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地面保障设备使用鉴定若干问题与思考论文

军机地面保障设备使用鉴定若干问题与思考

胡毅 李毓峰 冯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摘要: 针对某系列飞机设计定型(鉴定)试飞阶段,对其一级保障设备在外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希望为保障设备的优化改进和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保障设备;设计定型;鉴定

0 引言

在GJВ3872中,保障设备被定义为“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设备,包括测试设备、维修设备、试验设备、计量与校准设备、搬运设备、工具等”[1]。保障设备作为综合保障要素之一,在保证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持续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军用飞机设计定型(鉴定)试飞阶段,需要对新研和改进的一级(基层级)保障设备开展使用鉴定,以发现保障设备在功能、性能、接口匹配性、人机协调性、保障资源适用性和配套比例合理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某系列飞机外场配备的一级保障设备为例,对其在外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和梳理,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想法,为保障设备的设计优化与体系完善,提高保障设备的可用性,以及交付部队后的使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全面”是状语,“深化”成为动词了。a译文将“全面深化”翻译成定语是仓促草率之举。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一标准译文应给我们的启示是,状语仍译成状语,是保险的策略。

1 保障设备使用鉴定流程及方法

军机设计定型(鉴定)试飞阶段交付的地面保障设备,需要经过初始的接收检查、设备的使用操作培训、日常的使用和专项试用等多轮迭代后,方可给出使用鉴定结论,其使用鉴定的流程大致如图1所示。

军机设计定型(鉴定)试飞阶段,对保障设备的使用鉴定主要从日常使用和专项试用两方面开展。对于飞行前工作、飞行后工作和再次出动准备工作等日常使用频次较高的保障设备,可采用调查问卷和机务人员评述的方式,收集保障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合格/不合格的鉴定结论;对于定检和排故等工作需要但使用频次较低的保障设备,需要编制专门的试验大纲,组织专项的试用试验,在试用完成后给出合格/不合格的结论。

2 保障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设计问题

图1 试飞阶段保障设备使用鉴定流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要求的提高,军机保障设备的设计和研制在功能集成化、体积小型化和操作便捷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能够保证飞机平时和训练的保障需求,但保障设备在设计定型试飞阶段的试用中,依然存在一些设计上共性的问题亟需解决,初步梳理如下。

1) 功能集成方面。某些保障设备虽然集成了多项功能,减少了外场保障设备配备的数量,但功能集成后保障设备使用性不好,使用效率低下。例如,某型气密试验器集成了座舱气密性检查、气密带气密性检查以及雷达增压系统的气密性检查等多项检查功能,但对雷达增压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时,增压过程过于缓慢,压力完全靠人工控制,导致使用效率低下。此外,有些测试类设备的集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只是硬件的集成,软件并没有进行集成设计。

2) 环境适应性方面。某些保障设备特别是测试类设备没有考虑交付部队后的实际运行环境特点,在设计阶段没有开展环境鉴定试验或者环境鉴定试验不充分,导致外场出现的故障较多。例如,某型充放电测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飞控蓄电池进行充放电并监控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在本场使用时未暴露任何故障或异常,但在沿海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时,多次出现无输出电流、显示器黑屏等故障。

3) 转场运输性方面。部分保障设备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转场运输的实际需求,没有设置吊挂点或配备专用的包装箱,部分保障设备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各种运输条件下振动、温度和压力变化等对设备承受能力的影响,这些都给转场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2]

保障设备提供给外场使用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说明书和使用维护说明书等,这些技术资料基本上就设备的功能性能、组成、使用操作、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维护和保养、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但使用操作部分的描述往往过于偏原理介绍。对于外场使用人员而言,如何以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尽快掌握该型设备的操作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5) 安全性设计方面。安全性设计措施、安全性告警装置、安全性标识贯彻不到位。安全性设计在挂弹车、吊挂类、有辐射危害、有高压气体的设备中尤为重要。对于挂弹车而言,使用人员操纵位置不能位于弹体的下方,如果防止液压系统失效时的自动保险装置设计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对人员和装备造成重大损失。例如,某型挂弹车的手摇泵位于举升机构的下方,在挂装弹时曾发生过液压系统的卸压,险些酿成事故。

