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题多解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雷金其

从一题多解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雷金其

雷金其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但并非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能发挥出创造力,也就是说创造力犹如人智力中的宝藏,需要开采和挖掘。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深知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师直接所能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中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一题多解;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主要从化学一题多解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学校教育绝对不能使学生成为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应把他们培养成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创新者。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高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经过多次高考,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是成功的保障。在学习中,笔者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一、创建和谐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上学期继续教育时,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封信》中,笔者读到这么一句话:“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成为对话、交流和知识创新的活动;要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而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教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进行中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培养。 例如,笔者在讲把CO2通入CaCl2溶液中,溶液会不会变浑浊;H2S和FeSO4能不能反应得到FeS和H2SO4;H2S和CuSO4能不能反应得到CuS和H2SO4;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这三个反应看成能发生的同时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然后再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进行判断,这个时候如果学生有疑问,就留一定的时间来给学生讨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解决这个问题,CO2+ H2O +CaCl2= CaCO3↓+2HCl在这个反应中表面上出现了白色沉淀,可是盐酸是一种强酸,能和CaCO3反应,又加之碳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一般情况下只能用强酸来制取弱酸,所以这个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根据这样的思路让学生来判断第二和第三个反应能否发生(提示CuS是极难溶物质)同时产物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进行中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重要的教学原则,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独特、创新思路的可能。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对一些不太复杂的课题可通过学生自学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这样一次成功尝识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能力,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课堂习题教学上,可通过实验、讨论、提问、答辩、设置障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创设开放性问题等教学形式,重点训练想像、联想、假设、分散、演绎、求异、归纳、类比和迁移等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三、利用好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感性知识的过程,而且更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化学实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理性思维,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受到从形象思维跨越到抽象思维的训练,实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科的优势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点,强化实验设计性教学。

例如:在实验金属Na与水的反应,将黄豆大小的一块钠投入到水中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嗅觉、听觉来感知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描述出以下几种现象:1.钠浮在水面上;2.钠熔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3.钠不停的在水面上上游动;4.听到发出嘶嘶的声音;5.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

可以就上述五点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相应的性质,通过1可知钠的密度比水小;通过2可知钠的熔点较低,提问低到什么程度时可引导钠在水面上融化,说明钠的熔点比水的沸点还低且低于100℃,同时通过钠融化了还知道该反应放出了热量。通过3可知该反应放出了气体推动了钠游动,由于气体溢出方向不固定因此是游动。通过4可知该反应放出热量(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家庭小实验,将自己家里的火钳放在火上烧红了然后快速的伸到水中)同时还产生气体(吹口哨的原理),通过5可知其中一种产物是碱。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浮、熔、游、响、红,来描述实验现象。然后根据元素守恒:反应物是 Na和H2O,因为生成了一种碱,只有钠一种金属,所以可以确定生成的碱就是NaOH;但是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也可能是O2,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是什么气体。如果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看 Na+H2O → NaOH+X↑,Na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了+1价,有升一定要有降,可是O元素已经是—2价了不能再降了,可是+1价的H可以降低,所以可知生成的气体是H2。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培养学生应用不同的思维来看待同一个问题,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像上述一样,通过一题多思多解逆向思维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暴露化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不断灌输:“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科学认识观,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当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学会创新。教师要积极研究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要善于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从中领悟和提炼创新点,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中就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652700

论文作者:雷金其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从一题多解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雷金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