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木槿的组培快繁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木槿论文,花叶论文,组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花叶木槿(Hibiscus syriacus 'Argenteo~variegata')为锦葵科木槿属木槿的一个栽培变种,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因其斑叶的颜色黄、白互映,大而鲜明;花色品种繁多,花期持久,喜光且耐荫,在园林中常用作花篱、绿篱等,是一个集观叶、观花、观果的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受到人们特别关注。但迄今为止,虽然有人对木槿的叶、花及其食用价值进行全面报道,而关于花叶木槿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还尚未见报道。因此,通过对花叶木槿组织培养技术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花叶木槿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植物名称
花叶木槿(Hibiscus syriacus 'Argenteo~variegata')。
2 材料类别
幼枝带节茎段。
3 培养条件
诱导与增殖培养基①:MS+6~BA 3 mg/L(单位下同)+NAA 0.4;生根培养基②:MS+6~BA 1+NAA0.2。以上培养基蔗糖浓度为3%,琼脂O.7%。pH 5.8,培养温度(25±2)℃,连续光照时间为12 h/d,光强为20001x。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外植体的灭菌
取花叶木槿当年生健壮枝条,除去叶片,留有少许叶柄,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再在流水下冲洗1~2h,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放入70%的酒精中浸30s,再用10%的次氯酸钠浸泡10 min,吸干表面材料水分后,去除将茎段剪成带1个腋芽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①上。
4.2 腋芽的诱导与增殖
接种到培养基①上小枝条7 d左右腋芽萌动,40 d左右腋芽可以长成4 cm以上枝条,同时枝条上的腋芽有不同程度的萌动,此时将剪成的茎段(保留至少1个腋芽)转接增殖培养基①上,继续培养,增殖系数4~5倍,当幼苗长到2 cm时,将其沿茎基部剪断,接入培养基②中,进行生根培养。
4.3 生根与移栽
试管苗在培养基②上,20 d左右从切口处长出3~4条根,长2 cm左右,生根率约100%,挑选生长健壮的完整植株,敞开瓶盖练苗7 d,洗去根部的琼脂,移栽于洗净的河沙中,移栽后注意遮荫保湿,成活率90%以上。
5 结论
花叶木槿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用MS+6~BA 3mg/L(单位下同)+NAA 0.4为诱导与增殖培养基,MS+6~BA 1+NAA 0.2为生根培养基进行快速繁殖效果较好。
6 建议
花叶木槿作为木槿的栽培变种,2004年我国从比利时引进,非常美丽。经过几年的引种试验证明,这是一个性状十分稳定,特色极为鲜明的斑叶珍品和花中奇葩。其突出特点:一是叶缘分布白色彩斑,幼叶彩斑为鹅黄色。彩斑大而鲜明,自春至秋,彩斑黄、白互映,观之如花。二是花期持久。开放的花为紫红色的重瓣花,含苞待放的花蕾则为深紫红色并带有丝绢光泽;花蕾从形成到完全开放,前后长达3个月之久,创木本花卉单花期最长之记录。三是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寒极限为-17℃~-29℃,东北南部至大半个中国都适宜栽种,花叶木槿喜光、又极耐阴,在建筑物背面或大乔木树下,不仅能正常生长,彩斑似乎更为鲜艳。耐盐碱,适于华北、华中及中原地区种植。花叶木槿枝性直立,株形紧凑,丛状或高于栽培皆为适宜。
作为园林绿化的优良品种,花叶木槿市场需求量极大,但种苗很少,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是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木槿的组织培养已有报道,花叶木槿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尚未见报道。
木槿属物种起源于非洲大陆,我国也是一些木槿属物种的发源地之一,木槿属树种主要用于观赏栽培,随着不断的观赏园艺品种的诞生,人们开始重视其经济价值。木槿不仅可以用于绿化美化环境,还有一定的食用、药用、工业用途,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规模,福建、江西的一些县、市已开始对木槿作为食用花卉进行商业化种植,而且收到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2001年对木槿花研究,测定了其主要营养成分和药用保健价值,并且制定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和苗木快速繁殖技术。花叶木槿作为木槿的变种,应进一步研究其开发利用的基础,花、根、叶、果的成分已确定其经济价值,但必须把其价值及负面效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在探讨有益的方面同时重视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联系电话:0451-866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