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钙调素对花粉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的研究

细胞外钙调素对花粉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的研究

尚忠林[1]2001年在《细胞外钙调素对花粉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川百合花粉为材料,建立了改进的低温装载方法,在完整的花粉粒中装载了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了细胞外钙调素对花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并对其信号转导途径进行了探索。结果如下:在完整花粉粒细胞内装载酯化形式的荧光指示剂时,克服细胞壁中的非特异性脂酶是保证成功装载的关键。在常温条件下装载钙离子荧光指示剂成功率比较低、效果不稳定,而利用低温装载的方法则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壁中的脂酶收到良好的装载效果。外加纯化钙调素可以促进花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提高,以10-7mol/L的钙调素作用效果最强,低于或超过这一浓度,钙调素的作用效果均有所降低;说明外源纯化钙调素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刺激钙离子进入花粉细胞质,作为第二信使发挥作用。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钙调素抗血清和大分子钙调素拮抗剂W7-agarose 处理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免疫前血清对花粉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没有明显影响;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果,并且表明内源细胞外钙调素在维持和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方面发挥作用。花粉细胞质膜上异叁聚体G 蛋白的活性影响花粉细胞内钙离子浓度。G 蛋白的激活剂霍乱毒素(CTX)处理后,花粉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而其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处理则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在G 蛋白活性受到PTX的抑制后,钙调素处理不能对花粉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产生明显影响;而钙调素的大分子拮抗剂处理后,再加入CTX 处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升高,表明细胞外钙调素的拮抗剂对CTX 的作用效果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G 蛋白在细胞外钙调素促进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位于钙调素的下游。细胞质膜上钙离子通道的活性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经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异搏定(verapamil)处理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另一种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尼群地平(nifedipine)对花粉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没有影响。表

徐小冬[2]2002年在《异叁聚体G蛋白在拟南芥花粉萌发及叶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附:细胞外钙调素与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文中指出我室前期的实验结果曾证实花粉细胞质膜上存在异叁聚体G蛋白,药理学等实验证实植物异叁聚体G蛋白参与了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生长过程的调节;且位于质膜内侧的异叁聚体G蛋白可能传递细胞外钙调素信号,即细胞外钙调素可能是异叁聚体G蛋白参与调控的质膜外信号之一。本论文利用异叁聚体G蛋白相关突变体及其超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设计实验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提供直接证据证实异叁聚体G蛋白参与了拟南芥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调节,参与了细胞外钙调素调节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跨膜信号转导,以及叶片、长角果发育,花粉的生成等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且异叁聚体G蛋白不同亚基对上述各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可能起着相同或不同的作用。 实验中,以拟南芥GPA1基因缺失突变体(gpa1-1,gpa1-2),AGB1基因的突变体(agb1-1)及超表达Gα的转基因拟南芥(wGα,cGα)花粉为试材,研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结果表明:体外实验中gpa1突变体花粉的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速率均低于野生型花粉,而超表达Gα花粉的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速率则高于野生型及空载体对照;Gβ突变体agb1-1与野生型花粉的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速率差异不大。体内实验中,gpa1突变体柱头上实际萌发的花粉粒数少于野生型,超表达植株则多于野生型和空载体对照;agb1-1突变体柱头上实际萌发的花粉粒数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着。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提供直接的证据证实,异叁聚体G蛋白α亚基参与了拟南芥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调节;而G蛋白β亚基可能不参与拟南芥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调节。 实验中我们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了上述材料花粉粒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gpa1突变体花粉粒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水平低于野生型花粉;Gα超表达植株花粉粒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浓度则比野生型和空载体对照要高,而空载体对照与野生型花粉粒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浓度没有差异。证实细胞中的游离钙离子参与了Gα蛋白调节的花粉萌发过程,即Gα蛋白对花粉萌发的调节有可能是进一步通过调控质膜钙通道和调控PLC活性动员下游胞浆中钙离子水平来实现的。 两种外源钙调素(花椰菜和拟南芥Ⅱ亚型,10~(-7)M)处理对野生型和Gα蛋白突变体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gPal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只是促进幅度不同,即对野生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促进幅度高于突变体花粉;这表明Ga蛋白参与了细胞外钙调素调节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跨膜信号转导。 外源钙调素(花椰菜和拟南芥11亚型,10一7M)处理能够提高野生型及gPol缺失突变体中的游离钙离子水平,但对野生型花粉细胞游离钙离子水平的激活效应高于gPal缺失突变体。从野生型和突变体花粉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水平对外源钙调素的反应能力看,G蛋白参与了花粉萌发过程中外源钙调素的跨膜信号转导,且进一步通过其下游的钙信使来调控。 实验中我们跟踪观察了多代异叁聚体G蛋白a亚基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及a,p亚基缺失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发现突变体的叶片宽度大于对应的野生型,叶片长度,叶柄长度及莲座直径小于野生型,而超表达植株的上述某些特征与突变体相反;gp时突变体的长角果长度,花梗柄部长度大于野生型,而超表达Ga植株种英则略小于对照;gPal突变体长角果尖端未出现咭乙I突变体的特征:gPal,口gbl突变体花粉生成量大于野生型,而超表达Ga植株的花粉生成量则略小于对照。上述初步研究结果还表明,异叁聚体G蛋白除了参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调节外,还参与调节叶片的发育,长角果的发育,花粉的生成等。可见异叁聚体G蛋白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在拟南芥不同生长发育的调控过程中,异叁聚体G蛋白的各个亚基可能在某一过程中共同起调节作用,也有可能以单体的形式各自参与不同发育过程的调节。

