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青年培养路径探析
刘心科,宋志青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的场合就如何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做了相关的论述,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和“如何培养青年”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青年培养工作提供了基本参照。从这些论述中,提炼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培养路径,引领新时代青年树立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新形势下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在不懈奋斗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培养路径
1919年5月4日,一场震惊中外的爱国运动在中华大地上爆发,而这场运动的先锋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如今,在这个和平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将五四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永续发展。因此,探讨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培养路径,已经成为当下做好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顶层设计统全局,统筹谋划绘蓝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抢抓机遇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负重前行突破水利深层次制约的攻坚时期,水利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按照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超前谋划,科学规划,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鼓足干劲,扎扎实实做好以“顶层设计”为引领的各项水利工作,在水利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更加壮美的篇章!
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之魂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志,方能行久远。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到:“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是当代青年必须铭记的要求,更是应当代代传承的品格。当今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新时代,受我国社会思潮多样化发展和西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年意志开始不坚定,理想信念开始动摇,逐渐丧失向前奋进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如若不坚定,那必然会导致行动上的懒散。而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困难,青年人首先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一种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努力实现社会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广大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必须常立志,立长志,树立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巩固思想防线,保持政治定力,使自己在物质诱惑面前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让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思想之魂。
二、以无我的奉献精神,勇担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由人民来推动。青年人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青年付出热血和汗水。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有志青年的辛勤付出,要有为民族振兴的责任担当,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决心斗志。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青年人是一个有朝气、有勇气、有力气的年轻群体,在青年人身上,能够看到有一种敢拼敢闯、攻坚克难的不屈精神,更能看到一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是一代代青年人传承下来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担负起家庭、社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明白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样去做。同时还要做到戒骄戒躁、砥砺前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仅要关注和实现祖国的发展,还要着眼于全球各个国家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通过线材表面去除效率在不同磨料质量百分浓度下的显微图4测得,磨料质量百分浓度分别为40%、50%、60%、70%时,去除效率分别为0.205m2/h、0.265m2/h、0.331m2/h、0.278m2/h。由此得到线材表面去除效率在不同磨料质量百分浓度下的变化曲线图如图5所示。
三、以不懈的艰苦奋斗,创造新时代青年的美好生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青年人的思维敏感,在劳动实践中思路新奇、观点新颖、敢做敢闯,但有时做事浮躁,容易犯错。习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要求广大青年做人诚实守信,做事脚踏实地,防止在工作中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在战争年代,为了驱除外虏、为了革命胜利,我们党和国家的青年干部、士兵,努力学习战略战术,苦练杀敌本领,稳扎稳打,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在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年轻农民大胆尝试,敢于在分产到户协议书上按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新时代,广大青年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暂时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被委派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工作,了解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积极调整地区发展战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带领老百姓走向富裕。面对新时代建设中的种种挑战与困难,我们青年人必须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践行“两个维护”,把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融入到个人的社会实践中,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敢于同时代发展带来的困难作斗争,不怕失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发挥自身的余热,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四、以过硬的实干本领,提升新时代青年的社会价值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时期是一个彰显自我、傲气十足的青春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增长才干、苦练本领的黄金时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要求青年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网络信息量逐渐加大,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项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这对青年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方面要看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势,增强学习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内在素质。另一方面青年要在学会弄懂的基础上,掌握本领域本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在实干中练就过硬的本领,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
五、以高尚的品德修为,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形象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古至今,品德修为一直被看作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青年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和谐的重任,这些艰巨的历史任务的完成,首先要考验青年的道德品质。而好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当代青年,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明辨能力,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观点,保持定力,不被任何利益诱惑所打倒。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新时代青年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学习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努力做到真、善、美并存,培养抵御不良思想的能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用清廉质朴、忠诚为民的品德修为向全社会、全世界人民展现中国青年朝气蓬勃的青春形象,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去创造属于中国青年的新天地、新奇迹。
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尤其是80、90后的青年人,现在正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抓住时代给予的历史机遇,抖擞精神,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立下人生的鸿鹄之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着眼实践,担当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继续奋斗。
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30/c_1124440193.htm,2019-4-30.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麻丽.习近平青年思想理论与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
作者简介: 刘心科(1995-),男,山东高青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编辑/宋博瑶
标签:习近平论文; 新时代论文; 青年论文; 培养路径论文;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