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结构比较_机械制造业论文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珠江论文,长江论文,产业结构论文,三角洲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3)1-0046-06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注:严格地讲,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别只有沪苏浙三省市和广东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它们的经济总量分别占了沪苏浙和广东省的绝大部分,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分别用沪苏浙和广东省代替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样做,虽然在地域范围上不完全吻合,但对分析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基本上能够反映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更为有意义的是:这样处理后,研究地区的数据资料具有较大的可得性,可以进行定量的精确比较和分析。)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于这样两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层面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差异,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次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区域伴随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建立在第二产业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国家或区域,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先进。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70%左右。

从三次产业来看,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高度同构的态势(如表1所示),两者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注:相似系数是衡量两个区域某种结构相似程度的定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ij]为I、j两个区域的相似系数,X[,ik]、X[,jk]为两个区域K部门特征值(例如从业人员、产值等)占GDP的比重。通常,0≤S[,ij]≤1;S[,ij]越是趋向于1,则表明两个区域这种结构越是相似;S[,ij]越是趋向于0,则表明两个区域的结构差异越是大。)高达1.00,第一产业差异最大,也只相差1个多百分点。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三次产业这样浅层次的结构方面几乎没有区别,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分布大体上均为10:50:40。作为规模最大的工业,其所占比重也惊人的相似,相差仅0.8%。

表1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三次产业构成(2000) 单位:%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长江三角洲

100.1

 9.351.0

 45.3

 39.7

珠江三角洲

100.0

 10.4

  50.4

 44.5

 39.3

全国 100.0

 15.9

  50.9

 44.3

 33.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

与全国平均状况相比较,这两个区域的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基本相同,而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低5至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高6个多百分点。这反映了:由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其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

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在现代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小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目前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均已接近40%。运用2000年的增加值计算得出,这两个区域第三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达到0.9569的高值。这两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具有如此大的相似程度,其原因主要是:长江三角洲比重较大的第三产业部门也正是珠江三角洲比重较大的第三产业部门,反过来前者比重较小的行业则后者也较小,二者第三产业部门分布的大势基本一致(见图1)。

但是若深入对比分析,二者仍然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从图1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和其他第三产业规模较小,比重不大,均小于1个百分点。在其它9个比重较大的行业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3个行业比较突出,其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而批发零售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文艺广播影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和国家机关政党社团等6个行业的比重,则是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这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为生产服务的硬件方面(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为居民生活服务方面(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状况比长江三角洲更好一些,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为生产服务的软件方面(例如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和为居民生活保障、精神愉悦服务方面(例如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文艺广播影视业)发展的比珠江三角洲更好一些,社会文化品位比较高。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商业发展水平较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较好,表现在其批发零售餐饮业的增加值占有更大的份额。

图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各行业比重

考虑到全国平均状况,长江三角洲的批发零售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比重不但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大于全国,这说明长江三角洲的这两个行业的发展优势是显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房地产业的比重大于全国,但小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这说明长江三角洲的这两个行业总体上发展较好,但珠江三角洲地区更胜一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文艺广播影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和国家机关政党社团等行业的比重小于全国,但大于珠江三角洲,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优势只是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在全国范围并不占上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社会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但小于全国,也小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这说明长江三角洲这些行业的发展处于劣势状态。因此,相比之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结构的特色更加明显,其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不但比长江三角洲相比较,就是在全国也是具有突出优势的,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则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比较全面,均衡性更强。

三、工业结构

工业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主体,其增加值占这两个区域GDP的比重均超过50%,因此对其工业结构的对比分析,基本上反映了这两个地区产业结构比较研究的主要方面。

1.支柱工业部门

支柱工业是指规模较大的工业部门。有学者运用1997年的统计资料,以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平均比重为2.5%)作为支柱工业的下限标准,判定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支柱工业部门,如表2所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支柱工业中,深加工、重化工业、轻纺工业基本并重;6大支柱工业中,属于深加工行业的有3个部门,分别居第3、4、5位,属于重化工业的有2个,分别居第2、6位,虽然只有1个部门属于轻纺工业,但高居6大支柱工业之首,其产值相当于居第2位的化学原料及其制品业的近2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支柱工业以深加工产业和轻纺工业位居主导,重化工业地位次要;5大支柱工业中,虽然只有1个属于深加工产业,但位居5大支柱工业之首,其产值相当于居第2位的服务业的3倍多,属于轻纺工业的有2个部门,分别居第2、3位,虽然也有2个部门属于重化工业,但规模偏小,分别居第4、5位。

表2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支柱工业部门(1997)

区域支柱工业部门

长江三角洲地区

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其制品业、交通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黑色冶金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

电子工业、服装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其制品业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3。

2.专业化工业部门

当某工业部门在全国的区位商(注:区位商是反映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Q=(j[,1]/j[,2])/(b[,1]/b[,2]),Q即表示区位商,j[,1]、j[,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及其较高层次区域的某一相同产业部门的特征值(例如从业人数、产值等),b[,1]、b[,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及其高层次区域整个产业的特征值。)大于1,且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时,即认为其为该区域的专门化工业。有学者运用199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各行业的区位商,得出了其工业专门化部门,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长江三角洲工业专门化部门较多,多达11个,而珠江三角洲则仅有4个,前者几乎是后者的3倍;第二,长江三角洲有4个机械制造业是其工业专门化部门,而珠江三角洲仅有一个机械制造业是专门化部门,同时纺织业是长江三角洲名列第1位的专门化部门。因此相比之下,长江三角洲工业以机械加工业和纺织业地位最为突出,而珠江三角洲专门化部门则以电子、服装业见长。

表3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专门化工业部门(1997)

