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善地方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建设论文,领导论文,地方党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和改善地方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要深刻认识加强地方党委对经济建设领导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和改善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庄严使命决定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是什么?这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未来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以及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李鹏总理就此所作的报告,根据《建议》精神,绘制了我国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展现了中国人民迈向21世纪的宏图大略,使执政党的重点成为国家的意志和政府工作的指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作用,同时也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通过这次转移,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我们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历史使命。
第二,加强和改善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并剥夺剥削者后,必须“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是无产阶级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所在。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必须依赖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日益增强,使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因此,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以后,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我国,只有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经济发展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会充分地显示出来。
第三,加强和改善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是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我们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郑重提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的问题。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江泽民同志又几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要讲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这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伟大艰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需要政治保证,是由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决定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反作用于经济。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凡属重大的经济问题,涉及全局,涉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经济问题,都具有政治意义。同时,又要看到,经济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证,需要从政治的高度和角度,从政权、政令、政策的角度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政治和经济的这种辩证关系,给我们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方面,经济是基础,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就经济抓经济,而不是从政治的高度和政治角度处理经济问题,就可能使经济的工作走上邪路,最终有害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正因为如此,我们把经济建设确定为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政治任务;把一心一意搞四化,视作当前“最大的政治”。同时,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政治条件。因此,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二、加强地方党委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各级党委对所辖行政区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工作等负有政治领导职责,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加强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各级地方党委职能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但在现实中,地方党委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还面临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委及领导成员不敢抓经济工作。目前,仍然有些党委及领导成员中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认为党政分开就是党委抓政治、政府抓经济,党委对经济工作只能是间接领导,“党委只能抓党的建设,否则就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类错误认识导致了不能理直气壮的抓经济工作,对一些经济工作的敏感问题和老大难的问题,能应付则应付,能绕过去则绕过去。其结果往往是,挺好的主意化泡了,挺好的机会误过了。
第二,党委及领导成员不愿抓经济工作。主要是多年来由于党委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责不够明确、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致使在不少方面党政之间不协调。因此,党委的领导成员对经济工作过问不多,对关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研究解决得也不够,党委和经济工作的距离越来越大,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失去了抓经济工作的主动权。而一些政府工作的同志不尊重党委的意见,甚至把党委撇在一边,许多重大问题不向党委请示、汇报,擅自行事,给本地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这种状况,程度不同地削弱了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而且成为不少党政领导班子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第三,党委及领导成员不会抓经济工作。主要是指党委在领导经济建设方面存在不适应状况。大致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思维方式封闭滞后,影响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一些领导班子成员思维方式还停留在旧窠臼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碰壁受挫。二是知识专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虽然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大多已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不少是近几年进修补学的文凭,大部分是文史哲和理工科专业的,而经济和管理专业的比较少。此外,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所熟悉的主要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他们仍然是一块涉足未深的陌生领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三是领导方法呆板、单一,延缓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是只注重一般号召、布置任务,而在具体指导、督促落实上做得不够。一些好的规划、方案、政策虽出台了,但收效不大。另一种情况是总结经验、思考研究不够,找不出经济工作规律,工作很被动。
上述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左”的影响在作怪。尽管现在谈“资”色变的人不多了,但不少人对发展商品经济仍心存疑虑,总觉得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有某种血缘关系。认为生而论道、空谈口号,要比到商品经济的大海里去游泳保险得多,宁“左”勿右的思想仍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产生着作用。其次,对党的基本路线理解不深,认识不高,把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党委是抓政治的,经济建设是政府的事,对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这一问题认识不明确。其三,思想保守,求稳怕乱,没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一些同志在理论上也赞成改革开放,但一涉及改革的具体问题就犹豫不决,提不出具体的主张。有些人的思想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老是让形势推着走。
三、切实加强地方党委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一)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把领导经济建设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地方党委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这就是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始终不渝地坚持执行这条路线,是我们的事业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远大目标的最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最可靠保证。因此,地方党委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既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党委义不容辞的职责。地方党委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不抓或抓不紧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是最大的失职。
地方党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好经济建设,当前有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必须解决。主要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搞好经济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与政治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二是经济建设与党政分开的关系。党政分开只是把党同政府的具体职能分开,改变过去党委包揽一切行政事务的现象,目的是使党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政方针,从而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而决不是从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地位上撤下来。我们党是执政党,理所当然要领导整个国家,包括领导政府,领导经济建设。这是毫无疑义的。三是经济建设与党自身建设的关系。任何一个党都不是为了自身存在而进行自身建设的,都是为实现其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服务的。党不能脱离现实的斗争去搞自身建设,在现阶段尤其不能脱离经济建设这个决定着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事业。相反,党的自身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
(二)科学规范地方党委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在领导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综合各地的成功做法,党委在经济工作中的具体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决策职能。决策职能的实现是党委对经济工作领导关键。在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确定的情况下,党委还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如本地经济发展计划,本地财政的预算和决算,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向,重大建设项目的确定,产业、产品及企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做出总体决策。
2、贯彻职能。贯彻职能是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手段。只有发挥好贯彻职能,党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决策才能付诸实施,转化成一项项具体经济活动。贯彻职能主要包括:有效地贯彻执行党委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用好用活现有的政策措施,在执行政策中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把各项方针政策具体化,提出具体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及时总结经验,试验和探索加快经济建设的新路子,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3、保证职能。保证职能是党委领导经济的重要手段。党委的各项工作都为经济建设搞好服务,才能保证和落实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保证:一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二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拔培养大批适应经济建设的德才兼备的干部,为经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三是深入地宣传和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4、协调职能。协调职能是党委领导经济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是直接干预和指挥经济工作,更不是包办和取代各种机构的职能,而是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各种组织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党、全社会抓经济的合力。
5、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党委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保证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经济工作和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民主监督;通过完善纪检、监察、工商、审计等机构的职能,加强对经济部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条规、法令的监督。
(三)改进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领导经济的做法,而代之以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是地方党委对经济工作领导的一个重大变化。
提高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水平,从目前来说,首要的是应该把思想路线搞对头,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多一点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和片面性。为此,地方党委领导成员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水平是多方面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的表现。领导成员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和管理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改变目前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存在的知识面窄、领导方法一般化的状况,使更多的同志由经济工作的外行转为内行,以取得领导经济建设更多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四、选准用好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动员方方面面共同为之奋斗,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是否团结有力,真正做到指导思想明确,一切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是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问题,事关重大。因此,一定要把党委领导班子配强配好。要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地把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党委领导班子中来。
要改善党委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使其从整体上同总揽政治经济全局,全面履行领导经济工作职能相适应。从目前地方党委领导班子的状况看,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向地方党委领导班子中充实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提高领导班子中懂得经济工作的成员比例。因此,要根据本地的不同经济结构、不同经济发展重点,选拔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干部进党委领导班子,使领导班子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人选上首先得到保证,要特别注意选拔、配备和相对稳定熟悉经济工作全局的党委书记。
要逐步增加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交叉的人数,从而加大党委领导班子对经济工作决策的力度。增加领导班子中政府的领导成员,总的要求是逐步改变班子人员结构形式,使领导成员有包容较大的经济代表性,体现党委对经济工作更为科学、更为民主的决策和领导。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增多,并不影响党委和政府在权力运行上的各自的行为过程,由于党委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大多数具有领导政治、经济工作的双重身份,从而增强了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及实施决策的协同能力,这最终是有利于增强地方党委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