2.2 管理问题

2) 履历本编制方面。目前保障设备配备的履历本基本采用GJВ2489《航空机载设备履历本及产品合格证编制要求》的格式编制,由于目前并没有发布与航空保障设备履历本及合格证有关的国军标或者航标,那么借鉴机载设备履历本的编制方式也具备可行性,但应当根据保障设备的特点进行适当裁剪。在外场的使用检查中发现,保障设备履历本基本套用机载设备履历本的形式,存在一些不适用的条目,如“装卸记录”。

采访是新闻报道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采访的质量对于新闻报道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提高采访质量的方法就需要合理使用采访技巧,比如合理地应用镜头语言、巧妙设计问题、提高被采访人的合理地位等。

项目区总面积为242 835 m2(约24.27 hm2)。其中,土方工程中土方平整242 835 m2(约24.27 hm2)及部分土方平衡,营造微地形土方量为18 625.8 m3;绿化种植工程236 105 m2(约23.60 hm2);苗木移栽工程(对改造提升区域的部分原有植物进行移栽);灌溉工程设计面积121 320 m2(约12.13 hm2);硬质铺装工程面积为6 730 m2;景观小品工程(包括景观小品等)。

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保障设备承制单位对外场的使用培训不够重视。培训方法单一,培训教材基本套用技术说明书,普遍存在培训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外场使用维护人员对保障设备的技术状态了解不充分,交付使用后出现各种问题。

3) 机载成品和配套地面保障设备不是由同一厂家研制。外场试用中使用便捷、维护方便、暴露问题较少的保障设备和所保障的机载成品的承制单位往往是同一家。机载成品研制单位对机载成品的功能、性能包括安装工艺、接口及维护要求了然于心,由其配套研制地面保障设备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1) 部分保障设备存在功能一致、可以相互替代的情况,且配套比例较高。保障设备的配套数量多、配套比例高,在增加部队采购成本的同时,必然造成部分保障设备的利用率低甚至闲置,反映出在综合论证时没有充分考虑保障设备的利用率和系列/相似型号保障设备的可继承性等因素,造成了保障设备的规模过大、利用率不高、经济性较差。

4) 对于同系列的由同一厂家研制的机载电子类设备,其配套的地面测试类保障设备在硬件及接口方面应具有通用性,如此,针对不同机型仅需对软件模块进行升级优化,可大大降低保障设备的采购成本。

2.3 标准问题

经过对11804项国家军用标准和14722项航空行业标准的梳理,在军机保障设备的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发布了GJВ5967《保障设备规划与研制要求》1项顶层标准;GJВ1132《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通用规范》、GJВ2196《飞机随机工具通用规范》、HВ7732《飞机保障设备术语》等16项通用类标准;GJВ1125《飞机布罩通用规范》、HВ3466《座舱气密性试验器》等50项专用类标准(军机保障设备标准体系如图2所示)。这一系列标准的发布为规范保障设备的研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保障设备的外场试用中,在标准规范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明确、不完善和不统一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铭牌标识方面。虽然在GJВ1132《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通用规范》3.7.1节中对铭牌标识的基本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没有对铭牌标识的规格、尺寸以及制造方法提出具体要求,造成外场保障设备的铭牌标识不规范,规格和种类繁多。例如,航空仪表厂家一般按照HВ6-68《航空仪表产品标牌》的规定制作铭牌标识,但该标准适用范围有限,不具备广泛推广性。因此,有必要对GJВ1132加以完善,或者借鉴HВ6-68制定专用标准对铭牌标识加以规范。

图2 军机保障设备标准体系图

保障设备设计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性能的实现和使用维护的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可以通过持续的设计优化与改进得到解决。相比设计上的问题,管理问题对保障设备的影响更为深远。它不像技术问题那么纯粹,管理问题涉及论证、设计、使用、维护等阶段,部分问题总结如下。

Animal care and experimental protocols were approved by the Sichuan Medical Experimental Animal Care Commission.