区域

 专门化工业部门

长江三角洲

纺织业、服装业、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化、化纤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

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

珠江三角洲

服装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3。

3.主要工业产品

表4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及其两者比较的情况。因为长江三角洲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是珠江三角洲的2倍(前者为9.7%,后者为4.8%),所以当表4中某工业产品PIZH值(长江三角洲某工业产品占全国比重除以珠江三角洲相同产品占全国比重)约等于2时,表明这两个区域该工业产品相互之间地位相当;当某工业产品的PIZH值越是大于2,则表明相比较之下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工业产品越是地位突出,越是具有优势;相反,当某工业产品的PIZH值越是小于2,则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工业产品越是地位突出,越是具有优势。

表4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2000)

产品长江三角洲(1)

 珠江三角洲(2)

 PIZH=(1)/(2)

化学纤维56.5

 6.5 8.7

 25.5

 2.5 10.2

 19.2

 3.9 4.9

 63.8

 0.7 91.1

机制纸及纸板

21.5

 10.52.0

啤酒

12.3

 7.1 1.7

卷烟

9.6

 6.8 1.4

家用冰箱14.9

 25.10.6

房间空调24.1

 38.20.6

家用洗衣机

 34.9

 16.92.1

彩电

11.4

 37.40.3

原油

1.3

 8.5 0.15

发电量 15.4

 9.5 1.6

生铁

14.5

 1.5 9.7

 19.8

 2.2 9

成品钢 24.6

 3.1 7.9

平板玻璃18.4

 3.4 5.4

塑料

26.2

 11.02.38

硫酸

13.2

 5.7 2.3

纯碱

16.4

 2.9 5.66

烧碱

23.7

 2.5 9.5

农用化肥8.0

 1.1 7.3

化学农药44.3

 1.4 31.6

金属切削机床

48.7

 4.4 11.1

汽车

16.8

 1.859.1

轿车

41.4

 5.3 7.8

大中型拖拉机

42.4

 0

微型电子计算机 8.3

 25.30.3

集成电路67.0

 20.03.3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

从表4可以看出:在轻纺工业产品中,化学纤维、纱、布、丝的PIZH值远大于2,则机制纸及纸板、啤酒和卷烟的PIZH值在2左右,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产品生产地位突出,纺织业具有优势。在家用电器中,家用冰箱、房间空调、彩电的PIZH值远小于2,均在1以下,仅家用洗衣机的PIZH值在2左右,这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家用电器地位突出,该行业具有优势。在重化工业产品中,生铁、钢、成品钢、平板玻璃、塑料、纯碱、烧碱、农用化肥、化学农药的PIZH值远大于2,只有发电量、硫酸和塑料的PIZH值在2左右,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化工业地位突出,该行业占有优势;在机械加工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汽车、轿车、大中型拖拉机的PIZH值远大于2,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机械加工业产品地位突出,该行业具有优势。在电子产品中,微型电子计算机的PIZH值远小于2,而集成电路的PIZH值远大于2,这说明在电子工业中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产品生产具有明确的专业化分工,其产品生产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以生产集成电路为主,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生产微型电子计算机为主。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地位变化来看,经过1997至2000年3年来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支柱工业和专门化工业部门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仍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均占有重要地位,而家用电器和电子工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强项。不过,长江三角洲地区集成电路生产发展很快,是其电子工业中的一个亮点。

四、结论与讨论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差别非常小,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均约为10%、50%和40%。但是,两区与全国平均状况有较大的差异,即具有较低的第一产业比重和较高的第三产业比重,表现出其整体上产业结构的先进性。这说明: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改善,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将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在不断提高农业素质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产业技术装备和科技含量的同时,顺应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份额,以发挥其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效应。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同样具有较大程度的趋同性,但差异也是存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商业服务业发达,在为生产服务的软件方面和为居民生活保障、精神愉悦服务方面发展的比珠江三角洲更好一些,社会文化品位比较高,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为生产服务的硬件环境和为居民生活服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农林牧渔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效率和效益不高,其增加值比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同的不足。

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是相当重要的两个第三产业部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提高其经营效率和效益,至少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之促进两区的经济发展,是两区共同的任务。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仓储业、房地产业等重要行业进一步加强发展力度,以提高其为生产、居民生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应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广播影视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形成较深的社会文化底蕴和积淀。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几乎工业各个领域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和实力,尤其在机械制造业、钢铁和化工等重化工业、纺织工业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电子工业中集成电路生产后来居上,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业绩,缺陷是为城乡居民所广泛使用且附加价值较大的耐用消费品(例如各种家用电器、手机、寻呼机等)、轻工产品发展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强。珠江三角洲地区则是电子工业、家用电器和服装业具有显著优势,占据重要地位,不足之处是钢铁、化工等基础工业发展滞后。

在新世纪的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应根据本区域自身的条件、特点及产业发展前景,调整工业发展重点和方向:第一,支柱工业和专门化工业部门的发展要有进有退,以形成自己的工业经济特色,本区域不适应发展的行业(例如纺织初加工业等)不再大力发展,适合发展的行业(例如机械制造业等)则要提高科技含量和层次,力争在做精做深的过程中进一步做大。第二,原来发展相对落后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工业部门应加大发展速度,尤其是电子工业科技含量较高,要积极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使其逐步成为自己的主导产业。第三,紧密跟踪市场走向,积极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城乡居民工作和日常生活需要的耐用消费品,进一步使工业结构转型化,力争使日常耐用消费品重新成为其在全国市场上有影响的生产领域。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在电子、服装等主导工业发展的同时,适度地发展一些与之相配套的上游工业部门(例如重化工业等),以逐步形成工业经济发展的扎实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收稿日期:2002-12-17

标签:;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结构比较_机械制造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