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机制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园区论文,机制论文,航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航空物流的发展,作为航空物流各个主体发展的综合设施平台的航空物流园区的发展也如火如荼。航空物流园区能够吸引基地航空公司、货代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海关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入驻,形成航空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政府部门收入,解决就业问题,另外还可以提升机场周边区域土地的价值。根据国外先进机场的经验,为提高机场的经营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各大机场都在其周边区域建设综合性的航空物流园区,如日本的成田机场物流园区、韩国的仁川机场物流园区、法国的法兰克福机场物流园区。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推进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目前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等都在积极筹划建设航空物流园区,部分航空物流园区已经投入经营使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内外对航空物流园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McKinley Conway提出了航空综合体(airport complex)的概念,它以机场为依托,整合航空货运、航空物流、商务休闲、交易展示等功能,这是航空物流园区的雏形①。费瑞涛指出规划建设航空物流中心的意义,提出航空物流中心发展的基本模式,并以桃仙机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②。吴昌勇运用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机理,航空物流的基本集聚机制、航空物流集聚的特点等③。张得志详细阐述了物流园区形成的内外因和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了物流园区的形成途径,旨在探讨物流园区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④。梁世翔运用ITS相关理论分析了物流园区的形成机理和物流园区的空间演化规律⑤。陈志刚在总结物流园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的集聚效应,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政府的推进作用等方面对物流园区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⑥。李婵娟尝试用复杂系统的元胞自动机建模方法,对临港物流园区复杂系统内的物流企业进行演化行为分析⑦。王福华根据系统学和成长理论,将物流园区看成具有生命力的经济主体,从规模扩张和结构演进两个方面对物流园区的成长路径进行了分析⑧。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航空物流园区形成机制研究的文献较为少见,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机制的文献尚未见到。基于此,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探讨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机制。
2.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机制
2.1 航空物流园区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2.1.1 航空物流园区的内涵与特点
有关航空物流园区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致的认识,大多是从区域、功能、产业集聚角度给出的定义⑨。本文认为:航空物流园区的内涵是指在机场周边的某一特定区域内,以机场公司提供航空物流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机场公司为园区主导,集航空物流服务供给者(包括航空公司、货运企业、货代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加工企业等)、海关、商检、保税、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以其服务于对时间响应高、产品附加值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的高科技产业、花卉业、生物医药业、快递业等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物品供应链物流活动的服务要求,提供其航空供应链物流服务的产业集群。
航空物流园区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准入门槛高。航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都是以当地机场为依托的,众所周知机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严格按照国际规定建设跑道以满足飞机的起降要求,建设停机坪以满足飞机装卸货物的需求,建设精密的导航系统以满足飞机安全飞行的要求。这些因素导致了航空物流园区建设的准入门槛较高,国家对于航空物流园区建设的批复要高于一般物流园区。第二,服务对象特定。航空物流的速度很快,但是同时也受到飞机载重的限制,这就导致了航空物流的成本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货物都适合在航空物流园区进行运输中转。一般而言,价值高、体积小、时间紧的高科技产成品、鲜花蔬菜、紧急物品是航空物流园区服务的对象。第三,货物中转速度快。航空物流本身所追求的快捷性要求进入航空物流园区的货物要迅速地中转或者运输,一般而言货物进入园区后24小时内就会被安排运出物流园区,但保税中心或者保税区的货物除外。第四,具有保税功能。由于机场本身具有口岸的功能,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现在规划设计航空物流园区都会划定专门的区域作为保税中心或者保税区,便于货物的进出口和海关的监管,这成为航空物流园区区别于一般物流园区的特征。
2.1.2 航空物流园区的功能
航空物流园区不同于一般的物流园区,在功能规划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通常航空物流园区的功能规划以传统航空货运为基础进行拓展和延伸。具体来说航空物流园区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物流服务功能、航空特定物流服务功能、其他增值服务和衍生服务。
基本物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集货、中转、分拨、仓储、分拣、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货运服务。
航空特定物流功能主要包括快件、保税、监管、通关、金融、保险等服务。由于快件的时效性更强,更加注重中转的速度,一般的航空物流园区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都会在园区中设置专门的一块区域作为快件分拣中心。为了加快进出航空物流园区货物的中转速度,航空物流园区实行大通关模式,在园区内提供监管、通关、金融等综合化的服务。
航空物流园区还会提供除基本物流功能以外的服务,为的就是最大化地满足园区内各个主体的需求。其他的增值和衍生服务包括信息服务、交易展示、综合办公、管理咨询等。
2.2 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条件
2.2.1 资源禀赋条件