李玉春[3]2008年在《Ca~(2+)及其拮抗剂对二乔玉兰花粉萌发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以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Bod.)花粉为实验材料,进行了Ca~(2+)及Ca~(2+)拮抗剂对二乔玉兰花粉萌发的影响、花粉萌发过程中胞质游离Ca~(2+)的分布、花粉的超低温保存及活力测定叁方面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花粉萌发的最佳条件硼酸对花粉萌发影响效果显着,最适宜二乔玉兰花粉萌发的硼酸浓度为1mmol/L,花粉萌发率最高,可达90.50%,花粉管平均长度达229.2μm;Ca~(2+)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但对花粉管生长促进效果明显,Ca~(2+)浓度为0.01 mmol/L花粉萌发率最佳,而花粉管长度最长的Ca~(2+)浓度为1mmol/L,综合考虑认为0.1 mmol/L Ca~(2+)浓度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其花粉萌发率为40.69%,花粉管平均长度达到93.53μm;低浓度的La~(3+)对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略有促进作用,当La~(3+)浓度为20μmol/L时,花粉萌发率为47.13%,花粉管平均长度为111.60μm,高于此浓度时,La~(3+)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在培养液中添加0.1 mmol/L的外源Ca~(2+)对La~(3+)处理下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说明外源Ca~(2+)可有效缓解La~(3+)对花粉萌发的抑制效应;在培养液中添加任意浓度的Al~(3+)时均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抑制效果,添加外源Ca~(2+)后,也可以适当地改善Al~(3+)的抑制效应。2.花粉萌发过程中游离Ca~(2+)的分布花粉萌发过程中胞质游离Ca~(2+)的分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乔玉兰花粉储存有丰富的钙源,花粉萌发过程中,即使培养液中不添加Ca~(2+),花粉胞质游离Ca~(2+)荧光强度也能达到很高水平,这些钙能满足花粉萌发及花粉管早期生长的需求。硼酸浓度的变化对花粉胞质游离Ca~(2+)荧光强度的改变无规律性影响,而对胞质游离Ca~(2+)荧光强度极性分布作用明显;外源Ca~(2+)浓度的变化与花粉胞质游离Ca~(2+)荧光强度变化正相关;La~(3+)和Al~(3+)都能引起胞质游离Ca~(2+)荧光强度的显着增加。La~(3+)和Al~(3+)分别与Ca~(2+)产生相互拮抗作用,Ca~(2+)与La~(3+)之间的拮抗作用强于Ca~(2+)与Al~(3+)之间的拮抗作用,当这两种培养液中加入外源Ca~(2+)后,胞质游离Ca~(2+)荧光强度在La~(3+)浓度为20及40μmol/L时明显下降,而对低浓度Al~(3+)对应的胞质游离Ca~(2+)荧光强度只是略微下降。3.花粉的超低温保存及活力测定结果二乔玉兰花粉经超低温保存后,萌发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缓慢降低,而花粉管平均长度随保存时间的延长有所上升。降低花粉含水量有利于花粉超低温保存,花粉经2h干燥处理比4h干燥处理后的保存效果好。

