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上不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几种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民族论文,模式论文,国家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民族国家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然而,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历史传统、政治体制的不同,在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方面,各有特点,形成了解决民族问题的不同政策模式。
㈠同化政策
同化政策是帝国主义在二战前对殖民地人民执行的一种政策,如英国、沙俄等国家。当然,在某些多民族国家里也推行过这种政策,这是统治阶级压迫少数民族的一种表现。这种政策在二战后遭到了反对,一些国家调整了这种政策,但这种政策还没有从地球上消失。迄今为止,还有些国家公开声称推行同化政策,另一些国家则在实际上采取同化措施,只是不公开声称而已。
⒈美国的同化政策
美国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不同的种族、民族从各地汇集而来。无论是土著人,还是移民,其民族意识依然保留着。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美国已成为世界典型的多民族汇集的国家。
面对着众多民族,美国对印第安人和黑人以外的白人少数民族采取同化政策。关于这方面,美国有两个典型观点。
①盎格鲁化理论
所谓盎格鲁化理论,就是把“不是英格兰出身的人变成英格兰人”。这种理论在美国曾经相当流行,特别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当时,这种理论强调把不同民族集团同化于盎格鲁,但不包括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这种理论的支持者的目的是围绕来自北欧和西欧的移民混合为与英格兰人相同的人,也就是盎格鲁美利坚人,也有一部分人希望这样的合并会成为美利坚民族的特征。
盎格鲁化理论,现在改称为“美国化”理论,并有了较清晰的轮廓。尽管做了某些妥协,但在民族间还在他所写的剧本《大熔炉》中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美国是一个熔炉,来自不同种族和民族的移民在美国社会里,通过异族通婚,熔成一种新人,即美利坚人。确实,在美国社会里,异族通婚很普遍,几代通婚,诚然使一部分美国人丧失原来的民族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各民族的主要居民依然保留下来。是造成了紧张气氛和彼此敌视态度。新的移民看到盎格鲁人的地位之后,感到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因为他们比较穷,而且多数不是新教徒。从南欧和东欧来的移民,多为天主教、东正教和犹太人。
盎格鲁化政策的实质是主体民族同化非主体民族,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多民族国家普遍推行的政策。在70年代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普遍推行这种政策。此外在已经获得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里,我们还能看到同化政策的痕迹。可见,这种政策影响是深远的。
②民族熔炉理论
民族大熔炉理论是民族理论方面的一次尝试,但这一闻名遐迩的理论不是由民族学家,或政治学家提出的,而是由犹太移民赞格威尔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断地有新的移民进入美国。这些不同民族的新移民进入美国之后,加入到自己民族的行列,为各不同民族送来了新的成员,从而加强了各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联系。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种空想理论而已,根本不能实现。
此外,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者,对民族熔炉的理解与这一理论提倡者的原意并不完全一样,他们认为民族熔炉的结果还是盎格鲁化。所有这一切证明民族熔炉仅仅是理想,是遥远的未来。
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美国政府采取了另外的政策。
①对黑人政策
黑人民族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奴隶制时期,种族隔离时期和现代时期。这里着重谈谈现代时期。美国民权在60年代取得胜利之后,黑人地位逐步提高,主要是黑人中产阶级正在兴起。目前黑人已获得了美国国民应有的权利,其形象地位正在改变。美国黑人已有他们的语言特征(虽然他们讲英语),独特的基督教(1816年成立了非洲卫理公会主教派教会),是美国黑人控制下的第一个社会集团。本世纪以来,又形成了新的黑人宗教。目前,美国已有35个以上的黑人教派。黑人还有与众不同的文化模式,特别是音乐。加上他们特有的体格和肤色,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单一民族。应该指出,黑人经济地位普遍较低,文化也低。歧视黑人的现象依然存在。黑人与白人的关系没有根本性改变。
②对印第安人的政策的演变
美国是印第安人的故乡,他们在25000年以前就进入现今的美国, 并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早期的移民就是在印第安人帮助下才生存下来的。美国政策(包括独立前殖民时期),从资产阶级固有的利已主义立场出发,对印第安人的贡献采取了恩将仇报的态度,推行了驱逐和隔离政策(1607—1880年)、强制同化政策(1880—1934年)、“复原印第安人社会”政策(1934—1975)。60年代的“民族热”促进了印第安人民族意识的新发展,他们要求“印第安人自治,归还他们被剥夺的土地,复兴印第安人传统文化和经济独立”。由于印第安人的坚决斗争,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签署了印第安人自决与教育援助法。这一法案被认为是土著美利坚人作为美国社会平等一员的开始。但要达到真正自治,还需要较长时间。
美国地域辽阔,有50个州和一个特区。各州、各地区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州、地区依然存在浓厚的民族色彩,如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和南部一些州的奇卡诺人依然有浓厚的民族特点,他们操西班牙语。黑人(在美国作为一个民族,称非裔美利坚人)占多数的城市也不会被同化。还有夏威夷州,那里1/3是日本人,1/3是白人,1/6 是波里尼西亚人,还有菲律宾人、朝鲜人和华人。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州。
⒉印度的同化政策
记得在1980年,一次宴会上,我与印度驻华使馆参赞同桌用餐,他主动告诉我,印度只有一个民族——“印度民族”。这是印度官方的观点,即秉承西方的同化政策。为此,印度不承认多民族。对那些人数较多的民族称为语言集团,如泰卢固、泰米尔、马拉地等。而对人数较少的许多少数民族一概不予承认而称为“部落”。政府正式承认的“部落”,称为“表列部落”。
“表列部落”是以邦或中央直辖区为地域单位。若“表列部落”成员离开原地区到其他地区工作,就不再属“表列部落”了,也不再享受印度政府“表列部落”的保护条文中的优待。
㈡种族和文化熔炉政策
巴西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他们有矛盾,但没有发生种族冲突,然而黑人与混血种人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巴西的历史和具体情况却为熔炉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提供了实例。那么为什么美国的熔炉政策不会成功,而巴西却取得部分成功?原因是美国在殖民时期推行民族歧视,不利于民族间的通婚,而巴西却不然,他们从1500年起就通婚,不仅白人与印第安人通婚,而且白人也与黑人通婚。这种通婚已有400多年历史。 通婚加上白人文化在当时比印第安人和黑人文化先进,因此葡萄牙语逐渐被印第安人、黑人所接受,成为多数居民的语言,其他民族的移民不得不接受多数人讲的语言——葡萄牙语。
由此可见,种族和文化熔炉政策在巴西的部分成功,原因是出现了大量多族源后裔,模糊了民族界线,这是巴西特定条件造成的。但总的来说,种族界线依然存在,如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因为通婚并不是全部。目前,巴西混血种人(占总人口2/3)民族意识淡化, 单一血统的白人(占总人口1/5)、印第安人、黑人等等, 尽管民族意识还是存在,然而,只占总人口的1/3。目前巴西居民统称巴西人, 这种出生地称谓,或国籍称谓又淡化了民族意识,使巴西的种族关系、民族关系至少从表面上呈现融洽,但不等于没有问题,如印第安人问题、黑人问题,依然存在,只是没有构成大麻烦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