学生布置的作业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且综合知识的应用比较强,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二层学生的作业难度应低于第一层学生的作业难度,主要是一些数学概念性的问题,使学生熟悉概念,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便可。第三层学生作业主要是对于一些课堂知识和数学概念的掌握以及理解、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起来不仅轻松而且还有一定的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3对于学生的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应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根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试卷中设置不同的题目,按照不同层次进行考核。如此一来,一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看到自主学习的效果,继而可以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因此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因尽量发现学生的进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学习数学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与课堂效率[4]。

4.4例题与练习题进行分层

为了更好的实行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的设置也要进行分层,以便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学习。对例题练习题进行分层这样能够做到“对层入座”,全面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老师对于第一层学生的例题与练习题可以使对新知识的综合应用,或适当提升难度,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对于第二层的学生可以在例题题型的基础上稍作变化,以此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从本质上掌握知识点。对于第三层学生可以对一些简单的新知识点直接运用,练习题的题型主要模仿例题的题型,以此使学生掌握课堂的基本知识点[5]。

5.结论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使中职数学教学课堂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保证了老师、学生在不同教学程序中主体地位的发挥,最大限度的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确保数学课堂可以充分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意识,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转换为主动,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经过努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解决中职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丁恩安.科学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提高中职数学学习效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3):12-14.

[2]姚敏.职校班内分组递进与小组合作教学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2(34):21-24.

[3]徐念英,随志德.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27):11-13.

[4]刘健涛.一个都不能少--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4):14-17.

[5]周耀成.简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3(14):17-20.

论文作者:李新发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李新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