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行业增速(论文文献综述)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李稻葵,厉克奥博,陈大鹏,吴舒钰[1](2022)在《走出疫情 稳字当头——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疫后复苏态势,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2%,基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基础设施投资疲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成为拖累实体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消费也有所放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边际减弱。展望2022年,GDP增速将处于4.9%~5.8%的增长区间。实现较为乐观的5.8%的增速预期,有赖于有效防控疫情反弹、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释放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活力以及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短期任务和长期目标。
张程[2](2022)在《社会消费变化的背后》文中认为消费与投资、进出口共同构成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驾马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内消费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是从企业的销售交易端入手,通过加总向个人、社会团体销售商品以及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金额得来;它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徐翔,吴舒钰,李稻葵[3](2021)在《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快完成疫后恢复是重中之重》文中认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是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完成疫后恢复。202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强度,特别是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与经常账户的顺差强势反弹,但缺乏可持续性,随着欧美疫情的逐步稳定,中国外贸、外资、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很可能出现压力。为此,建议2021年保持"六稳六保"政策的连续性,力争下半年从根本上完成国内经济的疫后恢复,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中之重。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结合高频数据与各分项的增长趋势进行测算,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实际GDP增速为8.2%左右。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
邱宝红[4](2021)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下北京市用电需求演变及预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北京市工业化、城市过程的不断推进,人口和功能的过度聚集,导致城市道路拥挤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大城市病”问题不断凸显,严重阻碍了北京市功能的优化及品质的提升。2014年,习总书记对北京市的地铁等轨道交通的运行和调度情况,人民的生活现状等进行考察,提出要进行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各个地区的协调健康发展。为有序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市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非首都功能疏解主要是对北京市现存产业的疏解,对各产业的新增进行调控,通过产业的有序疏解带动人口的疏解,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北京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定位更加契合。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对各行业用电需求产生极大影响,各行业用电需求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前后北京市分行业的用电需求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各行业用电需求进行预测,对科学制定北京市电网规划,保障电力发展满足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成效进行梳理,分析非首都功能疏解对用电需求的影响机理。从用电量、用电结构、用电增长贡献三个层面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前后北京市用电需求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发展特点及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各行业用电需求影响因素的差异化影响因素集。根据本文样本容量的特点,构建改进的SSA-LSSVM预测模型,对未来北京市用电需求进行预测。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非首都功能疏解以来,除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及建筑业外,其余行业的用电增速均有所放缓。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成为拉动北京市用电需求提升的重点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行业成为拉动北京市用电需求上涨的潜在增长点。伴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政策的落地及逐步推行,北京市2020-2025年的全社会用电增速有所增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行业对北京市用电需求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凸显,成为拉动北京市用电需求的重点行业。此外,从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预测结果上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逆势上扬,表现突出,成为各细分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在非首都功能实施的背景下,通过对北京市用电量、用电结构、用电增长贡献的分析,研究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北京市用电需求的演变特征。(2)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各项政策措施及行业发展特点,构建影响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差异化影响因素集。(3)构建了改进的SSA-LSSVM模型,降低了收敛时的迭代步数及自适应函数值,同时使得参数更优,提高了预测精度。
