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一小学 730050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合作交流,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促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开展学习。
关键词:课堂 自主合作 探究 教学方式 交流讨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能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一、利用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合作交流最能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学生参与程度高,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的必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在具体操作中注意:
1.分工明确。
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
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
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三、引导学生走近生活,鼓励合作交流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体验中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重量”时,可以让学生轮流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再通过估算或计算全班学生够不够1吨,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强化认识。然后结合例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习新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引导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王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思考、探究,不仅教给了知识,更关注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总之,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运用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周密有序的组织,注重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巧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思考、推理,使得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李玉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小组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