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的人工养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石斑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传统海上网箱养殖: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海上水交换好、鱼生长快、养殖成本较低,便于大小分级养殖、便于卖大留小。缺点是现在海上养殖区水质较差,病害较多且难以防治;水流较急,投放小苗养殖易发生皮肤溃烂,成活率低;只适合投放大规格种苗(50g以上/尾);由于我省冬季水温较低,只有较耐低温的红斑、土斑、云纹石斑适合养殖,但这几个品种现在鱼苗产量有限,不能满足养殖需求,主要的养殖品种斜带石斑鱼(青斑)由于不能过冬,无法进行周年养殖;另外,海上网箱养殖夏季受台风影响大,养殖风险较大。
2.传统池塘养殖:池塘养殖石斑鱼主要的养殖品种是斜带石斑鱼(青斑),优点:环境相对平静,养殖成活率较高、鱼生长快,养殖成本也较低,台风影响较小;缺点是一旦发生病害难以防治;难以分级养殖,难以控制上市规格;养殖密度低,一般每亩养殖1000尾以内;青斑在这种池塘养殖,同样存在冬季无法安全越冬的问题,每年11月份左右,养殖的鱼大大小小都得抓起,达不到商品规格的鱼只好贱卖,影响了养殖效益。
3.池塘可控生态养殖:池塘:5~10亩/口,水深1.5~2.0m。池内架设网箱,搭盖温棚,放养密度:300~400尾/箱;1500尾左右/亩,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生长快;便于大小分级养殖便于上市;由于有了温棚,多种石斑鱼能安全过冬,实现周年养殖;网箱外可套养虾、贝、藻类,生态养殖同时提高了养殖效益。
4.高位池集约化养殖:池塘1~2亩/口,搭盖温棚,池内铺地膜,中间排污,水深2.0~3.0m。优点:生长快,可实现多品种周年养殖;排污性好,放养密度高,产量高的可达3000~4000kg/亩;池塘相对较小便于定期抓捕,分级、倒池养殖及病害防治。池塘造价高,生产设备投入较大。
5.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优点是可控程度高、养殖成活率高、养殖密度高,每平方米产量可达30~40kg。但设备投入大、高耗能、生长速度较慢、养殖成本高。
下面简单介绍石斑鱼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全长3cm以前的种苗期,养殖期间很少发生此病。病鱼苗身体失去平衡,在水面廻游、打转,最后沉入池底死亡,死亡率高,高者可达100%。这种病由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病毒可能由亲鱼垂直传染、也可能由饵料、水质感染,这种病现在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防治方法:
①育苗期间受精卵及外来生物饵料经过消毒处理。
②加强饲料营养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③保持水环境稳定,尽量减小鱼体的应激反应。
2.石斑鱼体表溃烂病
症状:体表溃疡,烂尾,眼发红,眼球外突等,由细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
①淡水加20ppm土霉素浸洗10~15分钟,连续3~4天。
②口服土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每公斤饲料2~5g,连续5~7天。
3.石斑鱼瓣体虫病
症状: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体表有形状不规则的白斑,此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若未能及时发现,几天内将造成严重死亡。
防治方法:
①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做处理。
②淡水添加抗生素药浴10~1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3天。
③全池泼洒硫酸铜,1~2.0ppm,连续3天。
4.白点病
症状: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多寄生于病鱼的体表或鳃上,肉眼可看到体表有许多白点。
防治方法:
①福尔马林200ppm药浴1~2小时,一天一次,连续3~4天并结合倒池。
②养成阶段控制合理养殖密度,加强饲料管理,掌握好水质,增强鱼体抗病力。
5.本尼登虫病
症状:体表或眼睛上有小的白色片状物,鱼体沿着网箱或池壁来回摩擦身体,严重者体表溃疡。
防治方法:
①定期检查鱼体表。
②淡水加抗生素浸浴5~10分钟,5~7天再浸泡一次。
③200ppm福尔马林加抗生素药浴20~30分钟,5~7天再药浴一次。
6.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体色暗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镜检鳃部、体表可看到病原虫。
防治方法:
①定期检查,及时处理。
②淡水药浴5~10分钟。
③硫酸铜1.0~1.5ppm,全池泼洒。
联系电话:0591-8785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