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镜下馆藏资源和馆员的素质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素质论文,镜下论文,资源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化为我们提供了利用馆藏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有利条件,从理论上讲,网络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是新的信息环境给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带来冲击和挑战,如何以网络资源为背景,重新定义馆藏资源的构成,加强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传统图书馆中,图书馆馆员扮演的是文献资源管理者的角色,而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员必须担负起“信息专家”的重任,既是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既是信息利用的导航员,又是信息利用的教育者。角色的转变又无疑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革命以及这场革命促成的网络环境。
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地,在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之后,正向数字图书馆发展,而数字图书馆正是网络环境的产物。在国家信息和建设构建的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在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微机局域网阶段,主要是建立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实现本馆主要业务工作和服务环节的计算机化,使馆藏的书目信息等在本馆内初步实现共享。广域网阶段的图书馆主要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实现合作采访和联机编目,并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书目等信息的共享,因特网阶段,主要是利用网络浏览软件和搜集索引擎检索,浏览和下载网上的各类信息资源。我国图书馆界自80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微机局域网,到目前基于因特网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建设阶段性不太明显,各系统、区域间的发展也不平衡,现在我国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微机局域网阶段,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
1 网络环境对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信息资源大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拓展了图书馆的资源空间。在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任何一家图书馆都不可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而网络信息资源汇集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行业的相关信息,有一个如此庞大的、高度开放和自由的、资源丰富的信息库作为图书馆的后盾,这既是图书馆的希望,同时也是对图书馆造成的威胁。历史上,以收藏为中心的观念始终是馆藏建设的主导,而现代图书馆则以信息的可获得性和传递性作为评价一馆之优劣的标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不仅需要利用自己的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利用网上资源来扩大和补充自己的馆藏,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服务。因此,网络环境使传统单一收藏观念发生变化,收藏由静态变为动态,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成为各馆追求的目标。
随着网络和信息存储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向图书馆渗透,使图书馆赖以生存的信息资源基础定位在一个更为广阔的信息背景中。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扩展为两部分,一是现实馆藏(包括印刷型文献、磁带、光盘、软盘等电子文献),二是虚拟馆藏(网络信息资源),而且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中不可分割,密切机关的两个部分。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印刷型文献信息载体和传播式的不同,带来了利用上的差异,决定了现实馆藏存在的意义,而虚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就像电脑不能取代图书,图书不能取代语言一样,网络资源绝对不会取代图书馆。其次图书馆员在管理如此广泛的信息资源时方式、方法发生了改变。他们将不再总是利用传统的手工操作,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因特网搜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图书馆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中,它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悉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知识,这就给图书馆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它将决定着图书馆将来的兴衰成败。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素质建设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素质建设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继续教育,一手抓项目任务。以继续教育培养人,以项目任务锻炼人,双管齐下打造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图书馆专业人才。
2.1 继续教育培养图书馆员
图书馆应根据馆员的不同年龄、学历、资历、职务和业务专长,开展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目标和目的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现阶段的图书馆,要求所有图书馆员都应该掌握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网络通信和数字技术,将图书馆建设成功能强大的信息资源系统,并实现图书馆与其它各类网络的联通,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2.2 继续教育的类型
(1)普及教育。主要针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和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2)提高教育。为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各种转变,应帮助图书馆员逐渐达到以全新方式组织和传递知识信息的要求,在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和业务骨干中,应大力提倡开展学习研究,并且为他们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3)复合教育。对图书馆员的培养应跳出专业范围的圈子之外,并加强管理学、心理学、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与传递知识的能力。
2.3 继续教育的途径
包括岗位自学、组织讲座、举办学习班、短训班、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历及参加远程网络教育等。总之,根据各馆的人员状况和各阶段的不同需要,不拘一格地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2.4 以项目任务锻炼人
图书馆员的素质提高终究要靠工作实践的锻炼和检验,因此,图书馆应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不断用新的工作项目和科研目标来激发馆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入信息社会的第一个新世纪,面临网络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员的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加快培养适应新形势和图书馆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图书馆员,也将成为一段时期内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3 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传统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主要通过订购、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文献入藏后,便拥有了该文献的永久使用权和拥有权。而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资源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实体,而是它的网络使用权,这里使用权和存取能力将成为比本馆实际拥有文献实体更为重要。因此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除订购外,还包括入网、联机使用、租用、免费获取等多种形式。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中,首先确立馆藏发展准则,它不仅是个理论研究课题,而且它的实践性,操作性更为馆藏建设提供了宏观指导和具体的规范和标准。由于馆藏发展准则的制定对各类用户和各种服务的信息需求做出了评估,提出了一定时期内信息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成为馆藏建设的指导方针。信息网络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而扩展到整个网络,传统图书馆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建立一个与本馆特点相适应的馆藏发展计划,是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现阶段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仍是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它既是满足用户最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也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图书馆提供网上服务的资源保障。同时电子文献的入藏应与印刷型文献进行合理配置、分层次收藏。对于使用频繁、用户需求量大或属特藏型的收藏以及合作采购中本馆分工承担收藏的那部分文献,应以印刷型、电子型并列收藏。对于二、三次文献和各类检索型期刊、工具书应以电子型为主,因为它数据涵盖面大,检索速度快,时效性强。而全文性期刊印刷型为主。总之,合理的馆藏结构应为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只有形成资源独具特色的馆藏才能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使信息资源真正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