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700
【摘 要】目的:对比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特征,分析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医院共接待凶险型前置胎盘262例。结果:超声诊断敏感度51.2%(64/125),特异度73.72%(101/137),阳性预测值64.00%(64/100),阴性预测值62.35%(101/162),符合率62.98%(165/262)。;胎盘植入者早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早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其他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超声产前诊断,开展干预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前置胎盘;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前超声
前置胎盘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我国发生率发生率5%[1]。瘢痕子宫是前置胎盘的重要危险因素,风险比约为4-5,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被称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高达2%~3%,母儿预后相对更差,是流产、早产的重要危险因素[2]。近年来,因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快速上升。胎盘植入是凶险型前置胎盘常见妊娠表现,发生率约为40%~50%,增加胎儿发育不良、早产、流产风险,与此同时还与产后出血关系密切。对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进行超声检查,产前诊断胎盘植入,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母儿预后[3]。本次研究对比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特征,分析产前诊断的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4月,医院共接待凶险型前置胎盘262例,年龄26~42岁,平均(30.4±1.6)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均经产前超声诊断。
1.2 方法
按照孕期保健规章制度进行产检,特别重视孕中期、孕晚期的诊断,任何一个时期超声诊断确诊,都视为阳性。仰卧位,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腹部以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若腹部超声诊断确诊,无需进行阴道检查,所有的资料存入电脑。胎盘置入的诊断主要依据胎盘血流频谱、位置、厚度、形态等特征。胎盘植入诊断主要依赖术后病理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
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超声确诊时间。胎盘植入与无植入者的妊娠结局指标,超声产前确诊采取干预治疗与漏诊未采取干预结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 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2例孕妇,其中最终确诊为胎盘植入125例,超声诊断敏感度51.2%(64/125),特异度73.72%(101/137),阳性预测值64.00%(64/100),阴性预测值62.35%(101/162),符合率62.98%(165/262)。其中孕中期中诊断24例,孕晚期诊断40例。胎盘植入者早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胎盘植入相比,*P<0.05。
3 讨论
大量研究证实,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胎盘植入早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良妊娠结局并非不可预防,特别是近年来促胎儿成熟技术飞速发展,若能及早诊断,采取干预措施,可改善妊娠结局。本次研究中,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早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其他孕妇(P<0.05),提示及早诊断缺失改善妊娠结局。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效果并不理想,本组对象超声诊断敏感度51.2%,特异度73.72%,符合率62.98%,诊断的效率有待提高[4-5]。因素分析显示,胎盘植入与无胎盘植入者超声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今后需建立超声诊断评分标准,提高孕中期早期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检出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朝容.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J].中外医疗,2012,31(25):18l-182.
[2]孟新月,解丽梅.Meta分析比较超声和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3,17(6):576-578.
[3]曹霞.产前单疗程地塞米松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和认知发育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12):79-82.
[4]方明悌.胎盘附着位置与胎盘迁移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13:33-45.
[5]]韩新洪,解左平,邱合荣.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3(02):92-93.
论文作者:盘亚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胎盘论文; 超声论文; 凶险论文; 产前论文; 产前诊断论文; 子宫论文; 产后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