潘延云[4]2003年在《花粉PLC活性检测、cDNA克隆及功能分析》文中认为我室前期药理学实验证明外源纯化的钙调素可促进花粉萌发和生长,位于质膜内侧的异叁聚体G蛋白对该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外钙调素可能是异叁聚体G蛋白参与调控的质膜外信号之一,而G蛋白跨膜传递了这一信号。细胞外钙调素信号转导的工作模型初步建立(马力耕和孙大业,2000)。支持这一模型的还有我室的有关肌醇磷脂系统的大量药理学实验(马力耕等,1998)以及采用显微注射(Microinjection)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等得到的大量数据(王昕等,2000;尚忠林等,2001)。这些结果均表明,磷脂酶C信号系统也可能参与了花粉管伸长过程的调节,并且可能由G蛋白介导参与了细胞外CaM的跨膜信号转导过程。 为了给上述信号转导过程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本文以百合花粉为材料,从PLC活性的测定、PLC基因的克隆及其与花粉萌发的关系、以及PLC活性被G蛋白和CaM调控等方面,为肌醇磷脂系统参与花粉萌发和细胞外钙调素的信号转导过程进一步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证据。本文还利用PLC相关突变体及其超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进一步检测了PLC基因突变和超表达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PLC参与花粉萌发和生长的直接证据。 实验中,利用[~3H]PIP_2和花粉原生质体共同孵育的体系,检测出了百合花粉细胞具有依赖PIP_2的PLC活性;利用该体系还检测出外源钙调素可促进PLC的活性,其中10~(-9)M的钙调素可使PLC的活性提高叁倍;异叁聚体G蛋白的激活剂CTX可以激活PLC的活性,而其抑制剂PTX可明显抑制PLC活性;外源钙调素的这种作用可以被PTX抑制;而PLC抑制剂U-73122抑制CTX对PLC的激活效应。利用confocal技术检测了PLC对花粉细胞游离钙离子的影响,观察到U-73122抑制细胞质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升高和钙震荡。上述结果表明,在花粉体系中,PLC-IP_3-Ca~(2+)做为G蛋白的下游组分,参与了G蛋白介导的胞外CaM的信号传递途径。 本文首次从百合花粉中克隆了两个PLC基因(LdPLC1和LdPLC2)。序列分析表明,两条cDNA都含有构成催化中心的X、Y结构域和C端C2调节域,但N末端的EF手形结构较其他植物PLC有差异。Northern和RT-PCR分析,发现随着花粉的萌发,LdPLC2的转录活性提高,而LdPLC1博士学位论文在萌发前后的转录水平没有变化,推测至少LdpLCZ参与了对花粉萌发的调控。本文还利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检验了PLC与G蛋白各亚基的相互作用,发现LdPLCI与GQ和GY的杂交结果为阴性,与Gp亚基可发生相互作用;LdPLCZ与Gp弱相互作用,与其他亚基没有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在G蛋白和PLC的相互作用中,p亚基可能起调节作用。百合花粉PLC的克隆及分析为PLC存在并参与花粉萌发和生长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也使胞外CaM的信号及传递假说开始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依据。 本文最后还构建了拟南芥PLC的双元载体,经遗传转化得到了PLC超表达拟南芥。以超表达体和该基因的相关突变体为材料,检测了PLC基因突变和超表达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PLC基因突变和超表达植株的花粉萌发率和生长速度均有显着性差异存在。该文还对拟南芥不同亚型PLC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初步探索,发现PLC同工酶之间在转录表达上可能存在着彼此的相互作用。上述结果进一步为PLC调控植物花粉萌发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丁一鸣[5]2012年在《玫瑰花柱提取液对玫瑰及月季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玫瑰(Rosa rugosa)是我国传统名花,其基因组中含有芳香、抗旱、抗黑斑病等优良性状基因,是蔷薇属花卉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但由于玫瑰花期短、花型花色单调而未能在园林应用中普及。玫瑰与月季(Rosa chinensis)杂交对改良玫瑰种质、培育高观赏性、高抗性玫瑰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但多年来由于一直未搞清二者杂交不亲和性的根本原因而使育种工作进展缓慢。本实验室在做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时原设定采用张绍铃等的方法切割花柱观察花粉管顶端生长变化,但这种方法难以准确分清花柱组织与花粉管组织而导致研究无法继续进行,需要另辟新径。本研究使用玫瑰花柱提取液对玫瑰及月季花粉进行培养,花粉管顶端囊泡采用FM4-64标记,花粉管顶端钙离子采用Fluo-3AM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花粉管形态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以观察玫瑰花柱提取液对玫瑰及月季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探讨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不亲和性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得到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的变化,‘红帽子’月季花粉在添加‘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前后,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均发生显着变化,而‘紫枝’玫瑰花粉在添加‘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前后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差异不显着。这表明‘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显着抑制‘红帽子’月季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而对于‘紫枝’玫瑰抑制作用不显着。2.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培养基培养的‘红帽子’月季花粉管、‘紫枝’玫瑰花粉管生长速度及顶端结构正常,‘珲春’花柱提取液培养的‘红帽子’月季花粉管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花粉管发生变形生长,部分花粉管顶端细胞壁增厚,产生胼胝质沉积,而相同培养基的‘紫枝’玫瑰花粉管生长速度只略微减慢,且生长形态正常,顶端无胼胝质沉积。3.不同培养条件下花粉管顶端囊泡分布发生变化,标准培养基中培养的‘红帽子’月季花粉管和‘紫枝’玫瑰花粉管顶端均有清晰的V型着色,至亚顶端荧光逐渐减弱;而‘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中培养的‘紫枝’玫瑰花粉管顶端V型着色但荧光强度减弱。相比而言,‘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中培养的‘红帽子’月季花粉管顶端荧光微弱且囊泡分布无规律性。总体来看,生长正常的月季花粉管顶端有大量囊泡聚集,而在顶端未有囊泡聚集的花粉管则出现了生长缓慢、停止、变形的现象。并且在部分几乎看不到囊泡分布的花粉管中,花粉管顶端细胞壁增厚,产生大量胼胝质,这表明玫瑰花柱提取液作用于月季花粉管顶端囊泡,使花粉管生长受阻,花粉管顶端产生胼胝质沉积。4.不同培养条件下花粉管顶端钙离子分布、钙离子波动情况不同,标准培养基中培养的‘红帽子’月季花粉管及‘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中培养的‘紫枝’玫瑰花粉管,钙离子在其顶端10-20μm处集中分布,呈现梯度变化,且钙离子波动明显;‘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中培养的‘红帽子’月季花粉管顶端钙离子梯度变化不明显,且钙离子波动微弱,在花粉管发生形态改变的位点及分裂新生的两个花粉管顶端均观测到较强荧光,这说明钙离子分布与花粉管生长关系密切。总体来看,‘珲春’玫瑰花柱提取液中培养的‘红帽子’月季花粉管顶端钙梯度消失,花粉管生长缓慢、变形并最终停止。部分花粉管顶端细胞壁增厚,产生胼胝质沉积。这表明玫瑰花柱提取液破坏了月季花粉管顶端钙离子分布,导致花粉管生长受阻,顶端产生大量胼胝质。