田凯旋[5](2021)在《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影响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零售业态的飞速发展,零售市场逐渐成为产业链重心。实体零售业的崛起,使大型零售商逐渐具有主导性市场势力,并做出各类纵向限制行为,影响产业链各利益主体的利润与福利,故对于大型零售商的市场势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型零售商主导的产业链为背景,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大型零售商的相关背景、该主体市场势力的意义等理论基础,且对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成因、表现形式、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主要利益相关者(供应商、中游不同零售商、消费者)的影响效应。一是用数理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以大型零售商向上游供应商收取通道费,作为行使其市场势力的表现形式,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得出: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供应商利润有提升作用;对零售市场中大型零售商利润有促进作用,而对中小型零售商有削弱作用;使消费者零售价格降低,消费者福利提高。二是以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建立静态、动态面板模型,以连锁零售商作为大型零售商的代理体,在近一步证明数理模型中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上下游市场的影响结论外,还得出该市场势力削弱了零售商总体利润水平。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选择性规制建议。
田梦,叶云[6](2020)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消费品零售业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零售业首当其冲。采集2015—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处在正常情况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月进行预测,并侧重将1—7月的预测值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疫情对社会消费品零售业的影响。同时,分析2003年"非典"时期与近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速度,不难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确实会给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带来一定损失。这种损失在未来被抵消的可能较小,但零售总额会随着时间推移、疫情退去而逐渐回升,最终趋于正常水平。
钱珍,左慧敏,阳丽,陈红姣[7](2020)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国,暴发时点、经营环境、产业结构、消费贡献率等四个方面显示,疫情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比"非典"更大。整体上,疫情如在1~2个月内得到控制,预计将分别拉低2020年1~2月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3.7个和0.6个百分点至3.8%和6.6%,将拉低2020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1.9个百分点至41.4%,拉动全年经济增长约2.4个百分点(2)。
许亚婷,许宪春,余航,杨业伟[8](2020)在《如何准确理解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数据》文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社会上对官方发布的GDP增长数据存在一些质疑。本文从需求角度和生产角度对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数据进行解读,并回答一季度全国GDP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从需求角度看,居民虚拟消费支出保持增长和政府公共服务消费支出仅略有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消费需求的下降幅度;相对稳定的无形固定资本形成和大幅攀升的存货变动减缓了投资需求的下降幅度;服务贸易逆差的明显收窄减缓了净出口需求的下降幅度。从生产角度看,新兴服务业、居民自有住房服务、金融中介服务和保险服务增加值保持增长,公共服务业增加值保持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之间的关联性减弱。一季度,各地区经济增速与全国经济增速之间进一步衔接;不同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同,各地区之间行业结构存在差异,因此一季度各地区的经济表现明显不同。本文虽着眼于新冠疫情期间中国GDP增长数据解读,但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般性意义。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刘天琦[9](2019)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亮点与挑战并存——201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今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指标看,经济已进入下行通道。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主要是结构性的和体制机制性的。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看,供给与需求形成负反馈,将导致经济螺旋式加速下行。当前,应高度警惕我国经济螺旋式下行的风险,宏观政策重在稳定预期,改革举措重在增强信心。