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覃洁彬

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覃洁彬

覃洁彬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 广西贵港 537121)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措施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病情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8年2月6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33)采用系统性康复护理,对照组(n=33)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肢体协调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系统性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对患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老年;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304-02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往往为多发人群,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病后,护理人员要对其开展早期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恢复效果,为患者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选取6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说明康复护理在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2月期间66例老年脑梗死就诊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n=33)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8.54±3.38)岁,发病时间3~12d,平均时间为(5.62±1.78)d。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69.03±3.74)岁,发病时间3~12d,平均时间为(5.14±1.85)d。所选病例均满足相关诊疗标准,且合并不同程度肢体偏瘫症状。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对症护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心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较大,且合并不同程度偏瘫症状,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对于患者而言,其内心焦虑、紧张,并产生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后,主动对其进行开导,告知不良情绪的严重后果。根据患者反馈,及时帮助其解答疑惑,增强其治疗信心,不断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

(2)早期干预:入院后即刻告知家属,时刻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期做好翻身工作,避免出现严重压疮。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训练,教会其方法,以防咽部、食管发生危险。对患者卧位进行合理调试,保持肩部舒适感,要求患者头部稍微向前屈伸。嘱咐患者少食多餐,做好消化道护理,防止严重便秘症状。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对其病情进行持续观察,一旦发现恶化迹象,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

(3)运动功能护理:一般情况下,为卧床期患者提供被动护理干预,经常性为患者变换体位,避免一侧肢体出现麻木、血运不畅等情况。适度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以推揉为主,摇动、摩擦为辅,充分改善患者肌肉痉挛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能够自主下床活动后,护理人员要求其开展主动训练,下肢掌握平衡后,要求患者独立坐起,逐渐延伸到站立训练,以保持患者身体平衡性。患者体位平衡掌握良好,开始对患者开展恢复步行训练,改善步态。

(4)语言功能护理:对于语言功能受损严重患者而言,应在早期训练科目中增加听说训练,从而不断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患者说话能力。为此,护理人员积极鼓励患者,要求其开展发音练习,通常从简单数字开始练习,逐渐向拼音、词语及短句练起,保证语言功能训练能够循序渐进。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要求家属经常与患者沟通,从而不断提升患者语言功能,提高自身表达能力。

(5)特殊情况护理:急性脑梗死发病快,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均受到明显影响,针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加以关注,引导其开展坐位、站立、迈步等方面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例如,对于心理问题严重者,除了心理护理干预外,可增加趣味性训练,如翻纸牌、抓小球等活动。及时带老年患者呼吸新鲜空气,每天坚持作户外运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肢体协调功能、语言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做好详细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肢体协调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及患者死亡。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发病后不仅对其身心健康具有明显影响,同时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较大不便。脑梗死急性期过后,患者除了要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外,还要对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从而促进预后。权威文献[1-2]研究认为,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将改善神经系统症状作为核心,忽视系统性护理干预,进而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其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为及时恢复其代偿功能,应重视患者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从而不断提高患者脑功能重组效果[3]。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理念中,主要强调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加速脑功能代偿功能,提高整体护理效果。为此,应在做好各项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及时对患者心理、生理、语言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其制定恰当的护理措施,不断提高患者身体机能,为患者预后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4]。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肢体协调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说明及时采用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及严重危险,保障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分析,结合朱丽娟[5]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患者自身的预后效果,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对恢复,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康雪琴.循证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214.

[2]王巧君.早期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278-279.

[3]黄小惠,王兰芬,胡姑长,吴淑清.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7,41(06):563-564.

[4]赵晶.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214-215.

[5]朱丽娟,何文静,张小莺,等.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1):160-162.

论文作者:覃洁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覃洁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