吕品[6]2005年在《G蛋白和H_2O_2在保卫细胞信号转导中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G蛋白和H_2O_2是近年来发现的保卫细胞信号转导的新成员,它们都能诱导气孔关闭,但有关G蛋白和H_2O_2诱导气孔关闭及二者关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论文以拟南芥异叁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GPA1 F-DNA插入突变体gpa1-1、gpa1-2,超表达株系wGα、cGα,及H_2O_2合成的关键酶——NADPH氧化酶的催化亚基AtrbohD、AtrbohF基因双重突变体atrbohD/F为实验材料,利用表皮条生物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RT-PCR等实验方法对Gα和H_2O_2参与保卫细胞ABA和细胞外CaM信号转导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ABA和细胞外CaM不能诱导拟南芥Gα突变体gpa1-1、gpa1-2气孔关闭,而能诱导Gα超表达株系wGα、cGα气孔快速关闭,说明Gα介导了ABA和细胞外CaM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这就从分子水平证明了Gα参与ABA和细胞外CaM信号转导过程。AtrbohD、AtrbohF是H_2O_2合成的关键酶——NADPH氧化酶的催化亚基,细胞外CaM不能诱导atrbohD/F双重变体气孔关闭,从而为H_2O_2参与保卫细胞外CaM信号转导提供了直接的遗传学证据。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gpa1-1、gpa1-2大大削弱了ABA或细胞外CaM诱导保卫细胞内H_2_2升高的过程,而wGα、cGα加速了ABA或细胞外CaM诱导保卫细胞内H_2O_2升高的过程,这就从分子水平证明了Gα参与ABA或细胞外CaM诱导胞内H_2O_2升高的过程,且在此过程中,H_2O_2位于Gα下游起作用。 拟南芥Gα基因GPA1在野生型和αtrbohD/F双重突变体中表达量基本一致,表明AtrbohD、AtrbohF突变后对GPA1表达量几乎没有影响,暗示AtrbohD、AtrbohF可能位于GPA1下游;AtrbohD、AtrbohF在gpa1-2中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表明GPA1被敲除后影响了AtrbohD、AtrbohF基因的表达,从而不能活化NADPH氧化酶产生H_2O_2,该结果从基因水平上证明了Gα可能在H_2O_2合成的上游起调节作用。 至此,我们可以推测ABA和细胞外CaM诱导保卫细胞内H_2O_2升高的过程:ABA或细胞外CaM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Gα,Gα正调控AtrbohD、AtrbohF基因转录并活化NADPH氧化酶产生H_2O_2。那么H_2O_2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诱导气孔关闭的呢?在H_2O_2下游都有哪些信号分子参与呢? gpa1-1、gpa1-2大大减弱了H_2O_2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说明在H_2O_2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中需要Gα的参与,该结论在其它文献中未见报道。结合上文结论,可以推测:H_2O_2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有赖于Gα的活性。 钙信号是保卫细胞信号转导的中心环节,进一步的结果表明,细胞外高浓度Ca~(2+)能诱导

