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预设有效问题论文_吴慧玲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预设有效问题论文_吴慧玲

广西柳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545002

摘要: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预设问题是非常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本文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如何做到有效预设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有效问题。

一、预设问题要有合理性。

在初中数学预设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合理性,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而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保证问题的合理性,老师要结合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目标选择不同的预设问题。

第一,数量要适中。如果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老师设置了很多预设问题,学生就需要长时间的思考,神经得不到放松,时常处在紧绷的状态。那么就会产生厌恶的心理进而出现消极学习的情况,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就会降低,问题预设也就达不到想要的结果了。

第二,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因为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在学习重要知识点的过程中设置了很多比较难的问题,那么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就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如果预设的问题比较简单,又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也就没有了设置的意义。要难易适中,设置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设置一些中等问题,设置一些简单问题。老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的把握数学问题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除此之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老师不在是教学的主导,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学习,而是老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学习工作的,这个过程中是互动的。所以一定的课堂问答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预设问题要有思考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预设问题,并不能达到教学效果,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要根据课程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在这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挑战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选择合适的预设问题。之后老师在进行推测,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推测出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状况。哪种情况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就是坚持数学的整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预设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上文已经提过预设问题要难度适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难度都相同,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中等成绩的学生。要根据整个班的学习状况,合理的设定数学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平衡。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出自己的缺陷,即使的改正,并且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自信心。[1]所以老师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的想法进行预测,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引导问题。

第二就是借助性原则。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预设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其中的奥秘,进而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借题发挥”,这过程中也能考察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我们要坚持借助性的原则,很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过于注重答案,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我们要改正这一误区,让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加优化,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需求,进而解决这些问题。

三、预设问题要有启发性。

在预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启发产生感悟,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老师要善于借助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点、线、面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能有很多同学不理解。老师可以直接以课堂的地面墙壁为例子。提问同学,脚踩的地面和墙壁的平面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也有了学习的兴趣。[2]

四、预设问题要有探索性。

在预设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防止罚过现象的发生。举一个例子,我们从a地到b地点,在这个过程中,道路越顺畅,速度就会越快,速度快的同时也会忽视周围的风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是这样,如果老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任务非常顺利,学生就能够很快的学完这些知识点。但并没有给学生流出问题坡度,一旦遇到较难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探索教学。

例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个三角形剪成梯形和三角形,并把这两个部分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没有具体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剪出来,在这过程中,老师要设置三个小问题。

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能够拼成平行四边形吗?

普通三角形和梯形能够拼成四边形吗?

如何剪出能够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和梯形?

之所以问前两个问题就是为最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既是引导又是启发,如果问题太详细,那么学生就不能遇到障碍,就能很快的回答出这三个问题。设置的问题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无法在这个过程中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所以老师干脆不设置那么多问题,直接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自己剪出三角形和梯形,并且拼成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就更加完整,而且能够深入的探索,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3]

  学生能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过程,也把握了时机,在知识的关键处、疑难处预设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的预设有效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让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升华[J].湖南教育,2015,(12).

[2]霍福德.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16年11期.

[3]陶维林编著.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吴慧玲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预设有效问题论文_吴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