区域的资源禀赋是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资源条件,影响着航空物流园区的位置、规模和发展潜力。资源禀赋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基础设施条件、综合交通条件等。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机场为依托的,因此良好的机场和相关设施(航站楼、货站、跑道、停机坪)等是其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要实现人流、物流的快速中转和流动,航空物流园区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交通条件,需要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相互配合,建立综合化、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因此,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是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条件之一。
2.2.2 市场需求条件
市场需求条件是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经济基础。市场需求条件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衍生出对航空物流园区的市场需求,航空物流园区旨在快捷、高速地满足客户对于商品运输、存储等相关服务的需求。只有存在足够的对航空物流市场服务的需求,航空物流园区才有建设的可能性。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量附加值高、规格小、质量轻的产品不断涌现,这些产品对市场敏感程度高,产品生命周期短,时间价值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航空物流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推动了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区域范围内巨大的航空物流市场需求是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保障。
2.2.3 航空物流服务供给及口岸功能条件
航空物流服务供给者包括航空公司、货运企业、货代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加工企业等,能够提供航空物流服务,口岸机构如海关、商检、保税等,能够提供完善的进出口服务,同时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等为航空物流需求服务提供必要的配套功能服务支持条件。
2.2.4 政府扶持与引导
政府的扶持是航空物流园区发展的制度条件。完善的政府扶持政策会大力推动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实现航空物流园区的跨越式发展。航空物流园区具有一般物流园区的基本特征,其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规模大,且具有公共品的性质,这就使政府在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需要营造航空物流园区形成发展的有利环境,扶持和引导园区的健康发展,如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市场运作规范、联检通关服务等。因此,政府扶持的力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关系着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
2.3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影响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且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各因素在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示为一些反馈回路,如图1所示。通过对航空物流园区形成动力的整理,我们从动力、供求、政府支持和创新四个方面分析归纳了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机制。
图1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机制图
反馈回路1:航空物流需求→航空物流压力→政府投入→航空物流供给→区域经济发展。航空物流需求的增加会加大航空物流压力,为了减少航空物流的压力,政府会加大扶持力度,进而促进航空物流的供给,航空物流供给的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导致航空物流需求的增加。回路1包含了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利益机制、供求机制、政府机制。
反馈回路2:航空物流压力→学习创新→航空物流园区→学习创新。为了解决日益增大的航空物流压力,航空物流服务主体有了学习创新的动力,为了更好地学习创新,它们在某一区域聚集形成航空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又可以促进学习创新,从而减少了航空物流服务的压力。回路2包含了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创新机制。
反馈回路3:服务价格(成本)→航空物流需求,服务价格(成本)→航空物流供给。前者表现为航空物流服务价格(成本)对航空物流需求的调节,后者表现为航空物流服务价格(成本)对航空物流供给的调节,两者使航空物流园区平衡发展。回路3包含了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利益机制、供给机制。
2.4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利益机制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利益是一切活动开展的根本动力。利益机制引导企业家将资本投入有限的经济活动中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合作的前提是共同利益,合作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能够试图实现各自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经济主体才会参与到合作经济组织中与其他主体进行合作。正因为航空物流园区能够为航空物流经济主体搭建实现共同利益的综合平台,航空物流园区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航空物流园区的利益机制可以通过集聚实现成本节约。这里探讨的成本只包括交易成本和交通成本。
2.4.1 交易成本的节约
航空物流园区有产业集群的优势,园区管理机构(航空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存在为其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管理部门是作为第三方监督者对航空物流园区的服务需求者和服务供给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这有利于航空物流园区企业之间维持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在航空物流园区内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达成交易更加简便,减少了谈判的成本,而且双方都有规范的合同对其行为进行约束,降低了合同的履行成本。长期的合作关系需要经过重复博弈才能形成,在博弈过程中不诚信的一方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断绝往来),这使各自的行为更加自觉,双方之间由显性契约(合同)转变为隐性契约,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航空物流园区的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同时也减少了诉诸法律带来的相关成本(如图2所示)。
图2 航空物流园区降低交易成本
2.4.2 交通成本的节约
根据航空物流园区的定义可以知道,航空物流园区在本质上是一种产业集群的现象,航空物流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一定空间上集聚。这种集聚带来很多的便利,其中之一就是可以缩短企业之间的运输距离,增加彼此之间产品的流动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图3表示航空物流园区形成前的企业分布,矩形表示一个区域,区域内的企业会和区域内外的企业发生经济联系,直线表示运输的距离,因为彼此分离,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交通成本会很高。图4表示航空物流园区形成后的企业分布,相关企业和客户大部分集中在航空物流园区内部,只有少数企业和客户在园区外分布,这大大缩减了航空物流企业与客户进行的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交通成本。