针对保障设备在设计、管理、标准、培训及技术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后续思考及建议如下。

4) 无人机、舰载机等机型的保障设备标准缺失[3]。当前保障设备的标准基本都是基于普通固定翼飞机制定的,无人机和舰载机的保障模式和任务需求与普通固定翼飞机显著不同,因此,现有的标准对于无人机和舰载机来说不具有普遍适应性。

2.4 培训及技术资料问题

2) 设计定型试飞阶段,保障设备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测试类设备的交付节点晚,造成外场试用不充分,无法充分暴露设计缺陷和使用维护的问题。保障设备的交付节点太晚,对于试用单位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保障设备在设计定型试飞行将结束时才交付,造成设备试用频次太低,不能充分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后设备需经常返厂更改,对型号的定型进度造成影响。

4) 人因工程设计方面。良好的人因工程设计在提高保障设备的使用效能、降低使用人员的工作负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保障设备的试用中,人因工程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使用人员操作姿态不舒适、软件人机界面不友好、操作面板布局不合理以及向使用人员提供的显示信息在某些环境及角度下难以辨认等。

3 后续思考及建议

3) 专用标准及鉴定标准方面。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设备通用标准,但针对不同类别或者具体的保障设备的专用标准较少。查阅目前相关的标准,只有飞参地面站、牵引车、挂弹车、加油车以及一些简单的工具发布有专用的标准。此外,在设计定型试飞阶段保障设备的使用鉴定中也缺乏相关的鉴定标准。

1) 主机单位在保障设备的立项论证阶段,应对保障设备的配套数量、配套比例、可继承性、软硬件集成、鉴定试验要求等方面做出顶层规划和要求,同时对保障设备的交付节点严格把关,保证保障设备能够随飞机同交付、同使用、同鉴定。

2) 建立保障设备研制单位、使用鉴定单位和交付用户的交流渠道,在设备设计之前就人机界面、使用操作、外场维护等方面广泛征求使用人员的意见和需求,以减少后续的设计更改。研制单位应当在标准规范的制定方面加大力度,使各类设备的研制过程都有标准可依。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乡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50.32%,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因此乡村发展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城镇化水平提升、城乡贫富差距加大、乡村经济发展落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振兴乡村发展。

3) 使用鉴定单位应当在保障设备的接收准则、培训要求、试用原则及鉴定合格判据等方面建立起一套规范的鉴定标准,使鉴定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3.5 元数据维护。对平台中的元数据,包括平台中心前置库、汇集库、基础库、业务主题数据库等库表结构和数据资源的元数据的库表结构、元数据关系进行统一的维护管理。

4) 将保障设备的管理放在与机载成品同等重要的位置,将研制和初始使用阶段出现的故障和使用问题纳入FRAcAS系统,对故障和使用问题的闭环形成有效的管理。

4 总结

随着技术的进步,军机的性能与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对地面保障设备的功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军机地面保障设备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三化”设计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4],为军机保障效能的提升和初始作战能力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地面保障设备在论证、研制及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论证方、研制方和使用方的共同努力。随着对保障设备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的提高,保障设备必然能够实现“能用、好用、用得起”的目标。

不一会儿,小李被“请”到了办公室。看到面前的物品,他显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看到他这副表情,我气不打一处来。开学初,我就在班会上强调严禁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这才一个月,就违规了,根本就是把我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向小李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缘由:小李是个十足的吃货,嫌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就偷偷从家里拿来电炒锅改善伙食。学校对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同学有专门的处理规定,了解完情况后,我让他回教室等待学校的处理决定。

参考文献

[1]GJВ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S].

[2]解志锋.军用飞机保障设备运输性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10-11.

[3]吴超,解志峰,刘宣.舰面保障设备适应性评估标准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4(5).

[4]高其娜,王金广,贾明捷.航空保障设备“三化”浅析[c]. 2017年首届航空保障设备发展论坛论文集.2017.

Some Issues and Thoughts During Use Certification of Military Aircraft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Keywords: support equipment;design finalization;certification

作者简介

胡毅,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军用飞机六性评估技术。

试论美国学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地位 ………………………………………………………… 王 波(6.47)

标签:;  ;  ;  ;  

军机地面保障设备使用鉴定若干问题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