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地大物博,能源种类众多。我国能源结构主要集中在煤炭,而石油、天然气储量少,这种不均衡的格局特点导致煤炭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达到70%。尽管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能源结构将步入战略性调整期,洁净能源替代步伐加快,能源结构的改革速度加快,但煤炭消费比重仍只是下降到58%左右,远远高于28%的世界平均水平。根据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原煤产量34.45亿t,煤炭产量占到当年世界煤产量的45.7%,如何使煤矿安全生产、煤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显的尤为迫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安全管理
引言
煤炭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相对较多的能源之一,但是在煤矿开采阶段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问题,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将会对煤矿生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以合理方式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
1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影响因素
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从国家层面上,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出台了诸如《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作出了详细的规范,大大降低我国煤矿开采的百万吨死亡率,国家立法方面已做的非常完善。但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近一年煤价经历寒冬过后的回暖,现有的法律法规暴露出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弱。因此国家仍需出台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监督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1.2煤矿作业设备不安全
良好的作业设备可以有效保障煤矿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对保障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重视,结合作业设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开展修理工作,保障设备的质量符合生产建设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可以有效保障煤矿生产经营质量。但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作业设备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作业设备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但是检修和维护等工作并没有及时落实到位,将会对员工生产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引入新的生产设备之后,相关负责人员并没有及时开展作业设备性能检测等工作,而是直接将各项设备投入使用,这种情况下,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也会明显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2.1超前采取防控措施
构筑风险防控的屏障,从源头上消除各种潜在的危险源,这是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最关键的一步。首先,应对员工进行正确的理念引导,通过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再结合微信平台建立安全意识学习群组或者建立公众号,使员工可以方便地接受安全文化熏陶。同时,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应该积极选用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加大装备投入,逐渐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和设备;并结合先进的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科学管理和数字化管理。每年坚持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落实,根据评估得分确定风险分级管控计划,找出规律或者薄弱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工作内容要登记在册,如果要对不安全风险记录销号,必须确保已经消除风险且验收合格,提升安全防空能力,做到风险控的住,管理有成效。
2.2强化管理体系
第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确保调研工艺的精准度。可使用MGIS(矿区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精准性技术管理,保证核心工艺能够依据“总体规划、布线试验、网格绘制、参数分析、初调、复测、优化调整、精准生产”的流程进行实践,保证各项操作工艺均能在系统的监管中进行细化拓展。第二,需要对采购的电缆型号、电缆参数进行分析,保证其接口处维持密实状态。第三,若管理过程存在漏洞,需要对设备进行相应调整,再对其进行复检,确保设备能够达到使用标准。
2.3加强科技创新
第一,加大技术投入,主动将MGIS技术和监管软件融入到产业的开发过程当中,全面了解各工艺的材料需求、工艺需求和诊断需求。第二,提高安全意识,实现诊断操作、管理操作、决策操作的一体化管理,使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第三,加大对诊断软件、监管软件的检查频率,设置最低参数,保证核对方法和测试方法的科学性,并通过自诊断系统对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记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第四,若设备出现老化,软件会发出预警,技术人员应及时更换机电设备,提高设备的功能性。第四,要对风电闭锁装置的频率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每个月的检测频率最少为3次,以确保电流整定值的规范性,为后续工作提供参数支持。
2.4全面开展、落实“一通三防”煤矿生产技术管理
煤炭开采的整个过程都有操作上的难度和未知性的风险,因此,为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需要积极的落实“一通三防”管理模式,落实通风充足、防瓦斯、防煤尘、防灭火。在通风技术管理体系中,要将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危放在首位,提高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证矿下人员呼吸所用的氧气含量及质量。通风项目的进风井和回风井需要考虑长期操作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在使用中保证有效可行的管理和检查。同时,通风项目人员需要对现有方案的结构和效果进行实时监察,不断应对修找到优化策略。另外,要根据矿井特点制定有效的逃生和救方案,以应对突发状况,减少损失。在三防项目上加强工作人员的火灾事故意识,把瓦斯,煤尘的含量检测作为重点工作,并且进行规模式的火灾演练充分应对瓦斯爆炸,煤尘燃烧等引起的火灾危害。在落实“一通三防”项目上,还需要加强人员的培训,保证项目有人管理,有责可寻,并且加大相关经济支持,保证所有项目都在需求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满足。一通三防是治理重大灾害的基础方式,但目前,我国部分煤矿突出矿井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所以,保证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一煤矿项目,需要对所有矿井进行隐患排查,争取做到有人监督,有责可寻,保证项目合理需求得到最大满足。2.5提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责任无小事,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及煤矿安全生产中,提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则为落实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以及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作业的主要改善对策。具体实施中关于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培训,煤矿单位可通过定期的安全知识学习培训,急救措施学习,矿难危害认知学习方面,提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以此确保煤矿作业中相关安全管理作业的有效实施,同时减少因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产生的安全事故以及人员伤亡现象。
结语
煤炭资源短期内在我国的经济、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因此,如何使煤矿安全生产、使煤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显的尤为迫切。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国家、企业、员工个人层面提出了具体详细的应对措施。通过国家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企业构建本质安全化的生产体系、员工强化主动参与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参考文献:
[1]高飞.现代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6):68-69,71.
[2]涂会明.宜宾市地方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8(6):193.
[3]陆林林.中小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15.
论文作者:王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煤矿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设备论文;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人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