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
摘要:当代岭南建筑“活态空间”概念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概念,可以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调整、改进、创新。当代岭南建筑以较为自由、自然和符合人们生活规律的平面安排;明快、开朗和形式多样的立面和造型;与园林、绿化和城市或地域环境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岭南建筑;活态空间;韶关市市民文化活动中心
建筑是组织空间的艺术,组织空间是建筑设计的极其重要的一环,空间是建筑的灵魂,不同的建筑空间令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佘畯南在创作中曾指出,建筑师应了解每个人对空间的感受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情,不止对静态空间的掌握,更重要是对动态空间的运用。没有动态的人,没有动态的空间,这建筑即不是为“人”,而是丧失了生命的建筑。纵观岭南派建筑的优秀作品,如友谊剧院、白云山庄旅舍、白天鹅宾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等,其风格不是定型的,其空间的处理更是以人为本,鲜活生动。
“活态”的直接含义是指:灵动、动态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状态。“活态”这一概念现在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比如工业设计、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活态”的概念运用在建筑设计上,主要指建筑在空间构成上的灵动、多变、通透,在表现手段上的适应性,创作思想的不断创新等特性。“活态”应用于设计,特指那些需要在“系统设计”框架下融合多科学知识背景、多专业协同工作、多材料运用,且具有灵活性、动态性与可变性的设计工作模式。“活态设计”解构了相对固化、所谓风格与流派的界面,经由不断扩展、建构、重组,呈现出“法无定法”的空间设计形态场。
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在《岭南建筑之光——解读莫伯治》一书的代序中,借用晋代陆机《文赋》中的两句话“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概括莫伯治的建筑创作,指出岭南派建筑不拘泥于形式、“法无定法”的创作特点。他点出了当代岭南建筑的一种“鲜活的、动态的”空间美学特性,即岭南建筑是“活”的,是随地理、历史、人文、功能、气候、造价等等条件而变化的,同时其建筑思想和表现手法也是不断发展的。
当代岭南建筑“活态空间”概念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概念,可以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调整、改进、创新。当代岭南建筑以较为自由、自然和符合人们生活规律的平面安排;明快、开朗和形式多样的立面和造型;与园林、绿化和城市或地域环境的有机结合而闻名于世。
韶关市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是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法国AS.建筑工作室共同合作设计的。创作中尝试运用“活态空间”的理论与岭南建筑实践相结合,剖析当代岭南建筑的丰富内涵及其广泛的关联因素,力图在更为广阔的领域运用一种新的理念对当代岭南建筑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和分析。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是粤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韶关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芙蓉新城位于韶关市区西南部,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是城市未来的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和旅游度假服务中心。新城背靠芙蓉山,南临北江,自然环境优美。
韶关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位于韶关市芙蓉新城中南部核心区域——文化组团,距京广高铁韶关站约1.5公里,距京港澳高速公路韶关出口约3.5公里。市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3441平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图1
1、规划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项目意图打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意境,由山,人,水三组元素构成。基地内,我们着重打造了一个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主要概念是由东到西的连接城市和绿地。商业文化走廊是连接芙蓉新城的一条重点文化商业轴线,并贯穿整个基地东西侧。极具韶关文化特色的图书馆坐落于这个重要人文轴线上,展现了韶关人民独有的文化和艺术气息,并作为整条商业街文化标志的起点。漫步于人文轴线,将领略到山、人、水构筑的独有景色:文化广场,水景,庭园和自然山景。文化馆在文化组团的水系轴线一端,作为“文化”的起点与南部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区和剧院区相结合,围合出中心水景,构成了背山面水的格局。北部的档案馆坐落在基地北部的绿地上,与北部公园中的青山绿水遥相呼应。档案馆与北部山景结合,形成绿色有机的裙楼,形成山体绿化的延伸。建筑采用东西长向布置,相对独立。
2、环境设计:地域环境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三馆的基地内,我们着重打造了一个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主要概念是由东到西的连接城市和绿地。在广场中加入了瑶族服装图案,形成了有机的铺地,并自然形成了一条引路,邀请人们步入竹林绿地。在广场中人们可直接进入三馆的接待大厅。
