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指数期货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研究

股票指数期货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研究

吴斌[1]2002年在《股票指数期货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研究》文中指出股票指数期货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投资工具,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资产配置等市场功能,能够有效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体系结构。我国资本市场近几年的长足发展,也对股票指数期货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当前,无论是证券公司、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社保基金,还是其他的机构投资者,都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同时,随着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日渐凸现,作为国际资本市场一种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便成为投资者广泛关注的焦点。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股指期货的国际发展历程及其近年来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可以看出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各国资本市场创新和竞争的焦点所在;第二部分从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套期保值交易、投机交易与套利交易的含义及各自的作用。其中,考虑到股指期货最基本、最重要的交易功能以及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目的,着重分析了套期保值交易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发展;第叁部分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有关研究状况及其结果。尽管目前仍存在分歧,但大多数研究结果有助于澄清关于股指期货市场会加剧现货市场波动性的不切实际的指责和误解;第四部分考察了美、日、港叁种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及各自的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我国未来金融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不无借鉴意义;本文最后一部分对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推出我国的股指期货交易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认为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也在日趋成熟,本部分还结合国际惯例,对我国股指期货交易模式、合约设计以及监管模式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张晓明[2]2004年在《国外ETFs的经验借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态势分析》文中提出中国基金业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壮大和成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基金行业运作与监管体系,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证券市场日益低迷,我国基金业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基金黑幕”的出现,基金的发行难问题,封闭式基金长期折价交易以及基金的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基金市场和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关乎我国基金市场未来的命运,因此,我国基金业急需创新。近年来,我国基金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先后推出了开放式基金、优化指数基金、伞型基金及上市型开放式基金等。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1993年开发出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却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世界各主要基金市场快速传播,成为近十年来全球基金业的“新宠”。中国基金业也同样不甘落后,今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ETFs。近期,我国将正式推出第一只ETFs——华夏上证50ETFs。为此进一步研究我国有没有必要大规模发展ETFs,以及发展ETFs能否解决我国基金业目前所面临的种种瓶颈问题,如何将ETFs同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我国投资者需要的被动型指数投资基金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课题。 本文试图从以下叁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从介绍ETFs的基本概况入手,包括ETFs定义、架构特点及同其它金融衍生产品相类比所具有的特性,笔者在文字论述的基础上,同时运用数学工具解释ETFs独特的创造赎回机制及套利方式;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全球ETFs的发展现状,并深入研究国外成功发展ETFs的共同特色及经验借鉴: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所在,笔者首先将ETFs同其在中国的变通产品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相比较,试图阐述两种产品的差别和各自的优缺点。接着讨论了ETFs在中国大规模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相关配套的市场条件,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发展ETFs所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最后给出ETFs在中国的广阔发展前景。 目前,ETFs在中国还是一个崭新的金融产品,国内学者深入研究ETFs在中国发展状况的论文较为欠缺,而本文的一大亮点就是将海外ETFs的发展经验同

张凤霞[3]2007年在《股指期货规避商品价格风险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下,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往往是很难把握的,价格风险对企业来说是无法回避的,并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何规避商品的价格风险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企业运用股指期货规避商品价格风险问题。由于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股指期货和不存在相应期货合约的商品价格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建立了交叉套期保值的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规避了因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企业锁定了利润。重点研究了因套期保值交易产生的基差风险的度量问题。以KOSPI200股票指数期货和钢材为例,利用VaR方法建立了基差风险的度量模型,将GARCH模型和SV模型用于对VaR模型的参数估计,并分析了两种模型在股指期货这一金融时间序列刻画能力方面的优劣。通过对两种模型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出了一些相关的风险控制的措施,这为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其理论提供了注意事项。实例中,运用VaR技术测量了KOSPI200股票指数期货的市场风险,得出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监管部门和交易者可以根据日VaR值来调整监管策略和风险资本金的准备率,为我国将来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提供一套有效的风险度量的方法。我国的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已经推出,这将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的理论方法为其指明了一条道路。

谢婷[4]2007年在《股票指数期货浅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文中认为本文旨在通过对股票指数期货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的介绍,简单阐明股票指数期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运作流程,并根据当今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该金融创新工具所呈现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赵建国[5]2002年在《股票指数期权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文中认为股票指数期权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权形式。过去的二、叁十年,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衍生金融工具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新兴市场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发展培育我国的股指类衍生金融工具,对于规避市场系统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丰富投资工具、培育机构投资者以及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股市交易的长期活跃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股指类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股票指数期权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用数量方法来阐述其在我国开发应用的意义。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期权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期权的内在价值、期权的避险原理以及期权定价等;第二部分介绍股票指数期权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重点讨论了衍生品与其基础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不同的投机方式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第叁部分研究股票指数期权合约的设计;第四部分论述股票指数期权在我国基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根据不同的证券组合采用不同的指数期权保险方式以及针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指数期权避险模拟研究;第五部分讨论股票指数期权交易中的风险控制问题。

