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游戏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游戏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何 冰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摘 要 随着幼儿教育发展力量的递进,农村对于幼儿教育逐渐投入更高关注,针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也不断提升。其中“游戏”作为迎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兴趣倾向的重点元素,近年来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文章立足于农村地区的幼儿家庭教育需求,论述了游戏元素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影响,针对其优化应用路径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游戏;农村地区;幼儿教育

“游戏”作为一种兼具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的行为元素,对于幼儿而言有着高度吸引力,因此被教育界作为发挥幼儿行为引导作用的一大途径。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基建中,“游戏”这一元素的研究、利用时长较短,关于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仍在探索阶段,但游戏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及意义已初步显露,亟需通过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观察来做出进一步深化利用[1]。现以游戏开展的内容与形式为切入点,分析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妥善利用这一元素强化教育功能,以期为后续农村教育工作的进步提供参考。

1 游戏对于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

1.1 促进生理健康发育,提高身体素养

游戏开展的大部分过程需要幼儿以体力运动或脑力运动的形式参与,而在健康的体力运动过程中,参与者的身体素质与生理健康将由此获得良性驱动力量,有益于幼儿后期的身体素养提升。幼儿处于身体各部位发育的重要阶段,尤其对于骨骼的发育与肌肉的发育而言,适度的舒展活动大有裨益,同时,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也可形成一定的感官认知,对于身心素养的提升有着良好促进作用[2]

1.2 形成智力增长驱动,丰富教育体验

在幼儿智力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具有逻辑性的教育方案加以引导,同时还需要迎合幼儿的认知习惯与兴趣倾向,才能够逐渐形成独立的世界观,进而尝试以自主意识思考问题。基于游戏的逻辑特征与导向特征,正好与幼儿的智力发展需求相迎合,通过激发幼儿的脑力活动来形成智力增长驱动力量,进而对幼儿判断意识、推理逻辑起到训练效果,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构建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3]。同时,幼儿对于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操作具有天然的爱好,在利用游戏展开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拉近家庭亲子关系,同时还能赋予幼儿更完整、丰富的学习体验,教育意义深远。

在一些商家的宣传中,电子烟也具有“戒烟神器”的功能,那么这是真的么?肖丹教授介绍,吸烟让人上瘾,主要跟尼古丁进入人体内的途径和速度相关。当尼古丁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到肺部的动脉血液中时,会引起成瘾;而在一些尼古丁替代疗法中,尼古丁是通过皮肤黏膜或口腔黏膜进入体内,不容易成瘾。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依然是通过吸入的途径进入人体,同样也会上瘾。

同时,无论是公安侦查工作还是职务犯罪调查工作,都在进行一系列的内部变革,而证据始终是核心要素。监察体制改革之前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习惯性地采取“由供到证”的取证模式,易引起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的疑虑,信息化调查的变革可以消除此类疑问。信息化调查强调准确、及时甚至同步搜集证据,信息化手段使取证不再围绕“口供中心主义”进行,信息化调查既可以实现精准打击,也可以实现精确取证。

对于身处心智发育初期的幼儿而言,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需要以积极、健康教育引导方式为依托,仅仅依靠宣教型家庭教育模式难以达成这一目标。游戏元素的注入能够为家庭教育活动带来一定的情感色彩,在衔接亲子互动的过程中,为无形的言传身教提供空间,进而完成幼儿个性品质的健康塑造[4]。幼儿对于情感的认知也是基于与他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因此,透过游戏过程的交流与互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于父母的信赖感,进而激发更为复杂多元的情感认知。

1.3 塑造优良个性品质,激发情感认知

③ 〔美〕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从石器时代到厄琉西斯秘仪》(第一卷),吴晓群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35页.

