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两面派”现象分析_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论文

领导干部“两面派”现象分析_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论文

领导干部中的“两面人”现象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面人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在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两面人”现象。“两面人”在现实中表现出反差强烈而又鲜明的两副面孔:他们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心口不一;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却沉溺于歌厅舞场,肆意挥霍;公开的场合自称是“人民的公仆”,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却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写总结、做报告冠冕堂皇,嘴里说的是先进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却理想泯灭,道德失衡,利欲熏天;对上谄媚奉迎,奴性十足,对下高高在上、官气十足。“两面人”对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也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甚至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往往是他们的“杰作”。

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虽然是少数,但是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其欺骗性和虚伪性已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大打折扣,如果任其蔓延,必然会导致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严重的甚至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因此,有必要分析探讨“两面人”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杜绝这种现象。

“两面人”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两面人”现象的产生有着客观的历史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使我们党获得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党内一些人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思想滋长起来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泛滥起来了,以权谋私、腐败变质的现象不断发生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使领导干部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容易诱发利己主义、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甚至一些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筹码,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样,“两面人”现象的产生有了适宜的土壤。

第二,“两面人”现象是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人格危机的外在表现和权力观上发生了扭曲的必然结果。领导干部人格危机在理论上表现为个人意识的自我与他扮演的社会角色相分离、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相分离,从而形成种种双重人格,其外在表现就是这种“两面人”现象。“两面人”的权力观往往呈现出权力异化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权力私有化。有些人认为手中的权力是自我奋斗的结果:是上级对自己的器重;是自己官运好等等。这种错位的权力观,导致他们产生“趋上”心态,以“上”为本,唯“上”是从。二是将权力商品化。权力被弄成了商品,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等私利的工具。三是将权力庸俗化。有些人游戏权力,耍手腕,投机钻营,视人民的权利为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极不负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甚至胡作非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第三,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漏洞是“两面人”现象产生的根源。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他们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负责。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并不是经过真正的民主程序被选拔任用的,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无法落实。这样就会出现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问题,导致用人标准不高、用人失察的情况,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一边贪污腐败,一边不断被提拔重用。“两面人”的突出表现就是对上对下两张面孔,究其根源,还是由于人民群众不能决定他们的升迁去留,所以他们的眼里只有上没有下,只听命于决定自己荣辱升迁的上级,为了取悦上级,甚至大搞形式主义;对老百姓则横眉立目,表现出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

第四,“两面人”现象的产生与干部的监督体制不健全有着直接的关系。胡长清是一个典型的“两面人”。他公开场合给人以“学者领导”的形象,一贯标榜自己出身苦,对党有感情,政治立场坚定,吹嘘自己不谋私利;另一方面,却不择手段地谋取权力、金钱和美色。胡长清在交代自己犯罪的原因时说:组织上对他的监督,就像“牛栏里关猫,进出自由”。监管不力,使胡长清这样的腐败分子能长期伪装,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疏于管理、疏于监督,使“两面人”现象得以产生并且有了市场。

遏止“两面人”现象,要求领导干部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指导改造主观世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领导干部高尚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学习、锻炼、修养的过程。最根本的是,每个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自律,要按照“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去做,要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在权力观上,领导干部首要的是要搞清楚手中权力姓“民”名“公”,只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绝不能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在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要做到不长私心、不生贪心、不起色心、不染野心,以共产党人表里如一、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周围群众心悦诚服、见贤思齐。

要从源头上预防“两面人”现象的产生,必须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考察准、任用好一个干部,确实不容易。古人云:“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就是坚持制度创新的新成果。只有切实落实条例,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才能把“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到干部考察、提拔、任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对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讳疾忌医,而应该坚决纠偏补弊,铲除“两面人”现象产生的体制根源。

要从根本上遏止“两面人”现象,关键是堵住监督上的漏洞。要完善党内现行监督体制,使纪委有相对的执纪处分权,并能有效地监督同级党委,已是势在必行。要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法律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多管齐下,逐步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应完善监督制度和监督立法,加紧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工作条例》,就国家法制建设而言,《监督法》这部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应尽早出台。同时还要严明法纪,一些已经制定出来的党的专门监督制度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礼品登记制度、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重大活动报告制度等要落到实处。只有依靠严密的监督,“两面人”才没有藏身之处。

“两面人”现象,归根到底是一些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出了问题,克服“两面人”现象,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领导干部要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改造主观世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杜绝沾染“两面人”的陋习。

标签:;  ;  ;  ;  

领导干部“两面派”现象分析_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