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技是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加强高新科技工作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工作论文,原动力论文,高新科技论文,几点思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世界经济的腾飞,商业现代化的实现均源于高新科技的蓬勃发展。高新科技为产业革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就我国国情来看,亦然如此。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供求、竞争机制和价格的功能推动并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高新科技推动下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下面,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国际大环境中,如何加强高新科技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新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中心点,是经济建设。发展生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头等大事,是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第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经济建设必须依靠高新科技,高新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继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之后第二次具有广泛而深刻变革意义的转移,也是一个伟大的决策,在理论和实践上其意义也是不可估量的。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学技术和经济结合问题”。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他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要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则必须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80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第一个翻番,主要是靠国家大量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而科技含量很少。众所周知,我国的自然资源的蓄积量在逐年减少,今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再靠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显然是不可能了。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靠资源来发展经济,而只能靠科学技术的作用和进步实现90年代第二个翻番和21世纪50年代的第三个翻番。这是经过共产党人实践多年的唯一的选择。
──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也决定着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促进和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虽然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仍是以农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不适应这种急剧变化了的新形势的需要,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出路也只有一条,就是依靠高新科技,加速技术改造。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寄希望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和乡镇企业、区街企业、三资企业联合,形成新的机制”。在现在的形势下,高新技术必须有个大的发展,国民经济才能有较快的发展。
──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建国4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之所以有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之所以有大幅度地提高,主要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80年代,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之所以低下,主要是科学技术还不够进步。在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仍然应是在维持多产业的基础上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发展和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综上所述,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关键是靠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是藏龙卧虎之地,是人才济济的地方,我国的国民经济能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能不能如期或提前实现“三步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已经处于国民经济前沿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切科技工作者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所处的战略地位,解放思想,奋发工作,积极推进高新科技的进步,为中华民族的经济腾飞,贡献全部的聪明才智。
二、高新科技工作要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强化科技进步意积,首先从思想认识上主动适应。
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科技工作要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攀登科技高峰工作上开创新局面,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科技进步观念,把国家经济建设放在高新科技工作的视野之中,高度重视、潜心研究。从目前来看,一些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在国内和世界高新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取得了主动权,有的已把高新技术变成了现实生产力,在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也有的在如何建立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在攀登科技高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还囿于传统观念,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缺乏生机和活力。新形势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按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要敢于大胆试、大胆闯,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敢于利用市场机制,在竞争中争高低,求发展,敢于攀高峰,创新求异,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只有这样,高新科技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确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发展目标,办出各自特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二次创业需要,高校、科研单位必须有计划地改造旧专业,调整增设新专业;适应农村、乡镇企业及中小企业人才需要,必须搞好电视、广播、函授、专业训练班等多种形式的培养人才工作;要支持高校举办多形式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校、科研单位研究规模,重点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科技优势,大力组织科技攻关,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咨询服务。要大力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工作,通过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新兴产业的建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一批高新技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为主,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种类型、多种行业、独具特色的科技产业;通过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把具有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形成一批具有很强科技开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尽快把先进的、适用的、为人们所必需的科技成果形成社会财富;要以重大科技开发任务为基础,以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把开发、设计、生产、经营、服务等组织起来,实现全程服务,出成套技术和导向产品,并办成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科技企业。
三、为高新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领导,为高新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各级政府,社会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热情关怀高新科技工作,要把高新科技工作摆上政府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过问,帮助他们研究科研中的重点、难点。鼓励他们攀高峰、创一流水平。
凡是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都要给予表彰、奖励;凡是发明创造、创国际一流水平,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推动作用,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都要给予重奖,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激励科技工作者终身从事科技工作,并创优异成绩。
──保护和充分应用知识产权,调动高新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保护和充分应用知识产权是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推动高新科技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条件。为了使高新科技工作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还要深入一步的贯彻知识产权的有关法规,以此促进和推动高新科技开发和创新,出更多的发明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加强基地建设,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科研场所。加强高新科技工作的基地建设,也是提高科技工作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校、科研单位建一处或几处高新科技开发区是十分必要的,或与企业联姻,把他们做为高新科技基地,逐步形成联网、成片的高新科技开发基地。这样就以“滚雪球”的办法,使周围或落后地区尽快改变面貌。
──广辟科技经费渠道,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国家财政拨款是解决科技经费的主渠道,各级政府必须予以保证。当前,国家财力有限,高新科技经费不能全包,这就要充分发挥自身造血功能,开通渠道,广辟财源,以补充科技经费之不足。如争取银行贷款;争取项目,获取经费;搞好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工作,兴办高附加值科技产业,搞好与企业合作,争取企业的先投入。总之,要努力创造条件,广辟经费渠道,保障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创造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