图3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前的企业分布图
图4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后的企业分布图
图5 航空物流园区供求机制图
2.5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供求机制
航空物流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对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它是航空物流园区平衡发展的保障。航空物流服务需求决定了航空物流服务供给的种类、规模和方向,反之航空物流供给也会反作用于航空物流需求。
航空物流园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参与的主体很多,包括航空物流服务供给者(航空货运企业、航空货代企业、航空公司、仓储企业、装卸搬运企业等)、基础设施平台(机场、飞机、道路、信息平台)、政府部门(海关、检验检疫)、中介服务体系(园区管委会、银行)等。航空物流服务供给者负责提供相关航空物流服务,它们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航空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水平,只有保证一定的供给水平,航空物流园区才有形成的现实可能性。基础设施平台、政府部门、中介服务体系能够为航空物流服务供给提供保障,增强航空物流园区的供给能力。
2.6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政策机制
根据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政府机构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如图6所示。因此在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机制中政策机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图6 波特钻石模型图
政府在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过程中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履行好自己的职能。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物流标准,为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政府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为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提供基础平台;最后,政府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对入驻航空物流园区的企业进行补贴,同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为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提供资金方面的扶持。通过政策机制为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机制也会对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政府机构不能客观地分析航空物流园区的经济发展规律,而是为了追求政绩,盲目地建设航空物流园区,就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政府机构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航空物流园区的发展政策,对所有的物流园区“一刀切”,那么政府机制也起不到促进航空物流园区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2.7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创新机制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推动力,可以刺激新的产业形态的出现。创新机制是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机制之一,当社会航空物流压力过大,航空物流供给不能满足航空物流需求时,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就需要进行创新,从而促进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航空物流园区的创新主要从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和物流技术创新两方面进行。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主要通过航空物流服务供给者针对航空物流需求的变化和要求,协调园区管理组织和相关组织不断拓展航空物流服务的新领域和创新模式,实现航空物流需求者的要求;航空物流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不断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技术手段等提高航空物流服务的水平,满足航空物流服务的要求。
总之,利益机制是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基础,供求机制在航空物流园区形成机制中起到了平衡的作用,政府机制是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助推器,创新是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实现机制,四个机制共同作用推动了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如图7所示。
图7 航空物流园区形成机制图
航空物流园区为相关物流企业和客户提供了综合服务平台,能够吸引基地航空公司、货代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海关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入驻,形成航空产业集群,这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政府部门收入,解决就业问题,并提升机场周边区域土地的价值。但是航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分析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航空物流园区,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推动航空物流园区的发展。
①McKinley Conway.The Great Cities of the Future[J].The Futurist,1999,33(6):28-29.
②费瑞涛.浅谈区域性航空物流中心的构建[C].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2002:133-136.
③吴昌勇.航空物流园区形成机理.中国民用航空[J].2004,8:32-34.
④张得志.物流园区演化机理与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66-69.
⑤梁世翔.基于ITS的物流园区协同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⑥陈志刚,程慧平.物流园区形成机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111-112.
⑦李婵娟.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临港物流园区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0):68-69.
⑧王福华.物流园区成长路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4):26-29.
⑨吴昌勇.航空物流园区形成机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4,8(4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