报告结合今年前三季度数据分析了我国GDP增速、制造业、新经济、进出口、房地产、基建投资、价格、能源、财政、金融等形势,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刘天琦[10](2019)在《2019年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刊2019年第5期刊登的《2019年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报告》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本期将继续为读者呈现该系列的相关成果——《2019年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报告》。本报告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组织并撰写,是对我国宏观经济各个领域2019年上半年的重要指标进行持续跟踪与深入分析的系列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和十二个分报告,总报告研究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长基础仍显脆弱,存在下行加速的风险,未来要改善预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分报告结合上半年数据,分别就我国制造业、基建投资、房地产、消费、出口、就业、价格、能源、金融、财政收支、地方经济形势等领域的关键指标与当前形势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就各领域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行业增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行业增速(论文提纲范文)
(1)走出疫情 稳字当头——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一)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低水平运行 |
(二)消费:消费总体持续复苏,疫情压抑性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
(三)价格:PPI与CPI“剪刀差”持续扩大 |
(四)房地产:房地产市场下半年出现“量价齐跌”风险 |
(五)国际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复苏分化,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
二、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
(一)投资动能有望向常态增长水平回归 |
(二)消费总体延续复苏节奏,但疫情可能增加新的不确定性 |
(三)CPI呈现前低后高走势,PPI同比持续下行 |
(四)房地产市场面临“硬着陆”风险,“既防猛涨、又防暴跌”的“双向调控”有望成为政策常态 |
(五)RCEP生效可能导致部分产业承压,中美关系可能面临新变数 |
三、促进2022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
(一)适时推出碳税,建设全国统一减碳大市场 |
(二)统筹平衡、标本兼治,避免房地产成为触发经济下滑的“导火索” |
(三)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稳定市场主体信心 |
(四)倡导全球一致抗疫,抓住双边、多边合作机会,维护产业链稳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2)社会消费变化的背后(论文提纲范文)
疫情冲击消费 |
增速变慢的担忧 |
疫情中消费结构性下滑 |
(3)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快完成疫后恢复是重中之重(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
(一)投资:整体稳步修复向好,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增长后劲仍需加力 |
(二)消费: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
(三)杠杆率:信贷供给收紧,需提防相关风险 |
(四)价格:大宗商品价格推升PPI上涨,但对CPI传导较弱 |
(五)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回弹,趋势或难持续 |
(六)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但仍面临不确定性 |
二、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
(一)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5%~9.5% |
(二)消费:居民消费增速有望在第三、四季度出现“U型”反弹 |
(三)价格:2021年全年CPI将同比增长1.5%左右,PPI将同比增长5%左右 |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
(4)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下北京市用电需求演变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非首都功能疏解相关研究 |
1.2.2 产业结构与用电需求关系研究 |
1.2.3 用电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分析 |
2.1 非首都功能疏解内涵及实施现状 |
2.1.1 非首都功能疏解 |
2.1.2 非首都功能疏解相关政策措施 |
2.1.3 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成果 |
2.2 非首都功能疏解对用电需求影响机理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北京市分行业用电需求演变特征分析 |
3.1 用电量变化 |
3.1.1 全社会用电量 |
3.1.2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
3.1.3 第一产业用电量 |
3.1.4 第二产业用电量 |
3.1.5 第三产业用电量 |
3.2 用电结构变化 |
3.3 用电增长贡献变化 |
3.4 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北京市用电需求演变特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北京市分行业用电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4.1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影响因素分析 |
4.2 第一产业用电影响因素分析 |
4.3 第二产业用电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工业 |
4.3.2 建筑业 |
4.4 第三产业用电影响因素分析 |
4.4.1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
4.4.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4.3 商业、住宿、餐饮业 |
4.4.4 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 |
4.4.5 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行业 |
4.5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北京市分行业用电需求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
