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信息化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于2001年9月表示,中国内地消费服务市场增长强劲,2001年1-8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预计2003年底每年保持10%左右,而且中国政府还将通过一些措施来促进消费服务业发展。我国已加入WTO,成为WTO成员之一,关税进一步降低,入世后一年多来,外商便可进入批发业,零售业市场准入限制将在二三年内逐步全面放开。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企业都在同等的环境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一些大型的国际商业企业将依仗其资本、技术、人才、价格、丰富的管理经验等优势,对我国零售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尽管国家目前对商业领域的开放还有所限制,但名列全球500强之列的零售业巨头大部分都已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入围资格。如美国的沃尔玛、普尔斯马特、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荷兰的万客隆、日本的伊藤—洋华堂、香港的屈臣氏等著名跨国零售企业不但已抢滩成功,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世界零售业巨头法国家乐福集团作出“壮士断臂”的重大战略调整,将其设在香港的四家分店全部关闭,退出市场饱和、土地资源有限的香港市场。同时,倾力发展扩张迅猛的内地业务,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劣势分析
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很自然地形成了许多自身的优势。
1.商誉优势。流通领域的竞争加剧,直接导致企业间经营理念发生深刻变化。“顾客是上帝”已不再是宣传口号,而是众多大型零售企业的真实服务宗旨,已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了较好的商誉。顾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购物,在满足商品需求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2.地理位置优势。绝大多数的大型零售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多为黄金地段,幅射区域广,客流量大,影响面广,交通便利,在消费者心中有明显的心理印象,便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促销活动。
3.购物环境相对较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休闲意识日益增强,“购物也是休闲,到大商场去玩”是消费者的新需求。大型零售企业购物环境一般都很好,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还要提供餐饮、娱乐、信息等配套服务,设立休息场所,创造购物、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新的购物方式——“悠闲购物”。
4.产品线多、品种丰富、商品信息全面、商品质量可靠。大型零售企业一般都能够与厂家取得直接联系,得到厂家的重视和直接服务,进货渠道畅通,进货成本较低,商品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在与众多厂家的联系过程中,可以获得广泛准确的第一手信息。
5.熟悉市场环境。相对外商投资大型零售企业而言,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在本地经营多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水平、购买习惯、购买心理、消费特点、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政策环境等都非常熟悉,便于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更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长远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厚爱。
但是我国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劣势还十分明显。国内传统大型零售企业与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相比,无论是行业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规模上看,我国几十年所形成的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力量。但多数是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的零售企业。与国外零售企业的规模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外零售企业的经营者在现代营销理念、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以及战略部署上都存在着差异。国际上大型的商业企业基本上都投入巨额资金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技术网络和营销组织网络。在这些网络中,不仅有尖端的科学技术,更具有现代营销知识的高级人才,这正是实现零售业技术现代化的关键。我国商业企业在计算机应用、数据交换、信息传输上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当今激烈复杂的竞争环境。长期在计划体制下的国有零售企业机构臃肿、人员庞杂、历史包袱沉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我国商业企业管理还处于传统工业时代的管理阶段,仍在采用直线职能制等组织管理形式。与现代组织管理形式相比,直线职能制等形式进行封闭运作,其信息传递慢,不能进行灵活、及时的管理运作转换,无法真正与市场经济融合在一起。此外,我国商业企业较偏重过程管理,当今企业已由过程管理向企业过程再造演化,而商业企业只是将企业经营过程作为输入、输出转化的一个环节来进行管理,并未将过程本身与环境的变化有机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长期积累而来的在人们心中已经熟视无睹的经营过程,使企业管理在环境变化时陷入被动运作之中。企业经济效率低,经营萎缩,资金紧缺,企业资产负债率高。
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信息化管理
我国零售企业不仅要进行经营理念创新,改进传统的经营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零售业态,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构建科技型的商业零售业。只有将技术与观念的结合,才可以让自己的每一分钱以最快的速度繁殖生息,使每一个经营环节都可汇集成企业生存、发展的利润源泉。
