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初探论文_周光跃

按摩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初探论文_周光跃

摘要: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多发于任何年龄段的男、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目前治疗方法诸多,各有特色。按摩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中医理论,舒经活络、活血化瘀、不通则痛的原则,通过各种灵巧手法,结合寻经取穴,以达滋补肝肾,健脾和胃,消炎止痛之目的。使故有的慢性炎症缓解、消失,从而恢复胃脏的正常功能,使之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增强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炎症。临床一般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两类。按其定位又可分为:胃体炎和胃窦炎。还有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及胃体为主的全胃炎等。好发于任何年龄段的男、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轻则影响工作、学习、生活,重则损害健康。发病原因有:病邪侵扰、脾失健运、脾气虚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反流、酗酒、抽烟等。临床表现有:口腔异味、饱胀、嗳气、返酸、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焦虑、忧郁反复发作绵绵不愈等。

慢性胃炎,祖国医学称之为胃脘痛。临床按摩时,因遵循中医审病求因的原则,准确判断其寒热、虚实,确定针对性的科学手法。深刻了解病邪侵扰、气滞血瘀、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气虚弱等症状和体征。确定行之有效的按摩治疗方法。一般痛时拒按为实、喜按为虚、得热痛减为寒、得热痛巨为热、冷痛属寒、刺痛属热、绵绵灼痛属虚、时间短者属实、时间长者属虚。

一、病历资料

近40年来,笔者运用按摩疗法,治疗本病患者约400余名,深感效果显著。其病例基础来源于,患者主诉、专科医生诊断、胃镜检查、胃粘膜活体组织检查等。通过对部分住院、门诊病历精选,归纳出下列患者人数:

患者总人数136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长者83岁,病程最短者两周、最长者9年,30岁以下者12例、31-45岁者23例、46-55岁者39例、56-65岁者41例、66-75岁者16例、76-85岁者5例,治疗1疗程者36例、两疗程者72例、3疗程者28例,总有效132例,有效率百分之97。其中痊愈87例,占65%,显著效果15例,占10%,有效30例、占总人数的22%,无效中断治疗者4例,占总人数的3%。

二、疗效标准

本标准的依据是:经按摩不同疗程治疗后,从医者观察、患者复寻专科医生复查、胃镜检查、胃粘膜活体组织检查、后观疗效等方面,加之治疗过程的病例,并结合半年后的随访,确定为下列标准

(一)痊愈

经按摩治疗后,故有饱胀、嗳气、返酸、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天变后偶有症状出现,休息或天晴后症状消失。

(二)显著好转

经按摩治疗后,症状大半消失,留有部分残余感觉,且时轻时重,时有时无。

(三)好转

经按摩治疗后,上述症状和体征半数消失,时有诊前部分临床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无效

经按摩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变。

三、按摩方法

(一)治则

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活血化淤、滋补肝肾。

(二)手法

推、揉、压、拨、拿、搓、颤、敲等。

(三)选穴

肝俞、膈俞、脾俞、胃俞、肾俞、上脘、中脘、下脘、章门、期门、滑肉门、天枢、关元、气海、足三里、太冲等。

(四)按摩方法

泛指患者俯卧,以下胸段和腰段施术为主。

1.双掌分推背部、单掌直推背督脉及膀胱经1至2侧线;2.单掌、双掌重叠或前臂揉背部两侧;3.肘或拇指压背部两侧;4.双拇指重叠拨背部膀胱经两侧线;5.掌拿背部两侧;6.点穴肝俞、膈俞、脾俞、胃俞、肾俞等;7.双掌根相对压下胸段脊柱两侧;8.掌搓背部两侧;9.双掌行颤背部两侧;拳击、掌拍分打背部两侧。

患者仰卧以腹部和下肢操作手法为主。

1.双掌分推上腹部;2.双拇指分推三门即梁门、关门、滑肉门;食、中、无名三指并拢合用三脘即上脘、中脘、下脘(虚证轻缓,实证重快);3.拇指交替压上腹任脉线、横压胃体表区及底部(虚证轻慢,实证重快);4.拇指拨胃体及胃底部;掌根或拇指揉上腹部;5.掌拿腹肌及胃体表深区(虚证轻缓拿,实证重快拿);6.点穴中脘、天枢、大横、大巨、大包等;7.掌搓、掌颤腹部胃区(实证快速,虚证慢速);8.双掌上行颤腹部耻骨联合至肋弓(实证快速,虚证缓速);9.掌推、指拨下肢内侧脾、肝、肾经,拇指交替压小腿外侧胃经区域;揉点足三里、太冲、阳陵泉、三阴交等穴;屈膝、屈髋、旋转拉伸下肢。

四、机理探讨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乃细菌感染、胃酸返流、抽烟、酗酒而发病。笔者首选背部脊柱胸椎段施术对应手法,目的是整形复位,使偏歪的椎骨归正,序列整齐,恢复其垂直的力学功能,使诸关节滑利,两旁肌肉弹性、张力增强,活跃神经调节功能,使胃有坚实的固定基础,保证其基底功能,使神经规律、有序调节胃脏运动,保持其健康状态,达到细菌、病毒无侵袭之机。再者,按摩腹部,突出胃体表区的诸类手法,可使胃蠕动加快,促进其消化吸收功能,使之机能和张力加强,血液循环加快,神经调节功能恢复正常,还能使胃及盆底肌和韧带弹性加强,促进渗出物和炎性产物的吸收,达到恢复正常功能的目的。

祖国医学把慢性胃炎称之胃脘痛。其发病原因为:脾失健运、气滞血瘀、肝失疏泄、脾气虚衰而致病。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健,胃得不到精微的供养,可使胃气虚衰。笔者通过各种手法,在脾胃部位的操作,使两者功能协调,致胃有所纳,降之有源,脾有所运,升之有动,运纳相配,升降相和,从而使浊降清升,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胃腑得到精微的濡养,使病邪难以侵袭。下肢内侧,是脾、肝、肾三脏经脉循行路线,术者在此施术手法,主要是协调三脏之功能,以起到舒经活络、活血化淤的作用,使肾有所纳、肝血有藏、疏泄通达、气行血畅,使胃得到润养,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功能。

论文作者:周光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按摩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初探论文_周光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