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敏[1]2003年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一.研究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结合了急性等容和高容血液稀释两种方法之优点)的有效性;二.比较研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变化,以评价两者的安全性。 方法:40名ASA1-2级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PLT>10000/mm3 Hb>12g,Hct>35%,估计术中出血量>500ml。随机分为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组(组Ⅰ,n=20)和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组(组Ⅱ,n=20),两组均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Ⅰ:麻醉后15min快速输入5%羟乙基淀粉(2000.6)15ml/kg体重和乳酸林格氏液15ml/kg体重。组Ⅱ:麻醉后15min经桡动脉采血,并由ACD集血袋收集保存。采集容量为血容量的10%,而后快速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5ml/kg体重,5%羟乙基淀粉(200 0.6)注射液15ml/kg体重。研究中检测项目有:ECG、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血量、Hb、Hct。检测时段为:①血液稀释前(组Ⅰ)、采血开始前(组Ⅱ);②稀释后即刻;③术毕;④术后第一天。 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各指标无显着性差异,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②组Ⅱ在采血后CVP明显下降,快速扩容稀释后迅速升高,血液稀释前后CVP升幅组Ⅰ明显小于组Ⅱ;③两组血液稀释后CO和SV值均高于基础值;④在血液稀释后,两组病人均达到轻中度的血液稀释,而组Ⅱ的稀释程度显着强于组Ⅰ;⑤手术结束时,组Ⅱ的Hb和Hct显着高于组Ⅰ;⑥两组术后第一天Hb和Hct相当。 结论: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可以解决AHHD的两个主要不利因素——低Hct的窗口期和高容量负荷。另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沈文生, 任志伟, 邵瑾[2]2008年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及麻醉的相关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缓解血源紧张,减少围术期输血量是麻醉医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麻醉医生技术水平提高,急性血液稀释已被广大临床麻醉医生所接受,最早应用于心脏手术麻醉期间。随着围术期血液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血液稀释逐步应用于其他许多重大手术,并成为当今围术期减少异体
何满, 高峰, 田玉科[3]2012年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血液稀释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完成后开始经桡动脉采血,采血量为血容量的10%。采血完毕后快速静注琥珀酰明胶溶液扩容,有效扩容量为采血量的2倍。于手术结束或Hct<25%时回输自体血,如回输后测得的Hct仍<25%时,则考虑输异体血。术中丙泊酚TCI浓度维持在3μg/ml,间断追加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肌松和镇痛;B组不采血。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稀释后、术毕的MAP、HR、Hb和Hct及诱导前、诱导后、稀释后BIS值。结果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两组患者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而Hb、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诱导后比较,稀释后A组患者Hb、Hct和BIS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能加深丙泊酚麻醉深度。
沈文生, 任志伟, 李丹升, 宋美娟[4]2006年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骨科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Ⅱ级的脊柱、关节择期手术病人男女各1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0例。A组为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B组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病人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第7天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 l);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每小时尿量。结果A组病人术中平均出血量比组B组明显减少。A组病人补液量比组B病人有所增加。B组输异体血量平均为(840±39)m l,而A组完全未输异体血。术毕两组病人Hb均明显低于术前,但无临床意义。两组病人Hct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和第7天两组病人Hb、Hct均显着低于术前,但两组同期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地用于脊柱、关节等出血较多的骨科手术病人,并可减少此类病人术中的出血量,减少了输血并发症。
吕志勇[5]2008年在《两种血液稀释方法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NK细胞、CIK细胞和Th_1/Th_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ANIH)与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NK细胞、CIK细胞和Th_1/Th_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并与异体输血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探索和明确常用的血液稀释方法对细胞免疫的影响。为寻求对细胞免疫影响小适用于肿瘤患者的血液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直肠腺癌(TNMⅡ—Ⅲ期)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Mile's)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45岁~65岁,体重50 kg~70 kg,男34例,女26例,术前Hct>33%,术中失血量<1000ml。随机分为3组(n=20):异体输血组(Ⅰ组)为对照组、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组(Ⅱ组)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Ⅲ组)。3组患者麻醉用药、麻醉方法及术后镇痛相同。Ⅰ组术中给予同型异体红细胞(去白细胞)400ml,于手术结束前输入;Ⅱ组麻醉前经挠动脉采自体血,采血量为循环血量的10%,采血期间不进行快速补液,采血后在全麻诱导时以30ml/min的速度同时快速补充2倍于采血量的胶体液(万汶),手术结束前回输所采的自体血;Ⅲ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30min内快速输入相当于20%自身血容量的胶体液(万汶),同时用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目标血压为MAP控制在60~65mmHg,在主要手术步骤结束时停用硝酸甘油。若心率在术中超过原来值的20%,静脉给予艾司洛尔5~10mg控制心率。3组患者术后均行硬膜外镇痛。