4.5.1 相关性分析 |
4.5.2 协整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改进的SSA-LSSVM北京市分行业用电需求预测研究 |
5.1 模型构建 |
5.1.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5.1.2 改进的樽海鞘群优化算法 |
5.2 模型的训练与检验 |
5.2.1 模型初始值的设定 |
5.2.2 模型的训练结果 |
5.2.3 模型拟合效果对比分析 |
5.3 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北京市用电需求预测 |
5.3.1 分行业用电需求影响因素情景设定 |
5.3.2 北京市分行业用电需求预测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
第一节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成因 |
第二节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表现形式 |
第三节 我国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现实依据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相关利益者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福利效应与模型假设 |
第二节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供应商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三节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不同零售商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四节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消费者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相关利益者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的构建与说明 |
第二节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供应商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不同零售商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四节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对消费者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选择性规制建议 |
第一节 限制通道费,扶持中小零售商 |
第二节 促进零售市场竞争度,平衡零售市场势力 |
第三节 维护适度市场势力,保持消费市场活力 |
第四节 明确过大市场势力判定标准,落实法律条款与惩罚措施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消费品零售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相关研究综述 |
2 研究方法 |
2.1 模型选择 |
2.2 模型介绍 |
2.3 数据来源 |
2.4 构建模型 |
3 结果分析 |
3.1 计算结果 |
3.2 比较分析 |
4 建议 |
4.1 政府应全面落实相关减税降费及融资增信政策 |
4.2 企业应抓住政策导向的机遇 |
5 结语 |
(7)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疫情对消费增长以及经济贡献的影响较大 |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非典更大 |
(二)疫情如在1~2个月内得到控制,预计将分别拉低2020年1~2月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3.7个和0.6个百分点 |
二、分时间看,疫情短期内影响消费需求,中长期影响消费信心和消费结构 |
(一)短期看,为防止疫情扩散,除最基本的“衣、食、住”,以及不得不做的“行”,绝大多数消费需求基本处于冻结状态 |
(二)中长期看,消费信心恢复约一年时间,居民在居住、交通通信和医疗方面的支出会有所提高 |
三、分行业看,提供消费服务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影响较大,同时也衍生出医疗保险、线上消费、移动办公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
(一)旅游业受到境内外双重打击 |
(二)住宿和餐饮行业消费损失惨重 |
(三)交通运输业消费大幅下跌 |
(四)电影行业春节档票房几乎为零 |
(五)新冠肺炎疫情同时衍生出医疗保险、线上消费、移动办公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
四、相关建议 |
(一)“疫中”保障居民消费需求,“疫后”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尽快恢复消费预期 |
(二)加大财政和金融政策对消费增长的支持作用 |
(三)鼓励发展疫情衍生的消费增长点,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规范和引导新兴营销方式 |
(四)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完善机制和稳定秩序提升消费环境 |
(8)如何准确理解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从需求角度看一季度全国GDP增长数据 |
1.1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降幅较大,但居民消费支出降幅较小 |
1.2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降幅较大,但政府消费支出降幅较小 |
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下降,但最终消费支出降幅较小 |
1.4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但无形固定资本形成相对稳定且存货变动攀升 |
1.4.1 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
1.4.2 存货数据 |
1.5 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下降,但服务贸易逆差明显收窄 |
2 从生产角度看一季度全国GDP增长数据 |
2.1 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大幅下降,但新兴服务业、金融业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增加值保持增长,公共服务业增加值保持相对稳定 |
2.1.1 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大幅下降 |
2.1.2 新兴服务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 |
2.1.3 金融业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增加值保持增长 |
