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下交通大数据与交通规划工作创新——以武汉市相关实践为例论文_赖君毅,许梦菲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交通大数据与交通规划工作创新——以武汉市相关实践为例论文_赖君毅,许梦菲

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 430010

摘要:交通发展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成为当下许多大城市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成为智慧和创新城市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交通大数据在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迅猛。结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形式,本文通过武汉市的实践,阐述了关于交通大数据及其在规划层面的应用的总体工作机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索。

1 引言

交通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城市生长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时期下,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已是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和改善的必由之路,同时更是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创新的基本方向[1]。

目前,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大浪潮上,各行业管理部门均已着手大力开展智能交通建设[2],以武汉市交委、交管局、市规划局为主体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代表项目分别为交委TOCC中心、交管局智能交通工程、世行三期武汉智能交通示范项目,投资分别约为7000万元、7600万元、6.7亿元。在智能交通的大建设中,武汉市结合世行三期项目,正在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可研报批的准备工作。

武汉市在2014年提出“三规”同步修编的机制性创新,同时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围绕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结合新时代新的思维模式,武汉市对下一步工作中的创新目标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主要分为一个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

2总目标:以融合的姿态加快推动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

作为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基础,武汉市已经完成了拥堵评价指标体系和公共交通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信息系统,武汉市完成了一系列交通管理改善、近期规划等项目的辅助决策工作,并以公文交换的方式持续向市政府领导、市发改委、建委、城管、交管等15家市相关单位发布周报,定期报送半年报和年报。

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是“融合”,即不同数据的融合、不同行业的融合、不同经济体的融合。因此,在既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之上,针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武汉市将“融合”作为着力点,重点推动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全面完成。这既是而推动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的机制创新,同时也是智能交通项目本身对于创新的要求。因此,当前规划工作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在“融合”的大概念下,通过正在开展的三个方面“融合”,加快推进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真正实现短时预测、实时规划、快速决策的工作目标,革新交通规划工作,开创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引领规划的纪元。

3 融合一——行业的融合:实现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生

行业的融合是交通信息中心发展的机制性创新。在互联网+来临之前,庞大的交通信息数据存在于各行业职能部门,并不愿意共享或利用[3],互联网+的风一旦吹过,交通大数据的主流来源将会发生变革,传统交通行业的数据也许会越来越束之高阁,未来将是互联网+信息数据的时代,未来的交通大数据中心也许更需要的是互联网数据。

在互联网+的风吹过之前,武汉市有意抢占先机,已经着力与互联网巨头开展合作与交流。根据初步意向,武汉市相关部门将与阿里巴巴就共建交通信息中心展开商讨。此外,武汉市还与高德地图共同合作,综合各自优势,推出更实时高效准确的全市交通拥堵指数以及交通运行周报服务。

依此为契机,对于行业的融合将从互联网扩展至交通相关的各个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将各方力量纳入世行三期合作团队之中,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共赢,同时为未来交通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汇集贮备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融合二——数据的融合:着重建成手机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

数据的融合是交通大数据中心核心要素的创新。大数据中心其本身的目标就是数据的大融合。在数据采集和信息整理方面,武汉市已在形成浮动车第三代算法研究(整合在实时浮动车系统中)、武汉市拥堵指数算法研究(融合在拥堵评价系统中)、包含车速-流量关系和断面车流推算全网车流的实时车流推算算法研究(融合在实时流量系统中)等算法研究中获取了一定的交通信息资源和研究成果。对于下一步而言,关键点将是提高数据的覆盖面和可挖掘的深度。

因此,手机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成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手机大数据采用移动运营商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作为信息本体,在对用户隐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后,结合基站经纬度数据,手机大数据中的相关信息可以为交通规划部门提供近似全样水平的有效数据支持,可实现职住分析、出行特征分析、典型吸引点的客流分析、地铁客流等多方面分析工作。

目前,武汉市已经与三大通信运营商达成了合作协议,获取了武汉市全覆盖、全样本的手机大数据源。借助该平台,武汉市将对现状城市交通的状况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评价,全面指导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工作。通过在“三规”同步修编的应用,进一步升级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固件基础。

5 融合三——规划的融合

规划的融合,是在应用层面,将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转换为实际规划工作的创新。武汉市在国内率先实践“三规”同步、交规先行的规划修编工作,从机制上已经走在创新的前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交通大数据融合为基础,武汉市正着力构建一套交通发展战略模型,旨在实现多规的“融合”,真正达到“三规”同步的工作要求。

交通发展战略模型从多视角、多层面综合因素的作用切入分析,对城市交通的分布做出预测,通过机制设计,高效的对“三规”要素做出反馈,达到“三规”同步和协调的实质性进程。通过模型设计,本次交通发展战略模型将具备主要四个特点:

(1)统一的对话平台:明确在战略层面不同规划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利用可达性、承载力、交通圈等概念,将交通预测指标提炼成为多规共同关注与认可的指标体系。

(2)高效的反映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交互关系:将社会经济、用地空间、交通设施和政策等多方面要素进行融合,能快速有效的对不同的用地空间和交通布局方案所带来的人口、区域经济、交通等城市活动的分布做出预测。

(3)以交通活动为基础进行的预测:本次模型采用基于交通活动预测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四阶段模型,将交通活动按照通勤、生活、工作等进行分类为规划工作提供更为精细的分析手段。

(4)分层级的方案测试设计:结合现阶段工作的主要矛盾,本次模型将战略方案测试工作分作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概念方案阶段,用抽象和大尺度的方案,来分析总体层面的指标,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再进行细化的战略方案测试,有效降低方案设计阶段的时间成本,加快和优化方案策划和制定的过程。

6总结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创新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时代特征。交通大数据为规划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从总体构建出发,武汉市的思考,为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三大融合,从交通大数据本身及其应用,都做出了回应。

参考文献:

[1] 陆化普,孙智源,屈闻聪.大数据及其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2015(5)

[2]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06)

[3] 夏英.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时空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论文作者:赖君毅,许梦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交通大数据与交通规划工作创新——以武汉市相关实践为例论文_赖君毅,许梦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