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石优17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冬小麦论文,新品种论文,高产论文,石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石优17号(石02-6207)是石家庄市农科院利用常规育种、异地交替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品质检测综合技术,经过连续6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节水冬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早熟,较“石4185”早熟1~2天。幼苗半匍匐,生长健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亩成穗45万左右。抗寒、抗倒、综合抗病性好,抗干热风、落黄好。株高75cm左右,穗层整齐,株型较紧凑。长芒、纺锤穗,穗长9cm左右,穗粒数33个左右;白粒,硬质,千粒重42克,生产示范千粒重最高达到46克,常年容重800克/升,2009年生产示范达到827克/升。
二、突出特点
1、高产稳产石优17号在连续4年本院产比和省区域试验中,产量超过国家高产试验对照品种“石4185”,比优质对照品种“藁890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2007年参加冀中南优质组区域试验,2年全省20点次试验,19点次比对照表现增产,只有1点减产1.46%,是河北省多年优质区域试验中产量唯稳定达到千斤的优质小麦品种。
2008年河北省科技厅邀请国内有关专家组成田间检测小组,对“石优17号”进行检测,4亩旱地示范田在全生育期1水不浇和晚播(10月18日)情况下,充分发挥了晚播高产和节水抗旱特点,亩穗数40.7万,穗粒数34.7个,千粒重43克,亩产达到了516.49公斤;8亩节水高产样板田全生育期仅浇1水(拔节水)平均亩穗数46.2万,穗粒数35.8个,千粒重43克,亩产达到603.92公斤。
2009年国内知名专家组织对马兰试验站“石优17”节水高产示范田(全生育期浇1水)进行测产验收,5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617.5公斤。
2、优质专用 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2006、2007连续两年检测,蛋白质13.65%~13.97%,沉降值36.2~39.2ml,湿面筋30.2%~30.5%,吸水率59.4%~60.7%。面团形成时间9.5~12.3min,稳定时间15.7~19.5min,达到优质强筋国标。
2008年农业部对国家黄淮麦区和北部麦区70多个品种进行品质抽样检测,石优17容重806克/升,蛋白质含量14.16%,稳定时间15.5分钟,白度89.01L,面包评分91分,出粉率达到73.8%,仅低于山西省的一个旱地小麦品种和1个中筋品种。
经食品加工研究,石优17号适合生产优质水饺、面条专用粉,并且面粉白,不需要添加增白剂,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3、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1)早熟性:石优17号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抽穗、成熟较“石4185”早2天,利于避开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实现高产稳产。
(2)抗寒性:经遵化市国家试验站鉴定。其越冬率达99%,属一级抗寒品种。
(3)综合抗病性好:石优17号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表现高抗条、叶锈病,中抗白粉病,叶功能期长,落黄好。
(4)抗旱性好,抗干热风
经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抗旱鉴定,石优17号抗旱节水性表现突出:2005年在干旱棚条件下,旱处理和水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7.10%和2.88%,分别居参试品系(种)第1和第2位。
2006年,石优17号在0水、2水处理中较对照分别增产9.60%和8.20%,产量均居各处理12个参试品系(种)2位(第1位为石麦15号)。
2009年5月底6月初河北省中南部小麦生长遇到严重干热风,多数品种表现灌浆速度减慢,千粒重降低,提前成熟,石优17叶片功能保持好,千粒重稳定,成熟正常,实现了高产稳产。
选育单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史占良 杨军蜂
联系电话:0311-86832634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