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1小时(T_1),术后1小时(T_2),术后第一天(T_3)和术后第四天(T_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CIK细胞和细胞因子(Th_1型细胞因子IFN-γ、TNF-a、IL-2及Th_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0);同时观察Th_1/Th_2型细胞因子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3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术后镇静、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的变化:与正常人群比较,T_1时3组的细胞因子均明显增高,其中以Th_2型细胞因子增高尤为明显(P<0.01),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Th_1型细胞因子与T_1时比较,T_4时Ⅱ组和Ⅲ组均显着增高(P>0.05),尤以IL-2和TNF-α增高明显(P<0.05),而Ⅰ组明显降低(P<0.05),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h_2型细胞因子IL-5与T_1时比较,T_4时Ⅰ组显着降低(P<0.05),与Ⅱ组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IL-10与T_1时比较,T_3时Ⅱ组和Ⅲ组有下降趋势,Ⅰ组明显上升(P<0.05),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_4时Ⅰ组仍呈增高趋势(P>0.05),与Ⅲ组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h_1/Th_2型细胞因子的比值与T_1时比较,T_4时Ⅰ组出现降低趋势,Ⅱ组和Ⅲ组明显增高,尤以Ⅲ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Ⅲ组与Ⅰ组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NK细胞的变化:与正常人群比较,T_1时3组患者均降低(P<0.05),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Ⅲ组明显增高,与Ⅰ组和Ⅱ组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_4时Ⅰ组明显降低(P<0.05),而Ⅱ组和Ⅲ组均明显增高(P<0.05),与Ⅰ组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CIK细胞的变化:与T_1时比较,T_2时Ⅰ组明显降低(P<0.05),T_4时Ⅱ组和Ⅲ组明显增高(P>0.05),Ⅲ组与Ⅰ组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输入去白细胞的异体红细胞后,可使NK细胞、CIK细胞和Th_1/Th_2型细胞因子比值降低,不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AHH联合CH以及ANIH均能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可使NK细胞和CIK细胞活性增强,Th_1/Th_2型细胞因子比值增加,有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尤以AHH联合CH为佳。AHH联合CH以及ANIH均可作为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保护措施的良好选择。
张岳农, 邓靖单, 罗荣, 张伟强, 陈枝[6]2018年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方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NIH组和对照组,年龄为21~77岁;两组术中均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输异体血的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手术前后肝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VP、HR及MA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NIH组各时段CVP水平、采血后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R水平各个时段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NIH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ALB、TBIL),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有所改善,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IH组与对照组相比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好;ANIH组患者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输异体血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ANIH组胃肠道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有助于控制低中心静脉压实施,能减少出血、输注异体血的几率,对患者围术期血液保护安全可靠。
陈培敏, 谢红, 李华, 魏兴[7]2003年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比较研究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与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作用,以评价前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组(简称高容组,n=20)和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组(简称非等容组,n=20)。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高容组快速输入5%羟乙基淀粉(200 0.6)15ml/kg和乳酸林格氏液15ml/kg;非等容组经桡动脉采血约为血容量的10%(体重小于60kg的采血400ml、大于60kg的采血600ml),扩容同高容组。麻醉后、稀释前(高容组)、采血后(非等容组)、稀释后即刻、术毕采集血液动力学数据;稀释前(高容组),在采血前(非等容组)、稀释后即刻、术毕、术后第一天采集Hb、Hct数据。结果 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麻醉前后及稀释前后均无显着变化;中心静脉压非等容组升高的幅度较高容组小;两组CO和SV稀释后各时间段均比基础值高;两组均达到轻中度的血液稀释,稀释效率非等容组强于高容组;术毕Hct非等容组显着高于高容组,术后第一天二组相当。结论 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可以解决AHH的两个主要不利因素——低Hct的窗口期和高容量负荷,另外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沈文生, 任志伟, 邵勤[8]2008年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及麻醉相关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缓解血源紧张,减少围术期输血量是麻醉医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麻醉医生技术水平提高,急性血液稀释已被广大临床麻醉医生所接受,最早应用于心脏手术麻醉期间。随着围术期血液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血液稀释逐步应用于其他许多重大手术,并成为当今围术期减少异体
