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探讨_银行论文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探讨_银行论文

对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负债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资产负债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商业银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

方法。自1994年起,中国的银行业开始全面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本文在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实施资产

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科学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商业银行资金与信用的综合管理,为银行在经营货币信用中,正确平衡和处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优化和处理资产内部、负债内部结构关系的管理体制。它按照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投向、结构和规模,从而实现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最优配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专业银行加紧向商业银行转化,其经营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4年,在经过试点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通知》,决定从1994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它类型的商业银行一样,全面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并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从而使我国银行业的资金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各专业银行都在积极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新旧矛盾非常尖锐突出,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资产负债管理与贷款规模管理的矛盾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限额(贷款规模)下的资产负债管理。因为规模即贷款指标是指令性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规模管理重于比例管理甚至取代比例管理,从而人为地割裂了资产负债管理的内要联系和要求。其一,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在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时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但在限额指导下,银行并不能根据负债总量自主地确定资产总量,即银行多存不能多贷,这实际上难于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管理。其二,规模管理也不利于银行资金的充分运用。资产负债管理要求充分运用资金、灵活调节资金和实现市场融资。而目前的贷款规模由上级行采用行政手段逐级核定和分配,并不与市场资金需求和银行资金供应能力挂钩,造成有的银行有资金没指标,大量资金不能运用出去,而有的银行有指标没资金。贷款规模按条条块块下达,不允许相互调剂,这种划地为牢、钱到地头死的现象,使市场融资受到人为的限制,依旧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从而使资产负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变形走样。

2.外部环境制约与银行要求轻装上阵的矛盾

一是历史旧帐多,银行包袱难卸。尽管目前已成立了几家政策性银行,不少政策性业务已从专业银行中分离,但金融界仍然普遍感到政策性、商业性业务难于界定,历史包袱难卸。政策性贷款直接冲击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影响着专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程。二是地方行政干预严重,增大资产负债管理难度。眼下银企关系、政企关系非常混乱不清,各级专业银行与各级政府结合在一起,依附于各级政府,甚至被各级政府视为下属机构,行政干预过多,银行经营自主权难于落实。银行经常按地方政府的决策,向一些建设项目和企业贷款,银行无权选择和进行可行性论证,这些决策经常有失误,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同时,作为国家所有的银行,它们承担实施政府的意图和任务,无条件地垫补国有企业的亏损,无止境地向国有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对一些停产半停产的国有企业提供“安定团结”贷款以便发放工资。这样,银行的信贷经营严重违背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银行没有完整的经营自主权,也就失去了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条件。三是金融市场发育缓慢,无法满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的需要。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有价证券种类单一,规模小,流动性差,而且很不规范。资金拆借市场也不发达,限制很多。金融市场的不发达,既使融资渠道过于狭窄,造成企业过份依赖银行信贷,加重银行的负担,同时也影响商业银行金融资产负债结构由单一向流动性及变现力较强的多元化结构转换,难于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要求。

3.提高效益作为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与银行经营效益不断劣化之间的矛盾

追求利润是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但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却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1)银行负债成本过高。造成银行目前负债成本过高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近年来人民银行对存贷利率作了多次调整,存贷利差缩小。其次,居民储蓄存款比例大,存期大,增加了银行负债成本。据统计,目前银行存款中,储蓄存款占70%以上,在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占85%以上,其中三年期以上的保值储蓄占整个储蓄存款的30%以上。这就形成了居民储蓄存款与贷款利率的倒挂现象。最后,银行机构网点发展过快,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同业之间经常违规揽储,变相提高利率,恶性竞争;金融监管不力,金融秩序混乱。(2)现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集中表现在长存短贷矛盾突出。资产负债管理讲究期限结构的对称,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却难于做到这一点。专业银行资金来源以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居多,而资金运用却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居多,以长期负债发放短期贷款,期限倒置,利率倒挂,效益劣化。目前1—3年期储蓄存款平均利率为11.64%,而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仅为10.98%,两者相差0.66个百分点,再加上其它费用,则银行负利更大。(3)银企改革不同步,贷款风险增大,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银行不良债权越来越多,信贷资产大量流失。目前,逾期、呆滞、呆帐三项不良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存量中占总资产的比重在20%以上,总量达4000亿元。并且这些不良债权正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大量流失,银行金融资产的大量流失,使其效益下降,经营环境恶化,94年四大专业银行除中国银行略有盈利外,其它都亏损,农业银行亏损达50亿元。广东某专业银行分行,94年垫付的应收未收利息款高达10多亿元,95年这种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仅第一季度,该行垫付的利息款项就达数亿元,为上年同期的3.4倍。当前银企信用关系的恶化,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商业化改革处于尴尬的境地。