沃尔玛在招聘哈佛MBA时打出的广告是:“零售企业是高科技企业”,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总部就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卫星系统,迄今为止,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系统,全球4000多家沃尔玛门店都能实现单品管理。沃尔玛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随时控制库存和进货,降低成本。沃尔玛公司正在建设一个与它的全球供应商网络相连接的私有交易网,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有一个——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2000年11月初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推出2000年中国连锁业百强,首次把连锁业和百货业合并一起排序,联华超市销售额达111亿元,全国排序1000家,对比1998和1999年的销售增长幅度,超市公司增长率大大高于传统百货公司,而百货业发展速度则呈下降趋势,超市公司的快速发展则得益于信息化管理。
根据对上海与中国零售业信息化管理调查比较结果,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状况令人担忧。
(一)商务协作亟待改善
1、零售信息共享的状况不尽人意
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能实现供需数据及时共享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关键的一环,它显示出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效率。供应链管理是网络营销的基础。沃尔玛公司拟建设基于提高供应效率与它的全球供应商网络相连接的私有交易网,以求进一步降低成本。
对我国零售企业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25%的企业对数据共享现状表示满意,其中包括副食品专营公司、传统百货商店,25%的企业对数据共享现状能够接受,这些企业主要是传统百货商店。50%的企业认为供需数据难以实现实时共享,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供货时间安排、价格范围的设定的监控和执行现状表现不满意,这方面的状况亟待改善。
2、配送物流体系不完善
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以光速自由传递,而实物商品还要靠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送,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的服务质量提出了再快、再准、再好的要求。研究表明,大型零售企业的物流体系还没有变化,竞争在传统领域还没有展开。50%的企业表示拥有自己的配送队伍,自己的配送体系成本合理,能满足各店铺要求。25%的企业没有自己的配送队伍,采购主要是靠厂家送货上门,销售发货则完全依赖消费者或第三方。
3、零售企业内部传输数据质量不佳
零售企业门店的增加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标志,要保证地域空间隔离不造成管理逻辑的隔离,总部与门店之间的通信手段就成了管理质量的一个窗口。管理软件的运行将依赖这些通信方式的数据传输质量。17%的企业采用局域网,这些企业包括大型百货商店,8%的企业采用拨号网络,25%的企业采用纸介质的表单交换数据,17%的企业表示没有分店。
4、多渠道战略是未来电子商务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据调查统计有58%的企业明确回答采用多渠道战略造成与对手的渠道差异是在未来电子商务竞争中获胜的关键。17%的企业明确反对这种说法,25%的企业认为答案不确定。
(二)商品管理尚须规范
单品管理率反应企业的商品管理效率。我国大城市商业区、大型综合超市能达到100%,仓储式购物中心能达到80%,大型百货商店接近70%,而郊区郊县,单品管理效率低于10%。
33%的企业的单品管理率达到了100%,其中大型综合超市都实现了单品管理;租赁式购物中心的商品管理下放到每一个商品组,商品组对自己的效益负责,基本上采用单品管理;个别信息化程度高的百货集团也实现了单品管理。接近42%的企业单品管理率达到80—95%,8%的企业能达到70—80%,17%的企业还没有达到10%。单品管理率最差的是郊区的百货商店。
零售企业在选择POS系统、流通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与商品管理相关联设备与软件时总是把其能否支持单品管理考虑在首位。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搞单品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商品战略的规划;第二,搞单品管理是实现财务目标的重要手段;第三,实施机械式高效率的管理;第四,搞单品管理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公司摆脱经济周期的影响。普及商业POS系统(电子收款机系统)是1998年来我国零售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商品条码管理是促进这个系统高效率运作的标准化基础。只有42%的企业商品条码率能达到80—100%,16%的企业没有采用条码管理。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型零售商,开始在业务经营中引进了以Kiosk(一体机)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和产品。这些新兴技术和产品是:电子价签、手持购物助理器、人体扫描仪、自动结帐器。有的大型零售企业采用了循环盘点的策略来克服商品流量大带来的商品库存管理问题,但这不是根本解决方法,企业应该配备自动化盘点系统。
(三)网络营销受到制约
互联网的普及为零售业拓展经营网络和经营范围以及改善与外界的通讯方式带来了契机,在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是零售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研究发现,零售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上网的费用会很高,在线顾客和在线小型供应商的数量少,不能形成零售企业需要的经营规模。
中国2000年有17%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始通过网络进行营销,这些上网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在其他城市(包括北京)绝大部分零售企业还没有在网上实现成交额。网站发展的情况也是这样,2000年10月末,B2C网站已经接近1500个,相比之下传统零售企业触网则显得保守。一部分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域名,做简单的信息发布,这种网页形同虚设,很少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拓展自身的采购渠道和销售渠道。
国际上有Internet,中国有Chinanet,上海也大力发展了属于自己城市的互联网——Shanghainet,在上海使用Shanghainet是免费的,普通网民有80%的应用是通过这个网络实现的,网络营销有成熟的环境。这个优越条件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是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便利的环境。