瞿意隐[9]2016年在《ANIH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NK细胞、NKT细胞和Th1/Th2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术前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ANIH)对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NK细胞数量和毒性功能、NKT细胞数量及Th1/Th2细胞因子比值的影响,为寻求保护和改善围术期自身细胞免疫功能的血液保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拟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病人40例,年龄50-75岁,体重45-70kg,ASA分级Ⅰ或Ⅱ级,Dukes分期B或C期,无严重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疾病,无免疫系统疾病,无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史。患者术前Hct>35%,预计术中失血量<800 ml。随机均分为2组(n=20):常规输液组(Ⅰ组)和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组(Acute Non-normovolemicHemodilution, ANIH)(Ⅱ组)。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和术后镇痛,术中均以5-7ml/(kg·h)的速率输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以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第叁间隙损失量。Ⅰ组:不输异体血,常规输液,手术结束前以等量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商品名:佳乐施,贝朗医疗苏州有限公司)补充丢失血液;Ⅱ组:于麻醉诱导前经桡动脉采血,以ACD集血袋收集保存,采血量为400-600 ml(相当于血容量的10%-15%),采血后以50ml/min速率输入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1000-1200 ml,并用Masimo Radical-7碳氧脉搏血氧仪无创连续监测患者总血红蛋白(SpHb)和末梢灌注变异指数(PVI),了解血液稀释前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于手术结束前或SpHb<8.0g/dL时予以自体血回输。2组患者如术中输入异体血则排除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置于抗凝试管中混匀,以EPICS XL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公司,美国)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K细胞数量和细胞毒性功能、NKT细胞数量、血清Thl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并计算Th1/Th2型细胞因子比值(Th1/Th2)[Th1/Th2=(IL-2+IFN-γ) ÷(IL-4+IL-10)],观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自身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麻醉ASA分级及直肠癌Dukes分期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期间ANIH组的输液量多于输液组(p<0.05)。NK细胞数量的变化:与T1时比较,T2时Ⅰ组和Ⅱ组有所上升,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T3时Ⅱ组明显增高,与Ⅰ组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与T3时相比,T4时两组都有明显减少(p<0.05),且Ⅰ组减少的程度大于Ⅱ组,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NK细胞毒性功能的变化: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均有所减少,且Ⅰ组减少更为明显(p<0.01),与Ⅱ组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3时两组均显着增加,与T1、T2时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Ⅱ组更为明显,与Ⅰ组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4时两组基本恢复到T1时水平,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NKT细胞的变化:与T2时比较,T3时两组患者都明显增高(p<0.05),且Ⅱ组较为明显,与Ⅰ组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与T3时相比,T4时Ⅱ组减少较为明显(p<0.01),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Th1/Th2型细胞因子比值的变化:与T1时相比,Ⅱ组在T2时有所降低(p<0.01),到T3、T4时就开始出现上升趋势(p<0.05),但在各时间点,两组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与常规输液相比可以提高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NK和NKT细胞数量,增强NK细胞毒性功能,不影响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保护了机体自身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抗肿瘤免疫,可以作为一种改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自身细胞免疫功能的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樊慧芳, 黄燕萍, 李红[10]2008年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护理》文中指出脊柱、关节手术出血较多,通常在1000~2000ml左右,甚至更多,导致术中需大量输血。如何减少术中出血而避免输注异体血,我院2005年9月~2007年2月对50例择期手术采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参考文献:
[1].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的临床研究[D]. 陈培敏. 苏州大学. 2003
[2].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及麻醉的相关分析[J]. 沈文生, 任志伟, 邵瑾. 临床医学. 2008
[3].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影响[J]. 何满, 高峰,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4].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 沈文生, 任志伟, 李丹升, 宋美娟. 临床医学. 2006
[5]. 两种血液稀释方法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NK细胞、CIK细胞和Th_1/Th_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D]. 吕志勇. 昆明医学院. 2008
[6].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 张岳农, 邓靖单, 罗荣, 张伟强, 陈枝. 河北医学. 2018
[7].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的临床研究[J]. 陈培敏, 谢红, 李华, 魏兴.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3
[8].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及麻醉相关问题[C]. 沈文生, 任志伟, 邵勤. 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 2008
[9]. ANIH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NK细胞、NKT细胞和Th1/Th2的影响[D]. 瞿意隐. 昆明医科大学. 2016
[10].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护理[J]. 樊慧芳, 黄燕萍, 李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