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150010
摘要:异位胰腺也称为迷走胰腺,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1727年由Schultz首次报道,在1859年由Klob经病理证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缺乏特异性,常易发生误诊。本文以我院于1991年8月一2003年6月收治的10例和市医院曾收治的3例胃异位胰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解剖、病理学特征进行总结描述,结果如下。
关键词:异位胰腺组织;临床解剖;病理学研究
异位胰腺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发生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异位胰腺多无临床表现,可在手术或检查中偶然发现,由于生长于某些特殊位置或发生其他病理变化,可出现梗阻型、出血型、溃疡型、肿瘤型、憩室型以及隐匿型六种临床表现。异位胰腺多数不引起任何症状,目前也缺乏特异的检查、诊断方法,仅少数病例因其部位较特殊、体积又较大可以作出诊断。
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78岁,平均年龄51.2岁。胰腺异位位置:十二指肠乳头上方及乳头旁肠壁各l例,小肠5例,胃5例,胆总管l例。合并其他疾病:残胃癌、直肠癌、胆总管平滑肌肉瘤、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空肠憩室各1例,胆石症2例,胆管癌2例,其他4例未合并其他疾病。本组13例中12例术前被漏诊、误诊为胆石病2例,恶性肿瘤9例,慢性肠套叠1例。
2.结果
2.1解剖部位和大体标本情况
异位胰腺术中所见多为单发,肉眼观察为淡黄色或灰白色、质硬或柔韧的分叶状肿块,形状为椭圆形、半球形、圆锥形、乳头状,多无包膜,少数体积较大,结节平均大小1.6cm × 1.8cm,最大为3.1cm × 4.0cm,最小为0.3cm × 0.5cm。具体如下:距Treitz韧带25-40cm处见一0.3cm × 0.5cm—2.0cm × 2.0cm空肠肿块4例,质软或较硬,表面发白;距回盲瓣50cm处见一6.0cm × 3.0cm回肠憩室1例,内见1.0cm × 1.5cm肿块,表面灰白色,高低不平,质软;胃窦大弯、小弯或残胃体高位小弯前壁见0.5cm × 0.5cm—3.1cm × 4.0cm的浅表溃疡5例,质中或硬,淡红色,表面被覆脓苔;十二指肠2例,其中十二指肠乳头上方见一2.0cm × 2.0cm × 2.0cm肿块1例,质硬;距幽门10.0cm十二指肠乳头旁肠壁见1.5cm × 2.0cm × 1.7cm肿块引起梗阻l例;胆总管1例位于下段,可见一2.0cm × 3.0cm × 2.0cm肿块,质硬。12例术后病理组织学均证实为异位胰腺,1例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胃小弯异位胰腺癌,本组异位胰腺并发溃疡9例,概率为69.2%,其中恶变1例,概率为7.7%。
2.2镜下观察情况
镜下观察时按照Heinrich的经典分型方法,将具有完整结构的腺泡、导管和胰岛者列为I型,本组中共有8例,概率为61.5%;将仅有腺泡和导管的结构不完整者列为Ⅱ型,本组中共有5例,概率为38.5%;将只有导管组成的列为Ⅲ型,本组中没有发现Ⅲ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镜下,I型的视野中的胰岛数目不一,400×下,较多的情况下平均有70-80个,较少的情况下平均有2-3个。可以看见一部分团巢腺泡状细胞包绕小肠腺体,也可以发现腺泡组织围绕神经和胰岛周围的脂肪组织,有梗阻症状的胰腺组织可以看见腺泡组织与纤维组织增生,并发现有炎性细胞的浸润。异位胰腺主要侵犯肌层,本组中有11例,概率为84.6%;其次为翁膜下层,本组中有10例,概率为76,9%;少数侵及私膜层,本组中有2例,概率为15.4%;还有少数侵及浆膜肌层,本组中有3例,概率为23.1%。
3.讨论
异位胰腺的发生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在人胚的第6~7周时,当背侧和腹侧胰始基随着原肠上段旋转融合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或几个胰始基细胞停留在原肠壁内,由于原肠纵行生长而可将胰始基带走。背侧胰始基产生的细胞组织,将被带到胃;腹侧胰始基产生者则被带到空肠,成为异位胰腺。如果胰始基伸入胃肠壁、胆系、网膜甚至脾脏,就会在这些器官中出现胰腺组织,也为异位胰腺。异位胰腺为发生在正常胰腺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无解剖学联系。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之比为2:1,尸检发现率为1%-14%,其形态特点是由正常胰腺腺泡和导管相似的结构组成。异位胰腺多数不引起任何症状,目前也缺乏特异的检查、诊断方法,仅少数病例因其部位较特殊、体积又较大可以作出诊断。
3.1异位胰腺的形成机理
异位胰腺确切胚胎学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异位胰腺产生的原因是胚胎时期背侧和腹侧胰始基随着原肠上段旋转过程中,一个或几个始基保留在原肠壁内,随原肠纵行生长而将胰腺始基带走而形成了胚胎发生迷路学说圈,也有学者认为异位胰腺是否可由于胰岛细胞种植与术中脱落胰腺组织种植引起,也值得探讨。
3.2异位胰眯的解剖学特征
异位胰腺可发生于任何脏器,但本研究中,病例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在结肠系膜、胆囊、腹膜、大网膜、精索、胃结肠韧带、食管、腹股沟、脾蒂、肾上腺、脐等位置处发生异位胰腺也偶尔被报道。如果异位胰腺的直径达到4-5cm就会具有正常胰腺的各种结构,假如直径达到6cm以上,就可能是异位胰腺囊肿、胰岛细胞瘤以及恶变的可能,但假如是由肿瘤等变化形成,通常没有淋巴结侵犯。
3.3异位胰珠的外科治疗
异位胰腺多无临床症状,多数在常规腹部手术时无意发现,目前也缺乏特异的检查、诊断方法,可行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胆囊造影、内窥镜检查与活检等。幽门前区的异位胰腺,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梗阻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幽门前区充盈缺损,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基底部较宽、不活动。如在充盈缺损中心见到小钡斑(似溃疡龛影),称为脐样征。在切位片上,有时可见充盈缺损中有一细管状致密影伸入其中,称为导管征。脐样征和导管征是异位胰腺的特征性表现。异位胰腺位于胆囊内,胆囊造影时可见胆囊壁上有充盈缺损,呈固定性。胆囊结石的负影可移动,据此可供鉴别,但与胆囊息肉区别困难。位于胃、十二指肠内的异位胰腺,可进行纤维胃镜或胰胆管镜检查,了解其部位、大小和形态,并同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内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能看到胰管开口,就能明确诊断,活检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时,可以肯定诊断。异位胰腺病变组织小,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困难,手术探查和术中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手段。当其继发病理改变并引起明显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病灶较小者可作部分胃壁或肠壁切除,再缝合胃壁或肠管。术中还应作冰冻切片,如有癌变则应扩大切除范围或行根治术。
参考文献:
[1]王梅先,赵风凯,王彦萍,等.胃、胰外周孤立性异位胰腺——附16例(18枚)分析.解剖学杂志,1994,17(2):126-130.
[2]李新,李立人.异位胰腺的临床认识现状[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7:91.
论文作者:单景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胰腺论文; 异位论文; 组织论文; 肿块论文; 概率论文; 胰岛论文; 导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