4.监控比例指标的统一性与各行处情况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监控指标的制定灵活性协调性不足,在系统内难于做到因行制宜。比如在监控比例指标的制定上基本上是划一有余,区别不足,很难体现各行处的资金营运特点。事实上,新建行与老行、口岸行与内地行、存差行与贷差行,在资金实力、负债构成、资金投向、资产质量及其它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它们。比如,区位不同的行处,由于吸存潜力不同,要求拆入资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不超过4%,就显得不合适。差异较大的行处,如果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它们,不仅难于保证各项指标的实现,而且还会影响其正常的资金营运。此外,指标的监控与考核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有些指标的监控与考核难于到位,如对逾期贷款指标控制不严;其二,促使各行协调发展的指标不多,而有些指标,如利润指标,在现行体制下,基层行又难于控制。其三,目前按月监控的方法,周期太短,不太切合实际。

总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推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既受到体制因素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其在实施中扭曲变形,同时就其本身而言,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离真正意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仍有很大的差距,还须继续改进和完善。

二、对策和建议

1.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完成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当前,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不能仍停留在机制转换这些浅层次的水平上,也不能停留在整顿金融秩序的一些临时性措施上,而应该抓住产权改革、制度创新这些深层次的带根本性的问题。通过产权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责任到位、权力分明、利益清楚、相互约束,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产权改革,最终理顺国家所有权和银行经营权的关系,落实银行法人财产权,真正确立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金融主体地位,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金融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摆正银企、政企关系,从体制上克服企业吃银行“大锅饭”的传统积弊,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约束的硬化,为实现资产负债管理创造基础性的前提条件。

2.逐渐淡化规模指标管理,最终以比例指标控制取代规模控制

规模指标管理是传统计划产品经济的产物和管理手段,它与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原则上是不相容的,它割裂了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机联系,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建立和运作。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逐渐淡化并最终取消规模指标管理,实行完全的资产负债管理。我国多年的实践表明,年终实际贷款规模都是大大超过年初亮底规模的,规模指标控制实际上已相当困难,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控制存贷比。实际上,比例控制比规模控制更有利于控制贷款总量。当然,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立即取消规模控制并不现实,但应该逐渐淡化并加以改善。资产负债管理应以调节资金为主,而不能以控制规模为主,按以资金来源控制资金运用的原则,规模的分配与使用应通过资金的调控来实现。比如,规模的分配必须与当年的资金供求相挂钩;项目之间的规模与系统内的区间规模应允许相互调剂;按存款考核结果给予调增规模要及时兑现;存贷比例考核区间改按月监控为按季考核等。

