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研究

中国企业并购研究

阮祥伦[1]2008年在《2001-2007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于不顾,各国经济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得跨国并购浪潮得以形成和发展,进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显着特征。作为WTO成员国的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经营尚处初级阶段,投资规模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还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国的跨国企业已越来越多,规模也呈扩大之势。目前,中国人民币升值的现实情况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资产价格将下降,也就是提高了中国企业的购买力,这可使中国的企业能以更少的代价获得国外企业的资产。人民币汇率上升无疑将促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对我国企业来说,面对目前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机会,应很好地把握住对外投资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应理性地选择合适的对外投资。与此同时,虽然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很多国家为了保护当地的企业往往会设置较多的贸易壁垒和其他屏障,企业通过跨国经营来绕过这些障碍是较好的选择。一般来说,企业可以运用两种基本方式进行海外投资以实现跨国经营,即新建投资和并购投资。然而相比新建企业,并购效率往往较高。如何运用跨国并购理论,并结合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经营的实际来探讨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就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论题。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发生,这也给当前正在进行的跨国并购浪潮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会演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却表现出了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被次级债危机所困扰。特别是中国,过去的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着两位数,中国的企业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纷纷走出国门,融入到跨国并购的浪潮之中。例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TCL并购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中石油并购PK公司,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等等,这些都在强烈的表明: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上跨国并购之路。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而以中国企业为立足点来分析其对外实施并购活动的还相对比较缺乏。就本文而言,全文共六章,可以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说明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安排,总结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跨国并购概念,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的基本理论以及一些专家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观点;第叁部分包括第叁章、第四章,具体介绍了我国企业在2001-2007年进行跨国并购的具体案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一些成功的案例介绍,二是对一些失败的案例介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针对第叁部分介绍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这些案例并购成功的因素,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第五部分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跨国并购未来的展望和启示,希望能对我国企业今后的跨国并购有所裨益。全文五大部分体现出从一般理论到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具体实践,从企业实践中归纳找出可能发挥中国企业相对优势的跨国并购战略选择。

陆芳芳[2]2008年在《中国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已经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国际化,当今国际市场上最为引人瞩目的经济趋势之一,就是跨国并购,它正以越来越大的规模,越来越快的速度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中国,作为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深刻的明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因此跨国并购方式正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这几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更是发展迅速,一些企业已经迈出了海外并购的步伐,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联想并购IBMPC全球业务部门,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与戴尔、惠普等行业领袖展开了全面的竞争。但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借助跨国并购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企业来说,如何有效的选择目标企业,如何在并购之后进行有效的整合还需要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方法。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等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是关于企业跨国并购和核心竞争力等相关理论的阐述,旨在为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第叁章主要叙述了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动因、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对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所碰到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是针对上述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中国企业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跨国并购的目标选择和整合方法。本文采取层层推进的方法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其真正目的就是希望能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更加期望能为各界所注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尽一份力。

易菲[3]2007年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风险与绩效》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跨国并购,正逐步取代绿地投资,成为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跨国并购浪潮在世界范围内一浪又一浪的掀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踏上了跨国并购的征途。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有效整合全球的市场、信息、技术及资源,极大地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完成从国内企业向国际企业的嬗变,最终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国际商务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复杂性,跨国并购与一般的国内企业并购不同,其难度、风险都大得多,从而注定跨国并购会是一条布满荆棘坎坷的险途。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成为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关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跨国并购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回顾和总结了跨国直接投资理论和企业并购理论,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分析。我们首先回顾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特征,并阐述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叁大主要动因:获取战略性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和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接着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运作风险两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然后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采用会计研究法选取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综合得分函数模型,借助SPSS12.0软件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当年,业绩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但从并购后第二年开始,并购公司业绩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且跨国并购后绩效得到改善的企业只占33.33%。最后,我们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防范风险、提高绩效的对策建议。

