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珺 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第一小学 330038
【摘要】美术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尤其是色彩教学,它能引领小学生走进美术课堂,感知美术的魅力。对色彩的把握,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发现并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从色彩教学中,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构建良好的美育环境。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27-01
一、注意色彩的变化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透视原因有两个,一个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的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还有微小颗粒的空间,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上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带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
2.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
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相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相互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地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而他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
3.色彩感受
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孩子刚一步入世界就被这缤纷的色彩世界所吸引,他们喜爱鲜艳的颜色,尤其喜爱红色、绿色和蓝色,这和他们的天性多么吻合--他们热情、爽朗、活泼、好动,他们心中充满幻想,脑中装满美丽的景物,他们渴望抒发,需要表达,期待绘出属于自己的图画。但是面对众多的色彩,有的胆子很大,每种颜色都用上,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有的胆子小,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看到这种情况,我把每个同学的作业进行了展览,让他们看看哪幅画最美?美在哪里?引导孩子们懂得,颜色多,不见得美,如果一幅画没有明确的主题色彩,就像一个人唱歌没有节奏韵律,就不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悦耳动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注重教学方法多样性
色彩教学和其它美术教学一样,目的应以启发学生的个人情趣爱好,促进身心情感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在美术教学中应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长久的兴趣。如今的美术课已不再是单纯的绘画课,我们可以在美术课堂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里,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画一画等方式,增进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受到观察、思维、想象、创造、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小学美术课程不是专业教育,更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的画家,所以我们应该把美术色彩教学的目的转变为对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把美术课等同于绘画课——一张纸一支笔枯燥的临摹式教学。原因在于个别教师专靠一支粉笔一本书长期进出于课堂,要么向学生“空对空”口传式的讲授,使原先许多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空”得 干巴巴、枯燥燥的无剩一点“美味”;要么以“发挥个性”为由,对学生“高度信任”,给学生以“高度自由”,让学生在漫无边际中“纵横驰骋”,把各年级的技能要求“发”得荡然无存,“高”得无影无踪。长而久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美术水平“与日俱减”现象的出现势成必然。甚则,产生一种“逆美心理”,开始背着美术教育的方向越走越远。对于小学来说,绘画的视觉吸引力和冲击力,首先来自画面形象,颜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学色彩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使之成为刺激学生观察和思维的兴奋剂。学生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形象,立即会形成视觉的兴奋点,课堂气氛因此而变得十分活跃。这种愉快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有意注意。同时学生还能受到潜移默化审美教育。这比大堆枯燥的说教要强几倍。
当然色彩教学不能脱离美术素质教育,美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共同钻研努力,特别是农村小学,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实施起来会更艰难,但只要通过长期实践努力,我们的美术教育将会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三、注重引导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表现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埋怨自己的色感不好,实际是观察方法所致。我们在力图画准某块色彩,便努力的长时间注视某一物体,导致了视觉适应,而产生错觉,色彩纯度会显著减弱,深色会变亮,浅色会变暗。有试验证明,眼睛对色彩最新鲜的感觉只保留5-10秒时间,接下来便会自动调节,产生适应现象。所以如想保持新鲜感觉,就需要不停地连续地将各个不同色彩进行对比观察,避免视觉适应的产生。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也是美术学科中最主要的专业基础之一。通过专题研究,我们认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感受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他们对于色彩的运用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教学要从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的倾向,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现实,易于被学生掌握。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得利用学习内容,将色彩知识渗透于各种教学活动,一句话,一个问题,一幅作品,一次讨论都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使他们可以把色彩融入自己的情感而富有情趣。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将会使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华丽的色彩,去体会生活之美,从而更有效得再现自然、再现生活。
参考文献 :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 ,l994.
论文作者:刘婉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色彩论文; 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物体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规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