3.以改善结构为重点,加强资产负债效益管理

效益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盈利。结合当前实际,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应着重改善结构:一是调整存款结构,降低负债成本。针对银行目前结构中储蓄所占比重过大,资金成本偏高的情况,在拓展存款业务中,应大力组织低成本的对公存款,提高对公存款在银行负债中的比重。在对公存款中,短期存款占了绝对的比重,虽然这种存款稳定性较差,但其利率水平较低,是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二是坚持期限结构对称原则,减少长存短贷。要根据负债的期限来确定资产的期限,尽可能使长期负债与资产对称平衡。短期负债与短期资产对称平衡。长存短贷,利率倒挂,对银行经营效益影响很大。因此,要在大力发展长期负债的同时,适当增加长期资产,逐步达到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对称平衡。三是改善利率结构,逐步达到利率市场化。当前应慎重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合理安排低息贷款与高息贷款的比重,解决利率的倒挂问题。同时,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将利率逐步推向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利率结构,进而优化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

4.强化资产风险管理,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在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把银行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1)调整资产结构,实行多样化经营,以分散风险。我国专业银行长期以来资产结构过份单一,贷款一般占全部资产的80%以上,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分散化的原则却要求资产的多元化。西方商业银行资产分配除传统的放款业务外,还进行实业、有价证券等方面的投资,以此来分散风险,增强流动性,提高收益。但目前我国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原则,银行只能以贷款作为安排资产的主要手段,因此,局限性很大。(2)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权重,运用贷款风险度指标进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专业银行首先调整贷款投向分布,把银行贷款投向重点放在信用等级高、产品市场含量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对市场饱和、没有发展前景及经营效益差的企业贷款,要严格控制,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权重,消除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为此,要认真评估企业和项目的风险资产,以产业政策和企业效益来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要努力压缩原有风险资产,切实清收不良贷款,盘活资金;认真研究企业由于兼并、合并、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划小核算单位等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破产倒闭带来的风险。(3)继续推广和完善包括抵押贷款在内的各种贷款安全保障措施。鉴于当前情况,企业新增贷款,原则上要采用抵押贷款形式。同时,发放抵押贷款一定要明确承债主体及借款方的产权归属情况,堵塞漏洞,降低风险。

5.改进资产负债管理,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

根据目前的指标设定情况,应从三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即指标设定要适当考虑各地分行的资金营运特点、区位优势和业务发展基础等,新行与老行,存差行与贷差行,内地行与口岸行,在指标值的高低上应有所差别,有些弹性,把统一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增强比例调整的灵活性,各种比例指标要根据不同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的情况和宏观调控的需要进行调整,如存贷比例,在金融紧缩时期可低一些,金融扩张时期则可高一些。三是完善指标体系,增加一些促使银行协调发展的指标,如信贷资金利用率、负债成本率、资产收益率与综合费用率等。四是要加强监控稽核监督。当前要积极发展电子化信息系统,及时反馈资产负债结构变化情况,加强预控能力,促进各项业务协调稳定发展。同时,要对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业务运作情况、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稽核检查,建立严格的内部稽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6.加紧配套改革,改善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的外部条件

(1)转换政府职能,建立政府理性干预机制。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真正落实银行的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权,是建立正常的银企信贷关系的重要环节。当前,转换政府职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避免政府对银行信贷投放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减少政府对企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直接插手和干涉,改政府直接安排项目点贷资金为直接制定地方发展纲要,指导投资导向。同时,可考虑用经济区划来设立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以此来代替现行的行政区划,从而削弱银行与地方政府的直接关系,最后解脱银行与政府、企业与银行的血缘依附关系,为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2)尽快完善金融体系,加速培育金融市场。首先是要尽快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加快政策性银行的建设,真正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分离,为商业银行卸掉包袱。其次是要加快培育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开拓金融市场,包括票据、拆借、债券、股票、外汇、期货等各类市场,继续发展各种社会直接融资,增加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减轻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过份依赖,同时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多元化拓展广阔的空间。

(3)加快法制建设,健全金融法规。最近,一些金融大法如“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已陆续出台,为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法制基础,但要全面落实、依法办事,还要假以时日。银行要学会守法、用法。一是要用法律来规范自身的行为,真正诚实信用,依法经营。二是要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规范银企、政企之间的各种关系,保障银行的合法权利不受损害,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探讨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