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父母,锻造婚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父母论文,婚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婚姻不仅关乎两个人,更是孩子成长的“背景音乐”。成熟的婚姻,一定能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长空间。因此,锻造婚姻,成为新手父母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
读者来信
我和妻子在有了孩子后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想问题总是不能想到一块儿去。一点小问题就会大吵,她还会动不动就骂人,而且骂得无比难听!有时候,我发现她有点儿小问题,只是想提醒她改一改,马上就会被她恶语相向,简直不像夫妻像仇人。
当然,如果她是那种女强人,我也认了。问题是,她什么都不会,就只是个专业带孩子的,没上班。可是每天下班回家,我还得做饭、干家务。
没有孩子的时候,我天天盼着休假。现在,我希望天天有班上,每天24小时最好!
我好想离婚!但又迫于无奈,因为孩子刚满周岁,我也不忍心让孩子没有完整的家庭。但是这样的生活状态真的让我发疯!(宁愿,山西)
专家点评:
孩子出生,让一对年轻人成为父母。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扑面而来的养育任务却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也面临着锻造婚姻的严峻挑战。现在,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的限制,年轻家庭需要在强大的经济压力下,独力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经常不得不陷入传统性别角色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内。
为什么想不到一块儿去
社会主流价值观越来越崇尚个人成就,财富、权力、地位,这成为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工作机构只为年轻父母提供追求财富、权力、地位的平台,却不能在保证经济支持的前提下,提供养育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身边的托儿所、幼儿园质量差或价格高,又无法指望亲属帮忙,年轻家庭就只能依靠自己照顾孩子。为了兼顾照顾孩子和维持家庭经济水准,家庭通常的安排是母亲辞职在家照看孩子,父亲花更多时间在外工作。久而久之,夫妻双方生活在家内、家外不同的空间,秉承不同的生活逻辑,很难“想到一块儿”。
年轻的母亲离开熟悉的工作场所,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最深切的体会通常不是文学作品中的浪漫情怀,而是身心的猛烈冲击。无尽的家务、紊乱的作息,很容易使母亲缺乏睡眠,筋疲力尽。而担忧孩子发育是否正常,担心自己能否胜任独自照顾孩子的重任,忧虑个人发展能否与时俱进……都会激起母亲的不安、焦虑和内疚。她多么盼望那个和自己共同建立家庭、生育孩子的人早点回家,分担家务,聆听她倾诉和还不会说话的小人儿相处一天的喜怒哀乐,借以释放压力,得到安慰!可是,丈夫总是回家很晚。即使回到家里,也懒得动弹,不愿说话。
其实谁都不是罪魁祸首
家庭责任感,伴随着孩子出生,在年轻的父亲心中油然升起。当铺天盖地的媒体发出铺天盖地的声音——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力和地位时,年轻的父亲想要给妻儿幸福,自然而然地就会循着追求财富、权力和地位的轨道奋力拼搏。不过,职场可不是让人休养身心、有能量滋养家人的地方。反而是需要投入全身心的能量,才有可能得到财富、权力和地位的场所。很多时候,还需要超负荷地付出,其中不乏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心灵消耗。想着可以多赚钱让妻儿过好日子,年轻的父亲甘愿承受这一切。下班了,他拖着疲惫的身心往家走,他多么盼望妻儿相迎的温馨与宁静,抚慰一天的奔波与挣扎!可是,推开家门,迎接他的是妻子的抱怨、孩子的哭闹、残存的家务……
传统性别角色分工,把原本相亲相爱的两个人放在各自平行的轨道上,承担着“想象”中的家庭责任,承受着关系疏离造成的孤独,夫妻俩都不满意。当没有找到缓解痛苦的妙法之前,人们总是习惯于指责、抱怨最亲近的人:妻子怨丈夫很少投入时间照顾孩子和分担家务,丈夫怨妻子不感激自己卖命地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其实,他们不知道,生活困局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对方!
如何理性地解开困局
指责、抱怨,不仅不能解除困局,反而会让夫妻更加疏离——丈夫为了逃离家庭战场,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妻子缺乏丈夫支持,更疲惫、更怨恨、更抑郁。如果双方原生家庭再卷入夫妻纷争,则会更增加了夫妻协商、合作的难度。
有人很自然地想到离婚。不过,离婚就可以解决问题吗?就可以满足丈夫和妻子的合理需要吗?当然不是!
照顾无助的婴儿,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任务,需要夫妻合作。夫妻需要重新协商,改变家庭的生活安排,不仅要照顾到孩子的需要,更要照顾夫妻个人的需要和关系的需要,因为只有父母幸福,才能给孩子幸福。这需要增加夫妻在一起的时间,让夫妻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丈夫不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在家庭生活上也要多投入时间;妻子则需要有一点儿工作,与社会保持接触,不要把全部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生活格局,就使夫妻有了共同的经验,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把成为父母的经验,变成锻造婚姻的良机。
标签:婚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