项目地块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临街绿化以及停车绿化。在充分利用地块绿化面积的基础上,园林绿化设计加入新元素,提倡立体绿化。丰富广场空间,充分结合现有城市公共绿化,使市民在逛家居城的同时感受绿化园林设计氛围的陶冶。
3、建筑设计:自由、自然、灵动、多变、渗透
在档案馆的设计概念上,裙楼的形体延伸与文化组团北面的山景,并在楼顶上铺满了绿色植被,与山景融为一体。将档案馆最为重要功能部分(档案库房、管理办公室及技术用房)放置在裙楼的上方。为了保持档案馆的庄严性和私密的感觉,在上层建筑外面笼罩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外立面。让整个建筑更有一种“保险箱”的感觉。档案馆将所有公共展览功能安排在裙楼面对广场的方向,让参观者有更直观的感受。简单大气的外立面给于了档案馆带来了自然的滤镜,让馆内光线变得柔和。档案馆的主入口位于共享广场北边,主入口贯穿整个档案馆中心。档案馆1层平面的南部,作为主要的公共展览空间,依次展览了特藏档案展览厅,档案查阅中心和公共展厅。在一层北边,则是技术办公区,涉密载体销毁基地,和会议室。韶石路上分别有一个车辆和人员出入口,主要是工作人员及涉密人员入口。工作人员及涉密载体车辆停车区域放置在建筑北侧,靠近内部办公入口,与公众完全独立分开。二层为技术用房,位于档案馆第三层的是管理办公用房,四、五为库房、六层作为特殊要求的技术用房。公共浏览基本都在一层,有效的与内部人员的流线进行分离。
图书馆的地面一层完全由玻璃幕墙构成,可以直接透视北部的山景。参观流线则是从地面穿过第二层的服务厅,再往上到上层的阅读区。为了避免南方强烈的日照,影响阅读。在图书馆的阅读区外面加入了栅栏型的外立面,阻挡阳光直射的同时,不妨碍四周的景观,给人以极其舒适的阅读空间。图书馆的一层展览空间与书店、咖啡等休憩空间完全对文化走廊开放,而多媒体厅和培训教室则被安排在了绿地区域中。图书馆的一层平面进入接待区后,可直接到达展览区和北侧的培训区、学术报告厅及多功能影视厅。从观光扶梯直接上到第二层,南侧是目录检索区和咖啡厅,东侧则是儿童阅览区,西侧是服务台和出纳厅,面向北面山景的一侧则布置了办公室及技术用房。三、四和五层阅读区享有完全开放的景观视觉;布置原则即为将阅览区安排到建筑南侧,拥有着更好的阳光和开阔景观;北侧布置开架书库,最大程度上减少阳光的射入对书籍的影响。
文化馆的设计概念是把体量分为三部分,一层空间穿透性很强,犹如一个“水晶盒子”,包含了非常开放的展览厅和剧场,共享主入口门厅,视野一直延伸到中央湖景。将整个建筑在第二层的体量横向移动,在西侧创造了一个休闲平台,享受中央水景景观,连接茶室等休闲功能,为大众提供休息及观景。在文化馆的最上层是排练厅及活动室,作为一个实体处理与一层的玻璃盒子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体现建筑个性。流线处理上公众从共享广场往南进入文化馆的北侧主入口,直接连接观演厅和展览厅及咖啡休憩厅等公共开放空间,而沿街在芙蓉大道则是货运及工作人员的出入口。从电梯或者楼梯进入第二层,参观者可直接使用茶室(包括室外休憩空间)。而东面及南面则是文化馆的办公场所。从第二层上升到顶层空间,是集文化馆各种活动及排练等功能的排练厅及活动室,排练厅设置高窗采光;四面可充分享受文化组团周围的景色,充分与中央景观融为一体。
4、立面造型:明快、开朗和形式多样、并体现韶关客家文化
建筑立面提取韶关客家文化-围屋及丹霞文化-丹霞色彩为设计元素。底座用现代的玻璃幕墙表达,轻盈而通透,呈现现代建筑的开放理念;二层以上采用以黄红色为基调的建筑色彩及陶土板,体现韶关特有的城市景观色彩;档案馆吸取围屋立面建筑处理方式,在角部增加凸起处理以呼应传统建筑的手法。档案馆一层裙房屋顶部分则强调造型的变化,经过简洁的现代主义线条重塑,散发出高贵大方的气势;利用材料和构造的表现力来丰富建筑的细部,实现了把细部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建筑理念。
整个建筑融合现代科学建筑技法和简洁的现代风格,运用材料的组合方式、材料的肌理、色彩的不用组合,体现建筑的活力感。
图2
正如王河教授所说的,研究建构岭南建筑学派的活态空间理论的四观论。第一观,岭南建筑的地域观。我们不能将城市离开它们所在的区域作单独的研究,因为区域构成了城市的天然界限和环境。第二观,岭南建筑的生态观。莫伯治在《中国庭院空间的不稳定性》一文中,运用岭南建筑学派的活态空间的理论,畅谈了岭南庭院空间的“凝固性”和“不稳定性”。正是这种岭南建筑美学观念,产生了畅朗轻盈、活泼流畅、摇曳生姿的感受,从而建构了岭南庭园亦里亦外、亦此亦彼、亦藏亦露、亦上亦下、亦真亦幻的空间美学思想。第三观:是岭南建筑的历史观,现代岭南建筑与历史的沟通,《雅典宪章》提出:“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者”。也就是说,一个城市应该以历史文物的细胞作为出发点,进行活态空间构建重组。第四观,岭南建筑学派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动态的发展观,从岭南建筑学派和表现主义结合产生“法无定法”的启迪;从现代岭南建筑和庭院空间的互相渗透而相得益彰的美学思想;从岭南建筑学派与历史文脉的沟通、从而更好地表达岭南异质地域的向海性和在海性的海洋文化地理时空观,岭南建筑学派都遵循着活态、构建、重组的思想,法无定法,呈现于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思想体系。岭南建筑学派已经走向成熟和取得了新的发展高度,并完成了从无派有派无派的超越,其创作理论和思想体系今后应继续充实、提高和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本文参考王河著《中国岭南建筑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
[2]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文化旅游视角下的岭南地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2jzB2170810,作者: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
论文作者:黄燕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建筑论文; 岭南论文; 空间论文; 档案馆论文; 文化论文; 韶关论文; 韶关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论文;