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10例患者为1个治疗小组,将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治疗中,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较短,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较短,C-反应蛋白值明显较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对比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对我院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研究经过和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10例患者为1个治疗小组,其中对照组包括7例男性患者和3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者为85岁,最小年龄者为32岁,中位年龄为(44.82±4.48)岁,最长病程为7d,最短病程为1d,平均病程为(3.85±1.02)d;实验组包括6例男性患者和4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者为86岁,最小年龄者为31岁,中位年龄为(44.76±4.56)岁,最长病程为7d,最短病程为1d,平均病程为(3.76±1.00)d,2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统计分析2组患者研究资料中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P>0.05,证明差异对比并不显著,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可作为其他类似研究的参考。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CO2人工气腹,控制腹压在10~13mmHg范围内,对穿刺点进行定位,共3个穿刺点,脐部上缘为第1个穿刺点,以此当作观察孔;剑突下大约2cm位置为第2个穿刺点,以此当作操作孔,此孔中置入施夹器、分离钩、手术剪;第3穿刺点位置为右侧肋缘与锁骨正中线交叉位置右下方大约2cm位置,在该部位置入无创伤牵引钳[1]。腹腔置入手术操作器械之后,应用腹腔镜提起胆囊颈部,以胆道生理解剖结构作为依据给予分离,结扎胆囊管并将其切断;将胆囊三角区充分暴露出来,将胆囊动脉进行分离,同时进行结扎,解剖处理游离切除胆囊壶腹部,将胆囊切除,并从腹腔中将其取出[2]。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则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切口作于右侧肋缘下,长度约为10cm,以解剖结构为依据进行逐层切开,之后入腹,应用大S拉钩将手术野暴露出来,胆囊采用顺切法、逆切法及2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切除,将引流管安置在肝脏部位,并将其引流管保持通畅[3]。
1.3 评价指标
对2组患者排气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值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信息和研究结果中的对比数据分析工具均为统计学软件SPSS21.0,此研究结果中排气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值均为计量数据,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验证方式为t,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计数数据,表示方式为[n(%)],验证方式为X2,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用P值进行判定,若P值比0.05小,表示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排气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
相比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较低,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详见下表1。
2.3 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中并未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4例,发生率为40.0%,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X2=5.0000,P=0.0253)。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急腹症,在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即胆囊管被小块结石堵塞,导致胆汁无法从胆囊中排出,产生胆汁蓄积情况,将胆囊张力增加,如果被细菌侵袭,很可能会导致炎症性病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极大的影响[4]。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常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其治疗提供了更佳优越的治疗方案,其优势为疼痛感小,创伤小等[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但缩短了排气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优化了C-反应蛋白值,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宋磊、刘绥杰等研究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
[2] 侯湘德,白剑,谢开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59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4):377-379.
[3] 李红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5):658-660.
[4] 叶卓敏,吴绍飞.中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204-2205.
[5] 靳智华.腹腔镜与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5):814-814,816.
论文作者:付占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胆囊炎论文; 结石论文; 实验组论文; 腹腔镜论文; 切除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