2.1.4 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增加值保持相对稳定 |
2.2 增加值增速与用电量增速数据不匹配的原因分析 |
2.2.1 用电量变动趋势与增加值变动趋势并非完全一致 |
2.2.2 受新冠疫情冲击,第三产业用电量降幅高于增加值降幅 |
2.2.3 第三产业用电量降幅较大与部分服务业用电转化为居民用电有关 |
3 全国GDP与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之间的关系 |
3.1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数据与全国相应数据更加协调,统一核算改革成效显着 |
3.2 各地区受新冠疫情冲击程度不同,经济结构贡献部分差异 |
3.3 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速受到缩减指数的影响 |
4 结论 |
(9)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亮点与挑战并存——201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高度警惕我国经济螺旋式下行的风险 |
(一)经济处于下行通道 |
1. 投资增长未见明显起色 |
2. 消费仍处疲软 |
3. 进出口依然不振 |
4. 生产低迷态势未有明显改观 |
5.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
6. 内外部因素叠加拉动经济下行 |
(二)供给与需求形成负反馈,将导致经济螺旋式加速下行 |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未达到预期,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未有实质性进展 |
2. 从需求侧来看,内外需求均显疲弱 |
3. 供给与需求负反馈,悲观因素不断累积,拉动经济螺旋式下行 |
(三)宏观政策和改革举措重在稳预期、强信心 |
二、宏观经济总体平稳,下行风险增大 |
(一)保守分析 |
(二)中性分析 |
(三)乐观分析 |
三、制造业下行态势明显,结构性问题突出 |
(一)制造业规模分析 |
1. 制造业生产持续低迷并开始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
2. 制造业各行业生产分化较明显———消费及中下游生产需求不振导致相关行业生产更显困境 |
3. 制造业生产的积极信号———高技术产业表现仍较突出 |
(二)制造业效益分析 |
1. 整体利润增速仍未回正 |
2. 制造业各行业盈利能力差异明显 |
3. 工业利润地区集中度较高 |
(三)制造业投资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扩大 |
(四)景气指数显积极信号但还需现实逻辑支撑 |
(五)复杂形势下拉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思考 |
四、新经济动力初显,空间与挑战并存 |
(一)新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 |
1. 新经济是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决定性一步 |
2. 新经济:使要素配置精细化的一种经济形态 |
3. 新经济具有融合性、高附加值、轻资产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特征 |
4. 新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 |
(二)中国发展新经济的成就与优势 |
1. 技术应用持续走在全球前列 |
2. 互联网运营模式领先世界 |
3. 人口规模庞大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与人才基础 |
(三)中国发展新经济面临的挑战 |
1. 技术供给仍需加强 |
2.“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衰减 |
3. 制度不健全约束行业发展 |
(四)关于中国新经济的展望 |
五、内外需求均显疲弱,进出口持续承压 |
(一)全球复苏动能继续弱化,外需进一步放缓 |
(二)关税加征落地影响发酵,抢出口效应逐渐弱化 |
(三)人民币贬值提振出口作用有限,PPI反映需求持续疲弱 |
(四)当前外贸运行呈现“稳中提质”的态势和结构优化的趋势 |
(五)持续“稳预期”和“稳汇率”,着力优化升级出口产业,加快“去加工贸易化”,有效转移出口需求 |
六、房地产市场略有回暖,投资下行和城市分化趋势持续,融资端依然偏紧 |
(一)三季度销售略有回暖,但不改疲软趋势 |
(二)房地产投资如期缓慢下行 |
(三)土地市场如期延续分化态势 |
(四)融资持续收紧 |
(五)四季度房地产投资仍将进一步放缓,房企融资环境持续趋紧 |
七、基建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 |
(一)基建投资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增强 |
1. 基建投资总体微弱反弹 |
2. 大类行业基建投资持续反弹 |
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不断改善 |
4. 中部投资仍处高位,东北投资增速小幅回落 |
(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下行压力仍大,2019年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 |
1. 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显现 |
2. 财政支出下行压力仍大 |
3.2019年地方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 |
(三)四季度财政收入大概率持续下滑,但财政支出稳增长任务艰巨 |
(四)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发挥专项债的引领作用,更好实现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
八、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消费升级趋势不减:2019年前三季度消费形势分析 |
(一)2019年前三季度消费运行基本特征 |
1.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改善 |
2. 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当前依然疲软,但长期具有韧性 |
(二)2019年三季度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
1. 消费升级类产品结构变化及原因 |
2. 货物、服务结构变化:服务类消费发展迅速 |
3.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可能提振相关消费 |
(三)未来消费走势 |
九、能源总体保持增长,部分领域放缓明显 |
(一)能源生产保持增长,但电力增速继续放缓 |
(二)能源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能源产能利用分化明显 |
(三)能源进口继续增加,原油价格波动较大 |
(四)能源消费增速放缓,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
(五)能源总体特征与近期政策建议 |