马艺沔[7]2003年在《利用转基因拟南芥研究质外体钙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室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质外体CaM可能做为多肽第一信使调节着植物体诸多的生长发育过程:如促进白芷悬浮细胞的细胞增殖和原生质体壁再生,启动并促进多种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刺激玉米根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诱导rbcS基因光不依赖的表达,以及参与调节胞外Al~(3+)对花粉萌发的抑制效应等。但这些多是采用生理学手段和药理学方法而得出的体外(in vitro)实验结果,为了取得质外体CaM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n vivo实验证据,根据动物中的一些研究方法,本实验设计并构建了带有信号肽、CaM结合肽(CaN小肽)、epitope(C-myc)融合基因的载体,并将融合基因通过真空渗入法转入拟南芥,预期过表达的融合蛋白将会被分泌到细胞外并与质外体CaM相结合,这样就会抑制质外体CaM的功能,从而可以构建质外体CaM的“反义”植株,通过观察质外体CaM“反义植株”的表型改变,就可以推断质外体CaM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为了把CaM结合小肽带到质外体,本实验选择了野生芸苔属植物(Brassica Campetris)花粉胞壁蛋白SLR1-BPs的信号肽。它共有26个氨基酸,具有信号肽的典型特征。为了削弱质外体CaM的功能,选择了牛脑钙调神经磷酸酶CaN(calcineurin)的A亚基的CaM结合域。预实验结果表明,在近似于胞外环境的酸性高钙条件下CaN与CaM有强结合。为了提高CaN小肽表达强度,本实验构建了CaN小肽二连体。最后,融合基因被插入二元载体pLBJ21,通过电击法转入农杆菌GV3101,真空渗入法转入了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通过Kan抗性筛选而得到,并进一步进行了基因组PCR鉴定和Western杂交的鉴定。通过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推测质外体CaM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细胞外钙调素对花粉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的研究[D]. 尚忠林. 中国农业大学. 2001

[2]. 异叁聚体G蛋白在拟南芥花粉萌发及叶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附:细胞外钙调素与基因表达调控研究)[D]. 徐小冬. 河北师范大学. 2002

[3]. Ca~(2+)及其拮抗剂对二乔玉兰花粉萌发的影响[D]. 李玉春. 南京林业大学. 2008

[4]. 花粉PLC活性检测、cDNA克隆及功能分析[D]. 潘延云. 河北师范大学. 2003

[5]. 玫瑰花柱提取液对玫瑰及月季花粉管生长的影响[D]. 丁一鸣. 山东农业大学. 2012

[6]. G蛋白和H_2O_2在保卫细胞信号转导中的关系[D]. 吕品. 河北师范大学. 2005

[7]. 利用转基因拟南芥研究质外体钙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D]. 马艺沔. 河北师范大学. 2003

标签:;  ;  ;  ;  ;  

细胞外钙调素对花粉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