刘顺国[6]2011年在《寿险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以来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引领着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各种金融产品及其衍生投资工具已经遍布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其中证券化工具的广泛应用已成为金融创新的典范。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实践,证券化衍生工具在实业以及银行业已经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一场新的融资方式革命已在悄然酝酿。同实业和银行业相比,保险业证券化技术的运用相对较迟。随着保险业务规模的逐渐壮大和保险风险的日益加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现实限制了其承保能力,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发达的证券市场以寻求对再保险的支持。近年来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广应用,包括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在内的保险证券化产品已经初具规模,并已在实践中展现出其分担巨灾风险、增加资金流动性的强大功能。相比保险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寿险证券技术的运用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直到2004年美国沃顿金融研究中心克明斯(Cummins)教授关于寿险证券化论文《Securitization of Life Insurance Assets and Liability》的发表,才正式揭开了寿险证券化研究的序幕。随着近年来金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寿险市场的实践探索,寿险证券化这一金融衍生产品不仅形成了新的融资方式,而且还带来风险管理与转移理论的革命,期间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和考验,定价模式和风险控制已日益成熟。面对日益频发的地震、海啸以及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寿险证券化已凭借其转移巨灾风险的特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保险公司实现风险转移的有效选择。除了能有效地转移风险,寿险证券化还能显着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相比,在长期保费积累下的寿险保单由于无法有效地流通和变现,使得价值不菲的保单在保险期限届满前其价值往往被低估,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保单持有人资金使用的需求,降低了资金流通的效率,而寿险证券化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近年来伴随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寿险证券化市场在欧美国家迅速壮大,目前已具备相当规模。截止2009年内含价值证券化交易的全球潜在市场估计达到4 000~5 000亿美元,与目前仅发行63亿美元的数据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已发行的价值61亿美元的准备金证券化债券中,目前仅有18%的多余准备金被证券化,预计多余准备金在今年将达到725亿美元,2016年将达到800~1 000亿美元。尽管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寿险债券新发行量大幅下滑至10亿美元,但目前寿险债券未到期总额大约占整个保险连接证券的60%。面对寿险证券化在国际保险市场的蓬勃发展,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下的我国保险业是否也有开展寿险证券化的能力和必要,本文就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的应用前景做探讨研究,从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分析,试图探索一条我国发展寿险证券化的成功路径,并尝试提出以死亡风险债券作为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的标的,为日后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做理论准备和现实依据。本文旨在通过对寿险证券化的原理、运作机制、定价策略以及风险控制的详细论述,结合我国寿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的应用思考及对策建议。全文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导论部分在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寿险证券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明确了本文研究寿险证券化在我国应用前景的写作目的;第二章通过对寿险证券化的相关概念、内涵、原理、基本结构、运作模式以及产品类型的系统论述,全方位、多角度地解析了寿险证券化及其本质;第叁章针对寿险证券化产品的核心——定价策略和风险控制,进行细致的数理推理与演绎,本章是全文的数理支撑,也完善了全文构建的寿险证券化体系;第四章立足于我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对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尝试性地提出我国已初步具备推行寿险证券化条件的结论;第五章结合前文从路径选择、完善体制、加强监管、人才储备等角度提出了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的对策建议,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以死亡风险尤其是死亡率风险债券作为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的标的,为寿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做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备。本文试图创新之处在于:(1)选题的现实性。近年来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巨灾风险和极端死亡率风险有加速增加的趋势,而引入寿险证券化可以缓解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现实,具有现实意义。(2)提出寿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标的。在得出我国已初步具备推行寿险证券化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以死亡风险尤其是死亡率风险债券作为我国推行寿险证券化的标的,为寿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做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备。