十、财政政策再发力空间有限,地方财政收支承压加大 |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延续低位企稳 |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年内首次转负 |
(三)央地财政收入分化趋势减缓,多省市财政收支呈负增长态势 |
(四)总体判断: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受约束,地方财政收支承压加大 |
1. 减收减支难避免赤字规模扩增,财政政策发力空间有限 |
2. 地方财政收支承压加大,地方弥补减收渠道亟待补充 |
十一、全球金融资产再启上升通道,国内货币政策重塑结构重点 |
(一)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与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变动 |
1.全球股市运行平稳,债市波动性总体加大 |
2.美联储扩表决心坚定,降息周期已近“中点” |
3. 日本央行认可前期操作,超宽松货币政策前景不变 |
4. 英国脱欧再度延期,货币政策按兵不动 |
(二)优化政策传导、关注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国内货币金融政策的新重点 |
1.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LPR的改革 |
2.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
3.防范金融风险与银保监会23号文 |
十二、经济下行叠加猪价周期,需要宏观政策精准发力 |
(一)CPI整体上扬的同时核心CPI平稳 |
(二)CPI涨幅扩大并非货币现象而是猪肉供给端萎缩的结果 |
(三)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市场、疫情和政策多重影响下的猪价周期 |
1.供给冲击形成“猪价周期” |
2.疫病与环保政策是本轮猪价上升周期的主要成因 |
3.猪价上升周期预计还将持续 |
(四)剔除猪肉价格影响后的通货紧缩风险值得关注 |
(五)稳物价与稳增长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精准发力 |
(10)2019年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总报告:改善预期,减缓经济下行压力———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 |
一、经济增长基础仍显脆弱,存在下行加速的风险 |
(一)经济增速延续下行,经济运行暂处于合理区间 |
(二)季度末反弹现象说明增长的基础仍不巩固 |
(三)新经济占比下滑,经济转型升级艰难 |
(四)中低收入阶层收入进一步缩减,消费需求可能螺旋式下行 |
(五)企业、地方政府投资意愿或能力不足,投资低迷 |
(六)出口增长的下行风险依旧在累积,“衰退型顺差”在扩大 |
(七)重点群体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 |
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变大的主要原因 |
(一)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对市场预期改善的边际效应递减 |
(二)宏观政策协调性不够 |
(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脆弱性相互强化,极易产生“踩踏事件” |
(四)防风险与稳增长之间失衡,债务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待优化 |
三、进一步改善预期,防止经济下行压力变大 |
(一)提升政府风险管理能力,适应不确定性加大的新环境 |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
(三)加快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以结果导向思维,创新地方自主融资举债空间 |
(四)加快推动收入划分改革,稳定地方政府预期 |
(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
(六)综合施策改善预期,缓解就业压力 |
分报告一:经济增长预测 |
一、保守分析 |
二、中性分析 |
三、乐观分析 |
分报告二:2019年上半年制造业运行分析 |
一、制造业规模增速企稳,但外资工业企业规模增速首次负增长 |
(一)总体规模增速回归 |
(二)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规模增速新变化 |
(三)外资工业企业当月同比规模增速出现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
二、制造业效益边际有所改善 |
(一)利润下滑局面趋于缓和 |
(二)利润增速与PPI有较强的相关性 |
(三)降成本依旧是增强制造业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
三、景气指数显示制造业总体较低迷 |
(一)PMI显示制造业总体较低迷但需求下行的局面有所改善 |
(二)出口形势仍较严峻 |
(三)中小企业的景气指数环比小幅回升有助于稳定就业 |
四、总结及建议 |
分报告三:2019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形势分析 |
一、基建投资增长较平稳,边际改善不明显 |
(一)总体看基建投资有所反弹 |
(二)分行业看,仅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增长 |
(三)2019年6月各区域投资均边际改善 |
二、财政对基建投资持续发力 |
(一)财政收入:减税降费效果显现 |
(二)财政支出:财政对民生重点领域以及交通运输投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
(三)专项债发力基建更明显 |
三、总体判断及政策建议: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财政需发挥更大作用 |
分报告四: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
一、商品房和住宅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先升后降,其中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5-6月连续回落 |
二、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小幅回落,后期或缓慢下行 |
三、房企拿地谨慎,土地成交量明显不及2018年同期,尤以三线城市成交体量收缩最为严重 |
四、一季度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较为宽松,二季度资金面边际收紧 |
五、总体判断: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下行 |
分报告五:2019年上半年消费形势分析 |
一、2019年上半年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成为经济增长主驱动力 |
二、2019年上半年居民消费运行基本特征 |
(一)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依然持续背离 |
(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回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基本稳定 |
(三)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仍处低位 |
