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办高职的反思——厦门大学的个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案论文,高职论文,厦门大学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06)05—0101—04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一大批本科院校,尤其是相当部分重点大学(部分后来成为研究型大学,即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的大学)纷纷办起高职教育。这一行为引起包括高教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从有关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对重点大学办高职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重点大学办高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积极意义(赞成观点)[1];二是认为重点大学办高职不仅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也会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赞成观点)[2];三是重点大学办高职应符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特性,并把数量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折中观点)[3]。通过这五年的实践,研究型大学办高职的弊端已显现出来,一些研究型大学已作出从高职教育退出的决定,如2004年厦门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把高职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合并为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学院,同时还决定从2005年起停止职业教育专业招生(仅保留飞机维修专业),着力办好继续教育。这个决定无疑是对前几年研究型大学办高职的否定。研究型大学的如此起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以厦门大学为例,对研究型大学办高职进行剖析,以期得出若干具有鉴戒意义的结论。
二、厦门大学办高职的实践
厦门大学于1999年成立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招收高职教育学生(与厦门市政府共建的飞机维修专业除外,该专业是1994年开办的)。笔者最近走访了厦门大学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现将收集到的有关材料整理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
厦门大学高职教育也是按照“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但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基本依靠厦门大学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外聘的“双师型”教师极少;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性环节时间安排不多,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不足;虽在校外设立了实训基地,但实际利用的机会少等等原因,使得培养结果与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二)招生
由于名牌大学的效应,使得厦门大学在高职招生方面一直生源良好。从表1、表2可见,1999年厦门大学高职招生数为325人。之后招生数逐年增加,2002年招生数达到最高峰,为603人,2003年在校生规模达到最高峰,为1372人。2005年决定除保留与厦门市政府共建的飞机维修专业外,其他高职教育专业全部停止招生,该年飞机维修专业只招收34名学生。
(三)专业设置
厦门大学设置的高职专业均依托本校现有的本科专业,挂靠在相关的学院,单独招生,单独培养。从表1可见,厦门大学高职教育共设置专业22个,其中师资本科专业6个,专升本专业6个,专科专业10个。开设的专业主要是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建筑、材料等工科类专业和会计、法律、商务、旅游管理等文科类的热门专业。设置的专业均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分成三段制,即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选修课)、必要的实践性环节(技术训练),学时数分别为45%、19%和36%[4],与本科的课程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专业课课时安排较少而实践课课时安排较多方面有差异。但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实践性环节(技术训练)的课时安排还是偏少(通常应安排不低于50%的总课时),同时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低,基本在校内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内进行技能训练,使本来就不足的实践性环节(技术训练)又打了折扣。
(五)教材建设
教材主要采用全国专为高职学生编写的教材,有些专业有自编教材,但数量不多。从厦门大学组织编写的有限的教材来看,教材的编写者均为本校或其他高校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而且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专业课的教材不多;教材编写体系与本科基本相同,只是在难度和深度方面有所降低。
(六)师资队伍
基本上依靠厦门大学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没有或极少聘用来自企业的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厦门大学的教师是属于学科型、理论型的,科研能力强且长期从事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但与社会实际接触少,因而实际操作能力弱。这样的师资队伍是适应培养学术型、理论型人才的需要的,但并不适应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七)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厦门大学现有校内实验室13个、实训基地5个,校外实训基地10个。实验实训基地虽有中央专项和学校配套经费,但总体来看投入还是相当不足的。而且校内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并不是专为高职学生而设的,而是与本科生和研究生共享的,因而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速度难以与技术的发展速度相适应。校外实训基地(专供飞机维修专业实训的英国太古(厦门)飞机维修实训基地除外)由于诸种原因,利用率很低。
(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成立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负责高职教育在校生的管理工作,但校区不独立,财务没有实行独立核算,教学工作由相关学院按照课程设置进行。这样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和厦门大学内的其他学院一样,受到学校的大政方针的制约。例如教师职称的评定未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点,而是按照全校的统一标准,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即发表多少篇学术论文,完成多少项科研课题,出多少本专著等等。
(九)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由厦门大学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按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原则,自主就业。厦门大学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3%以上,工科类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一些。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多的人通过“专升本”的途径继续深造。
三、对厦门大学案例的分析
从上述厦门大学办高职的基本情况看,虽然对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准确的,所开设的专业也都是社会急需的应用性或技术类的专业,但是由于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没有到位,使得厦门大学办高职并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
(一)缺乏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既要熟悉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与丰富的常识;既要熟悉普通本科教育理论,也要熟知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既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显然,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厦门大学的师资状况与上述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厦门大学有一支理论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弱的师资队伍,而且这支队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知之甚少。
(二)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指导
由于厦门大学的工作重点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规律的研究不够,因而在发展规划中没有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系统的定位,导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流于形式。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采用本科压缩型,教师授课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学生以升本为学习目标等,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指导。
(三)基本条件还尚未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没有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摆脱本科教育的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针对岗位的需要而设置的,这种针对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有一定的专用设备和基地。实地训练、仿真模拟是高等职业教育达到其培养目标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学生的实习、训练场所要尽可能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不是理论验证。厦门大学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虽然也有实习、实验设备和场所,在校外也有实习基地,但那些都是为原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做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和实习准备的,时间都很短,也没有考虑到学生所从事的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这样的条件是培养不出合格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
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认识模糊;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且利用率低;深入的产学研结合,如“订单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应用型科研”等工作开展少;实践教学以校内实验为主,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缺少紧密联系的途径等。
由于缺乏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和规律的认识,导致学校仍然延续着本科压缩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讲究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体系仍采用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三段式;在课程内容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整合力度不够,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内容少,还没有与职业标准相融通。
(四)“虚高”的就业率掩盖人才培养质量
厦门大学高职毕业生能有这么高的就业率,并不是因为厦门大学培养的人才质量高,而是得益于如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当多的高职毕业生通过“专升本”的途径继续深造;二是厦门大学的名牌大学效应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三是飞机维修专业属于“订单教育”,学生就业完全不成问题。
四、几点结论
通过以上的介绍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研究型大学由于其办学理念、制度建设等均以学术性为中心,因而在这样的大学生态中贸然“嫁接”职业性,从研究型大学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是不合适的,至少在以文理见长的研究型大学是不合适的。
其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实现其社会使命方面具有不同的路径。由于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投入巨资重点建设的大学,且数量极少,如此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理应通过培养精英型人才和从事高水平研究来实现其社会使命。如果把这种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用于培养大众型的人才,不仅是对稀缺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很难说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大众型人才。厦门大学作出从高职教育退出的决定正是基于这样考虑的。
第三,从厦门大学成功举办飞机维修专业的案例来看,研究型大学办高职除了应符合本校的学科专业特性并把数量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外,还应瞄准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大型企业,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合作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如厦门大学的英国太古(厦门)飞机维修实训基地、厦门航空公司实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
第四,从厦门大学办高职显露的弊端,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研究型大学办高职,一定要有“特殊”的政策,即职业技术学院必须是一个办学实体(有独立的校区、独立的实训基地、独立的师资队伍和独立的财务管理,还要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否则,再好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终因制度建设无法落实而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收稿日期:2006—08—1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途径与模式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BIA05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