周璐[4]2008年在《从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看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然而,虽然跨国并购风潮愈演愈烈,但事实表明,大多数的跨国并购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着大量失败的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究竟如何影响并购活动,跨国文化的整合管理究竟有多么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总结中西方并购研究和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明基与西门子手机部门的跨国并购案例中中德文化差异的对比和分析研究,旨在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企业跨国并购产生的重大影响,揭示出进行跨国文化整合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概述,说明了论文研究的问题和方法。第二章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对中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以及企业并购文化进行了综述。第叁章进行了案例综述,介绍了案例发生时的宏观环境以及并购在中国发展状况,对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一案进行了案例背景、并购过程及现状的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此的反响。第四章分别对明基和西门子两家企业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了解各自的公司背景、并购目的和企业文化特点。第五章结合企业文化及并购文化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中德文化差异对并购案的影响。第六章结论,对案例作了简要总结,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启示。

顾凝白[5]2008年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兴起,跨国并购正以极大的规模和极快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中国作为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企业也积极投入这股跨国并购的浪潮,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崭露头角。然而,企业并购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行为,可观的预期效益下潜伏着巨大的风险,而且并购交易的对象是集技术、人才、设备及市场为一体的动态资产,同时跨国并购面临着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可变要素给并购交易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各种风险。而且由于我国部分企业国际投资经验匮乏,因而并购成功率并不高。为此,从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剖析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与政策建议,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理性化、科学化,进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集团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若干风险案例,归纳出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了叁个阶段的并购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定性与定量评估两种基本方法,并运用模拟案例验证了定量评估的AHP-GRAP模型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估的适用性。最后,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分别以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对如何防范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提出对策,希望能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进一步成熟、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曹乐喜[6]2007年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当中国企业参与到这场全球化的竞争时才发现自己的竞争实力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随即在近年来中国发起了一场以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实力的行业整合运动。企业并购作为实现行业整合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话题。研究表明:企业并购交易是企业所有业务中风险最大的交易。即使在有百年并购史的西方,许多大型公司的并购活动也并不顺利,有些并购最终失败或者令买主赔钱,许多中国企业也自然难逃并购失败的厄运。令人兴奋的是,学者研究发现风险管理是影响企业并购成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因此如何管理企业并购的风险,特别是管理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中国行业整合成败的关键。虽然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才处于启动阶段,但在这一领域,理论研究者已经作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并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他们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为我进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以前的研究进行整合,并使之系统化;同时结合并购实务操作来讲述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以期为企业并购操作提供指引与参考。本文的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动因,文献回顾、研究重心与论题、研究思路、方法、结构框架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一章对企业并购的基础知识以及与并购相关的财务风险知识进行介绍。第二章阐述了作为并购企业如何在财务调查、目标企业财务分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并购融资、并购支付等阶段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以及中国企业进行并购时,财务风险的管理还需关注的其他方面。第叁章通过正反两个并购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向读者介绍并购成败之因以及管理并购财务风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步骤。第四章为总结与建议部分,总结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应重点关注的方面。本文的特色在于:结合了企业并购理论、财务分析理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融资理论、并购支付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相融会,建立了一个关于并购企业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