三、2019年上半年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
(一)消费升级类支出占比上升 |
(二)网上零售商品结构变化:消费下沉 |
四、消费政策及未来消费走势分析 |
分报告六:2019年上半年出口形势分析 |
一、外需持续低迷,出口增速下行 |
二、贸易摩擦负面影响显着 |
三、“一带一路”潜力释放,出口仍存一定“韧性” |
分报告七:2019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 |
一、总体就业压力并未显着改善但出现积极因素 |
(一)新增就业人数略降失业得到控制 |
(二)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有一定背离但都已脱离顶部 |
二、从景气指数看结构性就业问题 |
(一)制造业相较于非制造业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
(二)非制造业中不同行业的就业预期差异明显 |
(三)贸易摩擦对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的影响 |
三、就业压力的来源分析并兼论今后的就业风险及其应对 |
(一)当前的就业压力是结构性的 |
(二)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短期内可控但长期内有扩大的风险 |
(三)根本上应通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就业 |
分报告八:2019年上半年价格形势分析 |
一、供给因素推动CPI抬升,下半年通胀压力仍然可控 |
二、上游工业原材料加工行业价格走低拖累PPI处于低位 |
(一)PPI整体仍居于低值区间 |
(二)上游工业原材料加工行业价格走低拖累PPI |
三、总结及建议 |
(一)经济下行压力下通胀风险可控 |
(二)需应对PPI维持低位运行带来的压力 |
分报告九:2019年上半年能源行业运行分析 |
一、能源生产总体增长,虽多数涨幅不大但有加快趋势 |
二、能源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产能利用情况分化明显 |
三、能源进口持续增加,价格总体变化不大 |
四、能源消费稳定增长,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
五、能源供需总体分析与近期政策建议 |
分报告十:2019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
一、世界金融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维持适度宽松成为共同政策取向 |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总体稳定,保持中性 |
(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取向:仍需刺激,重拾宽松 |
(三)日本货币政策取向:防范通缩,延续宽松 |
二、国内金融指标有所改善,稳金融、促平衡仍是首要目标 |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但短期流动性补偿特征明显 |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再起,利率水平总体降低 |
(三)汇率水平波动加大,外汇市场总体平稳 |
(四)表外金融业务降幅放缓,宏观杠杆率小幅下降 |
(五)支持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协同 |
三、包商行事件:金融去杠杆走向深化,打破刚兑形成合理价格 |
(一)缘起:信用风险显着,渠道传染性强 |
(二)处置:信用管理打破隐性刚兑,过度救助存在道德风险 |
(三)延伸:打破地方政府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关联,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的正常融资发展 |
分报告十一:2019年上半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延续增速回落低位 |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更趋积极但态势减弱 |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形势分析 |
四、总体判断:整体减税效应凸显,地方财政吃紧和债务偿还压力并存 |
(一)减税政策拉动税收收入减少,谨防支出减少难以拉动经济 |
(二)地方财政吃紧,债务偿还压力大,未来地方财政风险值得关注 |
分报告十二:2019年上半年地方经济形势分析 |
一、地方工业发展及投资增长态势 |
(一)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国 |
(二)东北地区投资下滑趋势显着 |
(三)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对其整体投资的支撑较为明显 |
二、乡村消费上扬或成经济新亮点 |
三、地方政府债券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加大 |
四、经济总量头部省份的分化———以山东为例 |
五、总结及建议 |
四、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行业增速(论文参考文献)
- [1]走出疫情 稳字当头——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J].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李稻葵,厉克奥博,陈大鹏,吴舒钰. 改革, 2022(01)
- [2]社会消费变化的背后[J]. 张程. 检察风云, 2022(01)
- [3]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快完成疫后恢复是重中之重[J]. 徐翔,吴舒钰,李稻葵. 改革, 2021(06)
- [4]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下北京市用电需求演变及预测研究[D]. 邱宝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5]大型零售商市场势力的影响效应研究[D]. 田凯旋.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消费品零售业的影响研究[J]. 田梦,叶云. 财务管理研究, 2020(12)
- [7]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 钱珍,左慧敏,阳丽,陈红姣. 北京金融评论, 2020(01)
- [8]如何准确理解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数据[J]. 许亚婷,许宪春,余航,杨业伟. 经济学报, 2020(03)
- [9]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亮点与挑战并存——201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J].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刘天琦. 财政科学, 2019(11)
- [10]2019年上半年宏观形势分析报告[J]. 刘尚希,石英华,王志刚,王宏利,张鹏,武靖州,李靖,苏京春,刘天琦. 财政科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