杨静[7]2007年在《期货投资基金的功能及在我国的前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历程表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是期货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期货投资基金正是机构投资者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目前,期货投资基金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投资领域之一。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在建立期货投资基金方面几乎还是空白,理论和实践中对期货投资基金的研究和运用都极为匮乏。因此,在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成立,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背景下研究期货投资基金的功能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国外期货投资基金的分类、产生和发展及其运作叁个方面阐述了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理论模型和国外一系列实证研究论述了期货投资基金具有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增加其收益以及具备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盈利的能力;其次,分析了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期货投资基金不仅能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种分散化的良好投资工具,有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期货市场的投资结构,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和健康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控制能力。现阶段,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最后,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对期货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刘振达[8]2009年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的ETF投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以ETF和股指期货为代表的股指衍生品交易已经风靡全球金融市场,并且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会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其中ETF作为指数基金的一种,代表了股指现货,它是期望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者的最佳选择;而股指期货则代表了市场投资者对股指现货未来走势的预期,它是股指现货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调整资产配置的工具。我国的ETF交易自2005年初开始以来已经逐渐受到了广大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交易量节节攀升。与此同时,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处于倒计时阶段,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上市交易,并且它将成为我国期货市场自整顿以来的第一只金融期货品种。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鉴于ETF与股指期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势必会对我国原有的ETF投资策略产生影响。文章针对该问题展开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讨论了股指期货推出后ETF的叁种投资策略,并为市场投资者和管理层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文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模拟了股指期货对ETF套期保值的投资策略,并且发现依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制定的套期保值策略可以最大限度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既可以锁定投资者买入ETF的成本,也可以保证投资者卖出ETF的收益;其次,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了股指期货和ETF进行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的投资策略,并且从套利结果上看,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水平;最后,文章运用平稳性分析、协整关系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计量分析方法发现恒生连续期货指数与恒生指数ETF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和因果互动关系,进而证明了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直接体现在对ETF价格的引导性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对恒生指数ETF日收盘价的变化幅度和方向进行了预测,且预测效果良好,因此该模型能够为ETF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制定完善的投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这也是文章的创新之处。

潘涛[9]2005年在《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表明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破产事件、亚洲金融危机等一连串的金融危机都与投资基金有关,如何正确认识投资基金的风险,并对其施加有效管理,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些对金融风险分析的框架,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很多人认识到以前对风险的认识是不足的。很多结构性的风险以及所谓小概率的风险在以前的框架中是考虑得不够的,而这些对于从宏观层面控制金融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在国外的经济学界存在很多的理论研究和争论,而且随着新的理论模型和计量工具在实际中的运用,经济分析日益复杂高深。而目前国内现有的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单一投资品种和单一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等),而缺乏对综合性的金融创新工具(如金融衍生工具等)的研究。另外,我国对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最后,在相关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的研究中缺乏新的经济学分析,如对行为金融学、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在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分析。总之,国内研究的滞后性和非系统性、对新的经济学理论、风险管理技术和金融创新工具深入研究的缺乏等因素,使人们无法全面和深入了解投资基金的风险及其管理。 本文试图通过理性地分析投资基金风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研究风险管理。我国要在本世纪初期发展建立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就必须加强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全新角度,对投资基金风险管理问题做出全面的研究,并探讨我国转轨时期发展投资基金面临的一般性风险和制度性风险,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归纳法与比较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主线,对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的理论、技术、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按其内容,全文可分为如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揭示与分析投资基金的风险本质和风险理论。这是本论文的基础理论平台,包括第一、第二两章。 第一章重点揭示投资基金风险的本质。首先,阐述投资基金的概况,包括

蒋兰陵[10]2003年在《发展中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证券市场的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银行信用的市场格局,其发展速度和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已经明确显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其在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壮大、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为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发展包括股票指数期货在内的股权类衍生品市场引起了市场内外的关注。 本文正是以股票指数期货为研究对象,从股票指数期货的基本理论入手,研究股票指数期货在中国的建立与运作。论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股票指数期货的概念、理论,并结合中国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现状,然后讨论了在中国开设股票指数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后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如对开放式基金、国有股减持、二板市场建立产生的影响等,接着论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建立股票指数期货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对每一问题给出了一定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这是论文的重点及难点。最后,论文借鉴国内外股票指数期货设立的经验,设计了中国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内容并对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定价模型进行了市场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股票指数期货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研究[D]. 吴斌. 湖南大学. 2002

[2]. 国外ETFs的经验借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态势分析[D]. 张晓明. 东北财经大学. 2004

[3]. 股指期货规避商品价格风险的实证研究[D]. 张凤霞. 河北工程大学. 2007

[4]. 股票指数期货浅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 谢婷.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

[5]. 股票指数期权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D]. 赵建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2

[6]. 寿险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研究[D]. 刘顺国.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7]. 期货投资基金的功能及在我国的前景研究[D]. 杨静. 中南大学. 2007

[8]. 股指期货推出后的ETF投资策略研究[D]. 刘振达. 天津财经大学. 2009

[9]. 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D]. 潘涛. 武汉大学. 2005

[10]. 发展中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问题研究[D]. 蒋兰陵. 河海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股票指数期货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