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核心素养正成为现今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研讨话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要素: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这将成为21世纪青年应当具备的素养。英语教学工作者也正在努力实践,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可以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把握时代脉搏,认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总书记的报告中,回答了关于教育的三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因此,针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关于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以及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成为了教育界高度关注的内容。其实,英语教育在近十年的课改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时代在发展,如何培养具有21世纪素养和全球胜任力的基础教育人才是每一位教育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立足课堂主阵地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什么是语言能力?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相对于语用能力而言的,它指的是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基础的代码的能力,如辨别、理解和组织合乎语法规则句子的能力。"新课标"综合各种对语言能力的观点,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实际情况,提出"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呢?
㈠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语言基础知识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内核,是培养语言能力的载体,任何脱离基础知识的技能培养都是"空中楼阁"。语言能力不是单一的、固化不变的,而是全面的、生动的。因此,教师要有综合语言知识观,经过识记、理解、感悟、转化、生成等多元过程,达到见多识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教学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时,向学生呈现本单元1a的图片,为本单元的语言活动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境,然后导入到英语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同时再带领学生识记有关食品的单词,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s):hamgurgers, oranges, banas, canots, vegetables, tomatoes, strawberries …,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s): milk, bread, rice, 既可以作可数名词又可作不可数名词的:food, fruit, ice-cveam, salad, chicken, 这样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促使学生可以快速地吸收更有难度的知识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会听英语,还要熟练使用英语来谈论别人的喜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㈡训练语言基本技能。
"听、说、读、写、译"是学生训练语言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这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通过这些途径,有利形成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初中英语学习阶段,译也是一个重要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情境对话、讲人物故事、读名人名段、多媒体视听等手段,培养学生语言基本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和情景编对话:假设一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他看到了孙悟空形象,想了解关于他的信息并向你请教,你根据刚才自己的阅读和分析,帮他了解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这样既向这名留学生介绍了中国的古典名著,也训练了学生自身的语言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㈢强化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的直接体现。它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语言学习和应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可以创设一些语言情境(如课本剧的表演、英语故事、演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在学习了话剧Hansel and Gvetel 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编新的既符合逻辑又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来巩固已学的词汇和结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分角色。2、对《糖果屋》进行剧本改编,讨论并确定每个角色的台词。3、以小组为单位排练,然后在班级展示。4、全班评选出最佳台词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
三、突破旧有教学理念瓶颈,改题海战术为能力培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第二个要素是"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学习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㈠首先,我认为是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改过去的被动学习、应付考试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利用教材的人文思想,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发现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设置对立的观点,制造悬念,引起学生讨论、专题辩论等。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样就会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自学。在八年级下册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B.2b文章的学习之后,学生应该对家务劳动这个话题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内容的提取及理解,利用"pros and cons"启发他们根据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这种发现性学习的能力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挑战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解决问题的求知状态。
㈡其次,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英语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要想在英语测试和重大考试中实现阅读能力的质变,就必须重视在日常学习中加强阅读表达和听说方面的量的积累。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增加课外阅读量,阅读量越大,词汇的积累就会越丰富,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㈢着力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
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消除错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难免,因此,纠错就成为学习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而且这一过程必须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完成纠错。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当然就成为教师们研究的问题。"授人以鱼,只享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在英语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需要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了,教师也教得轻松了,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英语教学已经不是纯知识的传授,要用发展、开放的眼光,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必将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虽然短期内无法立竿见影,但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会有一些喜人的变化。
今后,我将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大胆尝试与探索,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心去面对学生,牢记"立德树人"目标,静心育人,静心育德。
论文作者:许碧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能力论文; 语言论文; 英语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