从上海的抽样结果看,接近2/3的企业2000年10月份在网上实现的成交额不足当月销售额的5%,1/3的企业为0,个别商家接近10%。复合业态的零售企业比单一的百货商店在网上实现的销售要高出一倍到两倍,一些单一业态的大型综合超市还没有选择网络营销方式。复合业态的优势在于统一的服务品牌下能招徕多个目标客户群对业界出现的新生事物接受比较快。
在现实中实现网络营销还有很多具体困难。42%的企业表明没有成熟的技术产品使网上和网下的商业数据顺畅地在计算机系统中直接交接,两个系统之间还离不开手工干预,影响了运行效率和费用。33%的企业表明其众多的小型供应商还不具备网上运营的条件。
8%的企业还直接指出限制在于成交双方的系统不匹配,这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自身网上网下系统的顺畅联接。30%的企业同时认为能够上网的目标客户还很少。8%的企业强调了商家的信用问题以及担心网上报价的合法性,这些企业主要来自西部地区。8%的企业同时表明由于人力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尚未实现网络营销,这些企业主要是自己成长起来的民营零售企业。8%的企业担心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这些企业主要是从转型的仓储式商场。8%的企业对付款方式和送货问题提出了质疑,这些企业是自身没有配送体系的传统百货商店。8%的企业表示对网络营销还没有考虑,这些企业主要是租赁式购物中心。
(四)会员将是零售企业最忠诚的顾客
在中国,存在庞大的集团消费基金,有的属于国家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有的属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福利基金,这些基金用于集团消费,是大型零售业收入的来源之一。
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规章由各地方自行制定执行,采购工作中都采取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各地在政府采购中具体采取五种方法,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2000年10月末,全国人大出台了“政府采购法草案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已经开始,采购方式将得到规范,新法案将给更多管理良好的零售企业带来商机。中国政府(集团)采购信息网(www.come588.com)的开通也使得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更为必要。
通过实行会员制,零售企业可以找到潜在的目标客户,明确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样做可以使企业获得深入和持续的顾客消费信息,有利于企业对市场做出判断。应该看到这是一种个性化信息换取个性化服务的策略,未来的会员将是零售企业最忠诚的顾客。
根据调查,8%的企业依靠个人会员消费能获得80%的销售额,这些企业是定位在服务会员的大型综合超市。33%的企业依靠个人会员消费能获得10-30%的销售额,这些企业是大型百货集团,58%的企业没有采用会员制或者没有统计会员消费。
所以从长远来看,顾客战略就是隐私换服务,谁能更深度地挖掘顾客的需求,谁就能够持续获利。收集顾客需求、分析顾客需求的技术和软硬件产品将大有作为。
在决策支持方面,过去有决策支持系统,现在国际市场上已有不少采用数据挖掘或数据仓库技术的管理软件,但这些软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既有软件的适应性和扩展性问题,也有应用人员的素质问题。
三、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信息化对策
国外零售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遍及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高新技术在零售业中的运用不仅实现了采购销售和仓储的自动化,而且增强了对顾客的了解,适应了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我国零售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经营的智能化、网络化。因为企业无论是进行内部管理,搞连锁经营,还是发展跨国经营,都需要以信息网络为依托,这样才能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进行企业间资源的最佳配置,甚至调动不同公司的优势资源,抓住商机占领市场。随着国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必将引发各类企业经营管理的革命,零售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在新的起跑线上迅速发展,一方面借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把握宏观经济环境,掌握宏观经济信息,抓住商业机会;另一方面,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起营销网络,并为消费者建立完备的信息资料库,以对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消费习惯、消费层次做到跟踪调查,深入分析,从而使采购及时,库存结构合理,在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的同时,提高零售业的经营效益。
麦肯锡专家就中国的零售企业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发展战略。零售企业的发展可来自于地区扩张,业态创新,提高现有商店产出率,改善行业结构等许多方面。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短、中、长期不同的重点,均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提高现有商店的产出率的举措相对见效慢,容易被快速增长的企业忽略,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企业应在发展早期注意管理技能的培养,而不能过分依赖粗放型的增长。
2.培养特殊的竞争能力。应从技能、资产和关系等几方面来综合考虑,寻找企业的依托点,并应考虑可持续性和跨市场的适用性,并培养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毛利管理。通过价格管理,促销管理,产品种类管理及建立配套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来提高毛利。
4.加强品牌的建设。通过品牌价值链的分析,找到增加本公司网点销售的主要杠杆点,及早建立品牌特色,吸引并稳固独特的消费群体。
5.利用IT技术,加强供应商管理。通过多个价值杠杆来管理供应商的业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改善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跨国零售企业在这方面积蓄了相当的优势,国内企业必须迎头赶上。只有这样,中国零售业才能在竞争大浪中搏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