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五小学 255000
说起语文,最让我们神往的还是那富有魅力的语言文字。读之,或让你会心一笑,或令人捧腹大笑,也或让你潸然泪下,或久久凝神不语。身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为了解读好这些文字,我们往往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法,或问或答,或朗诵,或慷慨陈词,当然,这其中更少不了我们的板书。好的板书,往往能够起到总结提升、画龙点睛、抛砖引玉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我们逐渐摸索出以画代书的板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语言文字再加上适当的板画,往往能够更好、更快、更准地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它和以往单纯的文字板书相比,更灵动,更有趣,也更直观,以下是两个以画代书的教学场景,和大家分享一下。
场景一:《荷花》课上画荷花
《荷花》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美文,在设计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上,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感受荷花的美。
经过简单的课前交流,我们正式开始上课,我先出示了三幅荷花图片,这时就有学生领悟出了我设计的意图,说这三幅荷花图分别代表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荷花的三种姿态:才开、全开、将开(我认为大部分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得比较到位,能够提炼出自然段中的重点),听到这里时,我心里暗暗高兴。
接下来我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了一朵含苞欲放的白荷花,画了一片大的碧绿的荷叶,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睁大了,都想看我接下来要怎么做,这时,我说:“同学们给老师评价一下,我画得还行吗?”学生齐声说:“很好。”“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画的荷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吗?我告诉你们一个秘诀,这个秘诀本来是不外传的,你们可要听好了:我在画之前,把课文美美地读了好几遍,一直读到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白荷花、绿荷叶,都跑到了我的心里,每当我想画它们时,它们就自动地跑到了我的笔下来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太想啦!”“那就请你一边想象满池荷花、荷叶的画面,一边去读课文,在读中感受它的美,请开始读吧!”说到这里,学生们捧起书,投入地读了起来。
在读后检查时,很多学生选择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作为读的重点,把本篇文章的重点很自然地找了出来,并且进行了重点体会读。在交流读第二自然段“看荷花”时,很多同学选择抓住重点词语来促进自己的读,他们找出了“挨挨挤挤、碧绿、冒、展开、全、露出、莲蓬、饱胀、破裂”等重点词语。在交流第四自然段“展开想象”时,学生抓住了“仿佛、翩翩起舞、静静地、告诉、飞行、游过、好梦”等词语,把作者产生的想象读得如梦如幻。
在本堂课的最后阶段,我说:“刚才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地投入,相信你对本文一定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现在老师把黑板交给大家,请你来把自己在读中、学习中的感受、体会、想法,在黑板上写下来或者是画下来。”很多学生纷纷登台,有的写,有的画,有的写下了对荷花的印象,有的写下了本文给自己的感受,也有的用画的形式再现了词语“挨挨挤挤、碧绿”,也有的在我画的荷花旁边写一了“饱胀、破裂”等词。下课铃声响了,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地想在黑板上书写自己的感悟。
我课后反思了一下,认为本堂课上,学生之所以能有那么多的感悟,是老师的板画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兴趣,学生带着这样的兴趣去读文章,再加上用心的品读,才有了后面水到渠成的感想和感悟。
场景二:板书课题也用画
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突发奇想,在板书课题时来了个小创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站到了班级的讲台上,我环视了一下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大作家,他就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萧伯纳,但是我们今天不是学习这位大文豪的作品,而是要和他一起去认识一位老师,一位小老师。请看老师板书课题。”然后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10大的小/ ”,当我画那枝笔时,学生不由地读:“大作家。”而我又画了一根长长的、斜斜的直线时,学生们不禁哈哈笑了起来,刘鑫龙已经忍不住了,喊道:“这是一根教杆。”其他同学也随声附和:“老师,你画的是一根教杆。”
我疑惑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的课题是不是写错啦?”李富豪站起来说:“老师,你没有写错,我可以把课题读一下。”“好啊,那请李富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课题。”“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听完后,我用手一指,同学们也齐声读道:“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这样板书课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你能来猜一猜吗?”这时魏天琪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示意她来说,魏天琪同学说道:“老师的教杆在教学新知识时会用到,有时在同学们出现错误或者做得不对的时候,也会用到,我认为,今天的第10课当中,小老师将要给大作家指出一个错误,像老师一样地给大作家上一课。”我点头说道:“你说得真好啊,今天课文的内容,还真被你说中了。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作家又将通过小老师的教导,学会一些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小组学习。”因为有了这个意外之笔,学生们在讨论中十分地积极,也很快地找出了文章的主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通过创新性地运用板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来解析、引入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以画代书,通过引起学生内心的固有体验,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来达到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比传统的单纯板书更灵活,也更能让学生投入地去读文、思考,我们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也将继续让以画代书这种形式,在我们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论文作者:邢爱学 司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老师论文; 板书论文; 大作家论文; 学生论文; 同学们论文; 课题论文; 重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