周英超[7]2016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国并购的控制权与整合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逐年增加。中国企业将跨国并购的注意力转向了对发达国家的企业,其在2015年交易金额占比中多达叁分之二,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并购案,如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叁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潍柴动力并购德国凯傲等有影响力的案例。然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呈现机会导向的特点,大多只能买到一些效益不佳的企业。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具备整合能力。现存的整合过程学派的研究仅讨论了整合程度、整合速度与绩效的关系,并未将整合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来研究,现存结论也存在矛盾之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利用企业并购的微观数据,研究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成的因素,分析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新情境。接着,本文对外资并购我国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分析了交易达成和整合模式的特征。之后再通过多案例研究分析中国企业并购整合的模式,拓展并购整合相关理论。本文的实证研究,以1982年至2012年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的公告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交易特征和标的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达成的因素。其中,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交易双方对于并购股权比例、卖方企业质量等诉求的变化。发现企业在不同情境下对于并购股权比例的诉求是不同的;企业在不同情境下对于资产剥离的态度是不同的。本文在金融危机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双重背景下,将并购研究从并购执行阶段(post-acquisition)各个特征对绩效研究拓展至对并购前阶段(pre-acquisition)的研究,是跨国并购相关理论的拓展。本文的第一个多案例研究,以六起中国本土成长型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的案例样本,以卖方为主要研究视角,研究交易双方在交易达成阶段和并购后整合阶段行为的特征,通过对卖方公司求售行为和公司情境的识别,提炼出跨国公司收购整合中国企业的相关理论。在华跨国并购正如出售方“赘婿”而跨国公司“入赘”的过程,出售方获得收益并维持实际经营权以期获得长期回报,并购方则实现市场占有;而在并购后“教练型”治理的模式中,出售方从控制人转变为经理人,而并购方通过目标管理达到监管公司的目的。这既能实现业绩增长,又能使原有管理人员贡献自己的才能,从而实现双赢。本文的第二个多案例研究,以四起中国本土技术型企业并购欧洲制造业企业为案例样本,通过交易双方的交易动机视角,研究基于双方资源和市场特征的不同,做出的不同整合模式选择,提炼出中国技术型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相关模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型并购整合模式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是,整合程度高、速度快,即“西医”方式;二是,整合程度中等、速度较慢,即“中医”方式。这解释了Bauer和Matzler2014年在《战略管理杂志》上的研究偶然发现了整合程度与整合速度的正向关系。最后,总结了本文叁个研究模块,对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就行了讨论,并且点明了本文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王艳[8]2007年在《中国企业提高跨国并购成功率的必要条件及关键控制点》文中指出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全球已经出现了五次并购浪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剧,国际市场开放程度空前提高,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大型企业把触角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争夺世界市场。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与战略性并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理想的路径。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大的作为,跨国并购是必经之路。面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践,国内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关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的热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存在差距外,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做好准备,从战略高度出发,特别是加强整合,根据环境变化,规避风险,及时调整战术,中国企业能够极大地提高跨国并购成功率。本文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状况为背景,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背后的动因何在,通过对比成功的以及失败的并购案例,努力探寻中国企业成功海外并购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并且进一步指出了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引言部分,论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梳理了全文的主体结构和篇章布局,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为全文的研究做好了理论上的铺垫;通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背景进行分析,对比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各阶段的特点,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进行分析和总结。论文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围绕跨国并购战略的制定、准备工作、融资方式、并购后的整合等四方面展开分析;分析了制约并购成功的瓶颈。制度性因素的制约、中介机构的缺位、并购后面临的文化整合的挑战以及境外政治因素的干扰都影响着跨国并购成功率的提高;最后从企业和政府层面,在战略上及可操作性的两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控制促使并购成功的关键点。通过控制关键点,克服瓶颈,具备必要条件,中国企业可以极大地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率。

夏赟[9]2017年在《企业双元能力、并购战略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虽然跨国并购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但是,交易规模以及数量却是跨国并购历史中不常见的。在对全球先进国家技术追赶的过程中,中国科技企业首当其冲,屡创佳绩。科技企业通过跨国并购不仅获取了发展所需的技术知识,还增强了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如何有效的发挥跨国并购获取技术资源的优势提升科技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不仅是跨国并购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战略以及国际商务研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资源优势以及能力优势是成功跨国并购的前提条件,但是,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多数并不具有明显的资源以及能力优势。尤其是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资源并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的“蛇吞象”跨国并购现象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重点关注,产生较多争议。有学者坚持按照传统国际化理论对中国科技企业跨国并购行为进行解释,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发展本土化研究,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理论,开创国际化理论的新纪元。针对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本研究从资源基础观以及能力基础观切入,研究中国科技企业资源使用的双元能力、跨国并购战略、并购经验、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回答中国科技企业如何有效发挥获取的优势资源才能取得到更好的并购绩效,同时也回答中国科技企业“蛇吞象”跨国并购成功背后存在的机理。依据逻辑演绎,本研究的具体问题为:1.中国科技企业资源使用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2.中国科技企业并购经验对企业资源使用的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存在何种影响?3.中国科技企业选择的并购战略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具有何种影响?针对本研究的问题,在文献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资源基础观与能力基础观为依据提出企业双元能力、并购经验、并购战略以及并购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推理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应的3组8个研究假设。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2005-2013年间从事跨国并购的115个中国科技企业的样本进行相关以及回归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回归结果的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2.跨国并购经验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国内并购经验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相关并购战略在企业利用资源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但无关并购战略在企业探索资源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立足于资源基础观与能力基础观对中国科技企业双元能力、并购战略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进行研究,也具有新的理论尝试,主要理论贡献包括:1.丰富了双元能力的研究范围。将并购双方企业之间技术差距的变化作为企业双元能力变化的参考,动态研究了企业双元能力的演变,体现了企业双元能力的动态性,丰富了双元能力研究的范围。2.丰富了企业跨国并购研究的内容。受并购双方技术距离的影响,科技企业跨国并购整合具有阶段性,对其进行动态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3.拓展了资源基础观研究的深度。传统资源基础观主要研究企业拥有资源产生的竞争优势,而本研究提出企业资源双元使用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企业不同资源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4.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科技企业跨国并购双元能力进行研究,增加了双元能力二手数据实证研究的内容。另外,本研究的结果对中国科技企业跨国并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中国科技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企业建立有差别的双元能力。明确企业自身双元能力的优势所在,选择与双元能力相匹配的并购战略,才能较好的发挥企业的双元能力,取得较好的跨国并购绩效。现阶段,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追赶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的双元能力的建立和培养,提升跨国并购的绩效,在充分利用国内巨大消费市场的前提下,拓展企业的海外市场业务,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