2 游戏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 在教育中穿插趣味元素,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游戏教育的核心在于趣味,因此,在家庭教育方案设计中,可充分穿插以游戏为载体的趣味元素,引导幼儿自愿参与其中,从而强化家庭教育效能[5]。首先,可根据基础教育的主题或内容,进行延伸扩展,设计为游戏表现形式,或将具有类似概念的游戏活动应用其中,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教育主题的认知,激活主观能动性。以逻辑思维引导教育方向为例,父母在帮助幼儿建立逻辑思维意识的过程中,可通过查找相关的脑力游戏活动来作为媒介,在与幼儿共同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加以指点,使幼儿于无形间搭建思路框架,长此以往便可形成自主逻辑思维。例如,棋类游戏在过程中着重强调逻辑性、战略性,幼儿家长在展开家庭教育时,可根据幼儿兴趣特点,利用象棋、围棋等普适性较高的棋类活动激发幼儿思维能力,游戏初期可首先从规则相对简单的跳棋着手,在幼儿形成基本游戏思路后再逐层展开规则更为繁复的其他棋类教学。

2.2 在游戏中强调自我效能,导入多元想象元素

幼儿群体的特征之一在于想象力丰富,但尚未形成自我意识,家长可利用想象力优势来填补自我意识的短板,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独立思考,使取得的游戏成果能够有效转化为自我效能,帮助幼儿形成认知发展基础。首先,在游戏形式中找出具有动手能力训练功能的类别,如搭建积木、捏黏土、编织沙袋等,指导幼儿自主完成动手操作,并对幼儿操作成果予以肯定及鼓励,使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进而形成自我效能意识。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幼儿在想象力方面的思维优势,家长还可在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操作的过程中导入激活想象的元素,给予幼儿更大的思维发挥空间。例如,在积木搭建游戏中,家长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形状或事物进行搭建,按照想象组成堡垒、汽车等不同元素,在锻炼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可带动思维想象能力的提升。

2.3 在互动中拓宽交流空间,强化幼儿创造意识

面向幼儿的家庭教育中,游戏的过程即互动的过程,要使游戏的教育功能得以强化,还需家长重点把握互动本质,与幼儿建立起和谐、平等的交流关系,并借此强化幼儿在游戏中形成的创造意识。首先,设计以互动交流为主的游戏形式,与幼儿共同参与,在营造虚拟情境的基础上将幼儿带动至氛围当中,使幼儿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尝试主动交流、主动创造,从而实现语言交流能力与主观创造能力的根本提升。例如,参考不同生活主题或影视主题,设计以“角色扮演”为活动形式的游戏,在虚构的模拟情景当中,由父母与幼儿各自扮演相应角色,并借助角色身份完成对话交流,父母则可在角色身份基础上完成概念教育,既使得幼儿更易接受,也有助于亲子关系平等性的维护。总之,教育过程与游戏过程相辅相成,在应用过程中可摒弃传统框架,忽略界限划分,使幼儿真正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愉悦体验,于无形中解决各项教育问题。

2.4 在选材中注入生活要素,发挥农村地域优势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优势在于天然材料丰富,且活动场地范围较大,幼儿更少受到游戏区域的局限。因此,在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便可切实立足于农村地区优势,结合各类生活中常见材料,将其转化为游戏道具,在贴合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也更便于幼儿创造意识、参与意识的提升。例如,家长可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泥沙、树枝等作为游戏道具,结合幼儿自主意识的发挥,使其成为游戏活动的重要素材。以“树枝”这一材料为例,家长可向幼儿发放固定数量的树枝,引导幼儿进行“拼数字”游戏,通过将手中的树枝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使其组成不同的数字。在此过程中,家长可提出配套的奖励方案,即每拼出一个数字便可领取一项奖励等,用于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兴趣。

3 小结

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游戏功能的积极影响已初步体现,且得益于农村在选材及场地方面的优势,在合理设置游戏方案的前提下能够极大辅助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展。因此,在后期农村幼教建设中,还需进一步发掘游戏在其中的创新应用路径,为幼儿营造自由、健康的游戏环境,从而实现其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郑国艳.农村幼儿园户外游戏平台的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苏颖平.基于角色游戏提高农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229.

[3]吕燕.以游戏化创造性劳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以幼儿园沙艺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z5):47-49.

[4]刘新鑫.自主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9):90.

[5]陈菊.基于幼儿自主发展的小班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以《消防员》主题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23):49-51.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1205(2019)08-116-02

DOI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8.64

作者简介: 何冰(1997- ),女,汉族,湖北恩施人,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标签:;  ;  ;  ;  

游戏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