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361003)
摘要:目的 研究对先兆流产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均有所下降,数据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阴道出血、下腹部疼痛、腰痛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上将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的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于实践。
关键词:先兆流产患者;精细化护理;护理效果
前言
临床上将先兆流产定义为孕产妇妊娠28周以前出现阴道流血、阵发性腹部疼痛、腰部酸痛的情况,若可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达到继续妊娠的效果;但若放任患者病情持续加重便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难免流产,引发其他并发症发生,对患者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2]。早前医学上常采用常规护理的措施对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干预,但因其无法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更为针对性的护理,护理效果并不显著[3]。所以,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选择院内部分先兆流产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重点研究其临床护理的效果,得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收治并确诊为先兆流产的100例患者,保证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如阴道出现流血现象、腹部出现阵发性疼痛、存在较为确定的停经史、有宫内早孕现象,排除各重要器官功能存在障碍等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选择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年龄在20~39岁之间,平均年龄28.54±1.84岁;孕周12~27周,平均孕周19.04±0.38周;孕次0~4次,平均孕次1.87±0.65次。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1~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6±1.95岁;孕周13~27周,平均孕周19.47±0.55周;孕次0~3次,平均孕次1.44±0.26次。将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次进行对比,发现各组数据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如对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进行常规检查,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临床症状护理:护理人员需随时观察患者腹痛、腰痛、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变化的情况,可通过轻抚其腹部判断是否出现宫缩状况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会阴垫,估计其失血量并记录患者血液的颜色、气味,观察其是否有阴道妊娠物排出情况;护理人员需注意查看患者胎中胎儿呛咳,观察其血清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以便时刻掌握患者病情;若患者腹部疼痛感明显加重、阴道出血量明显增多,护理人员需立即禀告医生并采取对症措施。
(2)用药护理:入院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各种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可能产生的后果;对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医嘱给予以相应的抑制宫缩、止血、镇痛等药物治疗,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过敏、恶心等不良反应。需要提醒的是,利托君用药时,护理人员需为患者选取左侧卧位,使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主诉、宫缩情况以及胎儿的心率,若患者的心率超过120次/分、胎儿的心率大于180次/分应将滴注的速度降低;为患者使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时,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膝反射、尿量、呼吸情况,应注意控制其滴速以免发生不良反应,若患者的呼吸不超过16次/分、尿量不超过25ml/h且膝反射出现明显的减弱甚至消失情况,应立刻停止药物的使用并采取相对措施进行治疗。
(3)心理护理:患者妊娠期间常常会因其结果的难以保证出现焦虑情绪,精神状态极为不佳,尤其是有早产史、胎儿未能成活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认真倾听其诉说,多用安慰性语言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定期在院内开展先兆流产疾病知识讲解,邀请专家或丰富经验的护士长进行讲述,重点介绍先兆流产的治疗措施、治疗护理成果,消除患者对该疾病的未知恐惧。
(4)卫生指导: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测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情况,仔细查看其阴道分泌物的颜色、气味以及性状;定时开窗、打扫,保持病房的良好通风;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更换内衣裤、病号服,定期清洗身体,保持洁净;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并使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间多为早餐前后,若患者的宫颈功能存在障碍可为其选取床上位置进行排便。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愈加严重;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阴道出血、下腹部疼痛、腰痛等临床症状情况,将其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若结果为P<0.05,便表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
从表1数据得知,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所改善,各组数据比较均有P<0.05,有差异;但与干预后的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更高,P<0.05,差异显著。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x±s,分)
3.讨论
精细化管理属于临床上新型的一种社会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精、严、细、准则四个字上,精细化护理便是由此基础发展而来,护理过程中将每个程序细节进行区别的对待,再进行更为精细的处理,实施过程中将人性化、优质化、最新的护理理念渗透其中,将各项护理工作做到极致[4]。本文采取的精细化护理措施主要分为临床症状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卫生指导。通过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临床症状护理措施,可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该疾病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容易焦躁、失眠,本文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中护理人员的交流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的治疗态度。而病房通风可适量增加室内日光照射,改善患者血液循环[5]。如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无较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先兆流产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耿丽艳.对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9):49-49.
[2]宋爱玲,刘东彦,SongAiling,等.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5):712-714.
[3]王晓琳,王渝.心理评价及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9):9612-9613.
[4]郭红超.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243-244.
[5]余银英,管延萍.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168-170.
论文作者:黎海霞 游美凤 黄静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先兆论文; 情况论文; 两组论文; 症状论文; 评分论文; 精细化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