郑学敏[10]2008年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探讨》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不断相互渗透,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海外并购活动更是日趋活跃,成为国际投资的主体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推动力量。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融合,中国企业在积极应对外资收购国内相关企业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国门,实施积极的跨国并购战略。据UNCTAD和我国商务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1996年,我国跨国并购额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7年开始,并购额逐渐增加,2004年为47.71亿美元,到2006年则高达82.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包括金融类、非金融类)的近四成。2004年,中国首次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并购市场,若以交易数目来计算,中国在亚洲市场中则是排名第一。目前,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除非特别说明,本文所讲跨国并购均是指中国企业对外国企业的并购。)然而,企业并购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行为,并购交易的对象是集技术、人才、设备及市场为一体的动态资产,同时跨国并购面临着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可观的预期效益下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我国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跨国经验和投资规模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并购风险尤为突出。一些着名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60%—70%的合并案例是失败的。因此,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并购市场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适合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需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研究已经展开,一批有影响的理论成果相继面世,这无疑为本论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统而观之,我认为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分析以定性为主,定量分析较少;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风险分析不突出,对风险的防范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统一、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经济学方法,以处于海外并购初期阶段的中国企业为立足点,以其海外并购的风险为对象,从以下六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首先解释了跨国并购的基本内涵,然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引申出本文的写作意义,详述了国内外跨国并购风险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动因及效应。本部分在介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可行性及其所产生的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的起步阶段和2001年以后的初步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宏观动因,包括边际产业扩张的需要,与我国的投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政策的支持等;二是微观动因,如延伸价值链获取更多附加值,寻求技术、品牌、战略性资产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时差效应、成本效应、窗口效应及促成了企业体制改革的效应。第叁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定性分析。本部分在介绍跨国并购风险概念、特征和基本分类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遇到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由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以及所在国的政策不同,进行跨国并购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有所不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目标企业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第四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定量度量。对于一个企业是否要进行跨国并购,并购的风险有多高,本部分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此做出了定量度量。这样可以将模糊的风险概念清晰化,使企业对于跨国并购中的风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性认识,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时候更加具体和有条理。第五部分:外国企业跨国并购对我国的启示。本部分在对国外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并购行业、并购方式、并购范围、并购动机等方面阐述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跨国并购上的主要特点,并由此得到相应的启示,这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防范。本部分针对第叁章分析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从多角度出发,探讨了防范各个风险的具体方法。如建立政治风险的超前预警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政府商业外交,以降低政治风险;详细研究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的法律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防范法律风险;科学选择目标企业、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目标企业定价风险;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控制汇率和利率风险、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实行文化、管理、经营的一体化整合,降低整合风险等。

参考文献:

[1]. 2001-2007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D]. 阮祥伦.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 中国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研究[D]. 陆芳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风险与绩效[D]. 易菲. 湘潭大学. 2007

[4]. 从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看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的影响[D]. 周璐. 同济大学. 2008

[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D]. 顾凝白. 苏州大学. 2008

[6].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曹乐喜. 厦门大学. 2007

[7].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国并购的控制权与整合策略[D]. 周英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8]. 中国企业提高跨国并购成功率的必要条件及关键控制点[D]. 王艳. 江苏大学. 2007

[9]. 企业双元能力、并购战略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研究[D]. 夏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1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探讨[D]. 郑学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中国企业并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